新课程下如何高效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2015-06-03 23:35贺西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重难点高效新课程

贺西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在发生本质的改变,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中的重难点是学生薄弱的环节,教师应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使其突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重视学生为主的地位,引导教学的展开。教师应重视课堂的引入,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抓住重难点的本质,重视问题的启发性和逻辑性。

关键词:新课程 高效 重难点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65-02

初中物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规律,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如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大部分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就能得应手的解决问题。较抽象的内容是力学,较繁琐的内容是电学,重要的、难懂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一部分学生的障碍,上课很认真,也能听懂,但是真正解决问题时,却无从入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高效突破重难点知识,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重视课堂引入的作用

引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入学习,让他们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引入的时间虽然较短,但能给接下来分析和突破重難点带来很大的帮助。并由兴趣和疑问展开整节课,当教师展开分析时,学生不会处于一个跟不上思维的状态。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我以《摩擦力》这节课进行举例。

我设置了一个筷子提米的趣味实验,我准备了几套这样的装置,方便更多同学参与,并有一个比赛的氛围。我的引入如下: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我们桌上有一个装有米的杯子,旁边有一杯水,一根筷子,看哪位同学最先用筷子将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同学们非常积极,讲台上很快站好了同学。有同学小心翼翼将筷子插入,然后往上提;有同学迅速往上提,反复许多次,都没有成功。我继续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有一位同学将米压紧,由于米压的不太紧,提上来一点后又掉了下来。还有同学看我旁边放了水,将少许水加入了米中,并把米压紧,成功的将杯子和米提在空中。同学们非常兴奋,全场鼓掌。于是我又要刚才失败的同学按同样的方法操作,同学们都成功了。那是什么原因使筷子将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的呢?我们在米中加入少许水,并压紧,改变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开始讨论,为接下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重要知识,打下了铺垫,并形成了一个引导作用。课后没有参加的同学还主动回家做了这个实验,并高兴的告诉我,他们也做成功了。并感叹原来摩擦力有时候也可以为我们服务的。这个实验让学生不断尝试,反思如何操作,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实验

物理知识和规律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重难点知识抽象难懂,单凭语言无法让学生彻底理解。尽管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枯燥难懂的知识也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给他们带来的感受,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感受。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师会做演示实验,甚至可能不做实验。而我让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实验,桌上放了实验器材,并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在木板、毛巾、棉布上运动,并让小组去表达,他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是最具有讨论价值的。同学们说在木板上运动最远,于是我接着提问,为什么在木板上运动最远呢?那我们可不可以实现让小球一直运动下去?通过分析推理,难点迎刃而解。并将伽利略的实验视频给学生观看,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家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这一节的下一个知识是惯性。惯性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为它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个客观存在。我准备一个演示实验,将一块较光滑的板子放在装有水的杯子上,一个生鸡蛋放在板子上,用锤子快速将板子敲出,问学生会发生什么情况,大部分学生说鸡蛋会和板子一起飞出去,有同学说鸡蛋会掉入水中,于是让学生来操作,学生很快成功,板子飞了出去,鸡蛋掉入了水中。学生非常兴奋,展开了讨论中。实验给我们带来了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真实而且有说服力。

3 抓住重难点关键的本质,化难为简

物理这门学科较抽象,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题海战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学生不仅成绩提高慢,而且很疲倦,慢慢会对物理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的本质原因。在《电磁感应》这一节的学习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部分知识是较抽象的,可以给学生进行生动的举例,可以将磁感线比喻成草,运动的导体比喻成镰刀,当镰刀去割草时,即运动的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时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的出现,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因而实验装置中是无电源的。并让学生观看发电机和电动机原理的视频,请学生谈感受和发现,从而区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又如在电学的动态电路中,如图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改变时,分压情况会发生什么改变,是一个难点。若将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阻值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用欧姆定律U=IR无法得出结论。所以需要换位思考,转而研究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化,根据U=IR,电阻不变,电流变大,电压变大,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但有一部分同学在实际问题中仍然不会这样分析,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根据U=IR,当变阻器阻值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和变阻器的电流仍然相同,则有U与R成正比,U1/U2=R1/R2,同时还能得到在串联电路中,当其中一个阻值变大时,分压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另外的电阻分压变小。所以本题直接可以得出分压情况,电压表示数变小。

4 创设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学设计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一节课不能全部都是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也不能一个问题都不问。我们不仅要提问题,而且所题的问题应该对同学们有启发性,在一个恰当的环节中提出来,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而不是单纯的一个知识。如在《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中,内容比较简单,但仍然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先自学15 min,然后请同学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在黑板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我们生活中的凸透镜,为什么成像特点不同呢?有同学回答是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有同学一脸茫然。于是我给同学们发了凸透镜让他们观察,大部分的同学终于了解到是因为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照相机中物体离镜头较远,投影仪中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放大镜中物体离凸透镜就更近了。接着我要学生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通过作图去理解物距对凸透镜成像结果的影响。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作图出来的成像结果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于是提问,这是谁的成像原理,同学们回答是投影仪,于是接着提问,投影仪成像时,物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学生通过所作的图,告诉我物体应该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我布置了课外作业,既然物距影响凸透镜的成像结果,请同学们画出当物体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成像结果。整节课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对学生的启发较大,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该文对具体案例进行了认真评析,受到重视和经过精心策划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爱。重视实验对学生的影响,突破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我们教师需要一直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重难点高效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