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5-06-03 23:35谷海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标措施

谷海波

摘 要:实验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实验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文中,笔者分析了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研究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 问题 措施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9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已取得本质上的提升。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让学生了解各项科学知识,教师通常通过实验模拟与动手操作的形式,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逐步实现教学的模式化和程序化。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科学实验的内容较易受到限制,致使实验外延活动发生转变,甚至会失去科学实验的目的。作为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怎样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探究了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1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教学方向缺乏计划性、目的性

许多教师已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根据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导致学生参与小学科学实验的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开始接触小学科学实验时,往往都能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会逐渐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制定计划性、目的性的教学方向,否则学生会产生焦躁、迷茫的情绪,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内容,影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实验教学内容闭塞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最新的实验要求,对当前新课标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明确,导致实验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实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当前,很多教师是根据往年教学中的各项实验操作进行,选取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实验方法都是在原来的实验内容中进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操作能力,但与新课标的创新性指标相背离,发展受到的限制较为严重。教师只依照原有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教学,造成课题内容、课题教学方式等较为闭塞,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式,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3 实验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形式偏颇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式学习,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能力。然而,如今很多教师仅是对学生做简单的分组,合作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各个小组,从而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不利于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优势。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时,教师要将责任到人,且采用系统的管理方式,否则整个合作过程就会散漫无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根本就不可能全面掌握,使课堂的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 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2.1 明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科学的教学方向。采用正确的教学目标既能够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效益的关键,还可以使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逐步提升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确保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的兴趣。

教师要将小学科学实验与其他课程放在一个水平线上,严格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落实各项实验操作内容。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小学科学实验的学习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2.2 构建完善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体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彻教学目标,不断地完善实验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统一的教学主体。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准确掌握小学科学教材全册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而保证了解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点的分布状况。另外,教师还要挖掘小学科学实验的各项内容,定制合理的教学目标,尊重层层深入、层层落实的原则,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对使用温度计实验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日常使用温度计的经验,因为本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常见类型、学会温度计读数、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设置实验时,教师可分为两组实验,分别是摄氏温度计和华氏温度计。在新课改指导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探究,分析、交流温度计使用,然后给予学生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示范规范的使用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温度计使用的认识和了解。

2.3 优化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内容,还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標得以完成。教师要在传统教学的前提下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及时鼓励学生,指引学生对科学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反思,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研究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教学中,首先可以由教师提出疑问“如何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它们两者有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自主探究,进行解决。教师要启发学生搜集有关动滑轮与定滑轮的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设计、完成实验,并解釋上述现象。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发现和不断创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的各项作用,从而使学生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认识得到提升。

2.4 激发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表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然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非常匮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所以,作为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为依据,创设各种实验情景,确保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比如,教师在“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太阳、地球、行星可以用三个堡垒球代替,从而合理确定三者的位置。为了加深学生对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先促使学生掌握自传和公转的概念,防止实验过程中学生由于不理解公转造成后续内容无法顺利开展,进而限制实验教学的效果。

3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实验的所有指标都已发生了明确的转变,对各项实验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作为一线的小学科学的教师,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灵,吴育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38-39.

[2] 康复军.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材中几个实验的改进[J].辽宁教育,2012(8): 14-15.

[3] 刘星.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5):50-51.

[4] 王化林.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规范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2010.

[5] 韩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C]//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下).2014.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新课标措施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