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现状探析

2015-06-03 00:40陈胜军郭奕惠邱丽华文国樑孙伟孙志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探析现状

陈胜军?郭奕惠 邱丽华 文国樑 孙伟 孙志伟

摘 要:为增强科技实力,我国政府近年来发布了多项旨在提高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型科研院所如何改进现有的科研管理模式,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自身的科技潜力发挥出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是当前产业型科研院院所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根据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议的要求,探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旨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的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型 科研院所 现状 探析

中图分类号:G3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248-02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ions

Chen Sheng jun1,2 Guo Yi hui2 Qiu Li hua2 Wen Guo liang2 Sun Wei2 Sun Zhi wei2

(1.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Product Process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2.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Guangzhou 5103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 our government has released a number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 suggestion to accelerat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type industry academ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research orientation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upply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of promoting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y Type;Research Institutions;Current State;Analysis

近年来,为增强科技实力,我国政府发布了多项旨在提高科研发展的政策。2012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1]。

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近几年来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稳步上升,研发强度2011年达到全球第五位。我国政府制定的在2020年之前研发强度达到2.5%的目标,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的大幅提高,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1906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09%。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从2006年的774亿元,增至2013年的246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8%[2]。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在尝试着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最适合我国科技发展的模式与道路。在我国,科研体系可以分为企业研发体系,高校研发体系,中科院研发体系,产业型科研院所研发体系。但是,不同的科研体系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正如同高校,清华、北大是研究型大学,但有更多的大学应是教育为主要目的。同样,中科院体系、985高校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型科研体系,而更多的产业型的科研院所应是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科研院所,其管理模式应是有别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体系[3]。该文通过对产业型科研院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为产业型科研院所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以促进科技为产业服务。

1 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的科研评价问题

我国目前科研院所普遍采用的是以课题、论文、专利、成果奖励等各种量化指标为依据的绩效考核体系,这种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研院所和学者的研究水平,但是过分依赖量化考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对于产业型科研院所而言,更是如此。作为产业型科研院所,处于理论研究研究和社会实际生产之间,理应和生产结合得更紧密,俗话说“上顶天,下着地”,可是目前的这种评价体系导致了产业型科研人员不得不把很大精力放在写文章、申请专利上,最终导致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在半空中”的尴尬情形。文章、专利本是科研成果的附产物,现在却成了科研的主要目的,導致本末倒置。

反观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很多是来源于实际的观察与生活,而并非很多高深的理论研究。国外之所以在高水平上发表的文章多,在于其一直走在科研的前列,保持着领先的优势。

我国国家领导人及各省市、部委领导人多次提出“要把高水平的论文写在大地上”。但是不去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却何以将文章写在大地上呢。在实验室里写出来的文章又何以能在田间地头用呢。而专利在科研院所里的学术评估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对于产业型科研院所而言,专利技术必须得到重视,政策、规则、奖励必须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商业活动,所以必须解决产业型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评价问题[4]。

2 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

目前,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化水平低是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和突出问题,尤其是与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处于全球领先的国家相比,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产业型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管理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管理、轻服务、重成果、轻转化”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5]。在现行体制方面,也存在阻碍科研成果的不利政策因素,在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法律边界不厘清,我们财政投入的很多科研成果验收结题后却束之高阁,我们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却难有掌握关键技术的创新产品。相关合同规定,科研成果专利归国家和相关部门所有,导致了成果搁置。我国每年鉴定许多科研成果,成果级别不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但相当大的部分在鉴定之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2013年12月21日召开的“中国经济年会”,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透露,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6]。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应有的改革机制及经费保证,出现了成果推广乏力局面。殊不知,成果即便转让,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成果研发者的很多指导与参与。扩大成果研究者对成果的支配权,有利用成果在生产实际中的开发利用。而目前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之一在于,对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弱,成果转化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部分科研人员认为还不如用这分精力去申请课题,因此,导致了重课题申请,轻成果转化的局面。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分子生物学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文章发表的水平,且实验周期大为缩短,而其对生产实际的影响如何又有待评价。但作为产业型科研院所,一项技术或专利的成功转让或推广利用却能产生更大的实际意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其意义远远大于SCI文章的价值。笔者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逐年增长,以科研成果转化率来作为科研评价指标正待其实。

3 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研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保障,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科学管理,更好地把生产力诸要素合理地组成一个整体,使综合效能得到成倍的提高。目前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意识,这也阻碍了产业型科研院所向市场提供技术成果的转化。

在科研管理中,需要具有既懂科研,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将生产和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而实际上,目前的现状是,管理人员与科研人之間存在着对立的矛盾,有时候,这种矛盾还很尖锐。科研人员认为管理人员依附于科研而存在,可有可无;管理人员认为只是在为科研人员做嫁衣,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最后都是科研人员的。现行的科研管理机制,基本上还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院所,工作范围往往局限于对科研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登记、报奖等的被动管理,很少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与发布方面的工作,缺乏对科研政策和信息的解读和宏观把握的能力,基本上还没有对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的审查、咨询和论证。同时,科研管理部门缺乏对科研工作的调控手段,难以形成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课题组个体化、小型化、分散化现象还比较严重,阻碍了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削弱了科研工作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9/24/c_113191307.htm.新华网.

[2] http://www.gov.cn/xinwen/2014-03/12/content_2637099.ht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3] 邵征翌,林洪,吴燕燕.SPS/TBT壁垒对水产品安全的要求与对策[J].南方水产科学,2006(3).

[4] 孟凡兴.中国科研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基于我国SCI论文水平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236-240.

[5] 刘爱兰.农业院校科研管理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6]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312/23/t20131223_1972567.shtml.中国经济网.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探析现状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VR阅读探析
HTTPS探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