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性同体角度解读紫色中的人物索菲娅

2015-06-03 00:40卢巧苹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索菲娅艾丽丝沃克

卢巧苹

摘 要: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有意识地将双性同体性格赋予小说中的人物,探讨了黑人男性的人性回归和实现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性。该文以双性同体为视角,从文中的次要人物索菲亚入手,着重分析她的女性气质、她的男性气质,以及在双性同体人物索菲娅的影响下,使两性趋于和谐,“双性同体”指的不仅是雌雄处于同一个体中的现象,而且是雌雄在人格中相互制衡、互为补充的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这正是该文作者为黑人构想的家庭与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的理想模式。

關键词:艾丽丝·沃克 《紫色》 双性同体 索菲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254-02

自从1983年《紫色》获得普利策奖,它就开始声名远播。国内学者对《紫色》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黑人文学和主题这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将从双性同体角度解读《紫色》中的次要人物——索菲娅,探讨黑人男性的人性回归和实现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性。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从男女平等思想出发,最先将双性同体(androgyny)这一概念用于文学创作及批评领域,她提出了“女人的男性”和“男人的女性”,即“双性同体”的思想。

20世纪70年代,安·奥克利提出社会性别(gender)一词,而女性主义一直以来所要探讨的“性别”更多的是“社会性别”(gender)而不再是生物意义上的性别(sex)。“社会性别”之所以不同于生物性别,是指它是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出的一种身份,这种身份显示的不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社会生活的学习与惯例的沿袭中形成的更复杂的关系。[1]

1 索菲娅的女性气质

女性气质(feminine)是指该个体应当具有女性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令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对他人关心等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女性气质的特征主要有温柔、爱整洁、羞涩、腼腆、对他人的感情十分敏感、多愁善感等。[2]

首先,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索菲娅拥有吸引异性目光的女性魅力。当索菲娅未来的丈夫哈泼在向西丽描述自己心上人的时候,他们的对话就显示了索菲娅是个吸引人的黑人女性。“她漂亮,他跟我说,又黑又亮。”“聪明吗?”“她也是聪明的,我觉得。”[3]当哈泼带着自己的心上人索菲娅去见X先生,要求其答应婚事时,作者又再一次借西丽之口来描述了这位未来媳妇的容貌,“她站起来,是个高大、健壮又健康的姑娘。”[3]不但如此,在西丽的眼中,索菲娅“她是个贤妻,对孩子们好,又很好看,肯干,虔诚又干净。”[3]茜丽和索菲娅在一起缝制“姐妹的选择”,这是一条由不同颜色拼接起来的被子,最后索菲娅无法容忍哈泼的大男子主义离家出走时,西丽将这条被子送给了她。索菲娅的女性气质还体现在她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上。白人市长的夫人米丽想要索菲娅给其当佣人,因为她对索菲娅说:“你的孩子都这么干净!你喜欢给我干活,当我的佣人吗?”[3]从这里可以看出,索菲娅除了外表漂亮,聪明健康,她在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方面都是能手。

2 索菲娅的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masculine)是指男性对任务完成的关注程度或行动取向,具有成就感等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男性气质的特征主要有:强烈的攻击性,强烈的独立性,情绪稳定、不外露,客观性强,不易受外界影响,支配感强,十分爱好数学和科学等。[3]

索菲娅十分彪悍,率真直接而且胆大。在一个国家被白人男性所控制、家庭被黑人男性所控制的社会里,她一开始对父亲的权威进行反抗,对任何一个男人拒绝言听是从(包括她的丈夫和白人市长)。因此,她一生都是在跟男人的打架中度过的:跟她的父亲打,跟她的兄弟打,跟她的叔叔伯伯打。这样的一个女人在属于男人统治的社会里是非常不安全的。”[3]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也赋予了索菲娅不一样的性格,作为一个父权制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索菲娅被赋予了敢于反抗,敢于挑战权威的男性气质。当她遭遇到丈夫的第一次殴打时,她进行了反抗,把丈夫打得鼻青眼紫。当她知道教唆自己丈夫哈波打自己的人是西莉时,冲到她的面前,泣不成声地说道,“跟我的父亲打,跟我的兄弟打,跟我的叔叔伯伯打。这样的一个女人在属于男人统治的社会里是非常不安全的。”[3]将当时社会的男性至上主义突显得淋漓尽致。尽管她以为自己很彪悍,但是生活在强大的种族歧视的社会里,她无可奈何地沦为阶下囚,并且遭受到长达11年的牢狱之灾。在进入监狱之前,她生龙活虎、健康漂亮;然而在出狱后,她物是人非,身体残疾,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不愿意成为一个白人的女佣!

3 受双性同体人物索菲娅的影响,两性趋于和谐

索菲娅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她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她爱她的丈夫,并且结了婚,但是却没有丧失自己独立的人格。她勇敢地反抗黑人男人的压迫和白人的侮辱,即使身陷囹圄也未能改变她坚韧的品格和顽强的反抗精神。而正是她的这种精神,影响了她的丈夫和女主人公西丽。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看来,每个人身体中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力量,另一种是女性的力量。当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地生活才是最合适、最正常的境况。她意识到,必须从本质上消除两性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消除建立在两性对立基础上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思维模式、伦理价值标准。要让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和自由,这样,男性与女性才是对立和平等的。从根本上说,女性的自由也标志着男性的解放,只有男女两性双方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整个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进步。[5]

索菲娅的丈夫哈泼一直想能像父亲X先生那样使唤和打骂老婆,“哈泼想知道该怎么办,才能叫索菲娅服服帖帖的。”[4]索菲娅生性倔强,不肯对丈夫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她认为“哈泼想要的不是妻子,而是狗。”[3]终于索菲娅还是无法忍受哈泼的大男子主义,离家出走至其姐姐家。通过西丽的眼睛,我们就能知道正是因为索菲娅的离开,才开始了哈泼的变化征程,“索菲娅走了6个月了。哈泼好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以前老是呆在家里,现在整天在外面干活。”[3]直到她的离开,他才明白自己深爱着索菲娅。在小说的最后,哈波和索菲娅最终团聚,哈波摈弃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爱情、尊重女性的男人。他也终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新的职业成功给哈坡带来了自信,他们对自我性别与社会分工有了崭新的认识。

哈波的继母茜莉是一个传统的黑人妇女。她从小遭受继父奸污,对丈夫唯命是从,听天由命。她的一生从来没有反抗,不知道什么是“反抗”,更没有享受过反抗的乐趣。因为在她的思想里,黑人的生活就该如此,“服从”是上天的旨意。索菲娅对于命运、对于社会、对于男人不屈的抗争深深震撼了懦弱的茜丽。索菲娅用她的实际行动使茜丽明白:一味的顺从只会让自己更加可怜,女人不是糯弱的,女人也可以强大,用武力进行反抗保护自己。当西丽最终独立自主,过上自由生活,并事业有成的时候,她没有忘记曾今带给他精神上莫大震撼的索菲娅,“现在,我一直忙着给索菲娅做衬裤,一条腿是紫色的,另一条腿是红色的。我梦见索菲娅穿着这些衬裤,有一天飞上了月球”。

4 结论

索菲娅不仅是黑人,而且是女人。在她所在的社會中,黑人就要经受白人的种族歧视和侮辱;女人就要经受男人的性别歧视和压迫。“服从、忍受”是她们得以生存的唯一途径,也是她们生活的代名词,索菲娅的反抗意识正是源于她对当时社会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刻认识。而女性主义者往往处于一种“背谬”境地,“既要反对男权社会与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却发现自己又置身于这种传统之中难以逃脱,只能从中寻找、借用武器,构筑自我防线,因为当时并没有一个超越当时文化以及传统的女性及其语言存在。”索菲娅作为一个受种族歧视、性别压迫的黑人女性,她的反抗意识是客观理性的、积极主动的、坚定不移的,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迫时,她不仅能够挺身而出,坚定面对,而且还能对待恶势力进行反击。正是她的这种强大的反抗精神打动了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继母茜莉,一个同样被种族偏见压迫而不知道反抗的传统黑人女性,激发了黑人妇女的斗争意识。艾丽斯·沃克追求两性和谐,消除性别差异的理想主义思想使她颠覆了社会与家庭中两性的角色。“双性同体”即使有着“矛盾性和不现实性、未完成性和对话性”,[14] 但是它的深远意义启发了人们的思考。思考的最终走向即是双性共存,达到和谐。虽然“性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性别却有着非常大的变化于想象空间。”[7](38)男性具有了女性的气质,女性具有了男性特点。两性构成了一个和谐公平完美的整体,它们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形成了人的完整画像。人们可以看到,《紫色》追求的“双性同体”指的不仅是雌雄处于同一个体中的现象,而且是雌雄在人格中相互制衡、互为补充的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这正是该文作者为黑人构想的家庭与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的理想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的中心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1(6): 12-15.

[2] (美)珍尼特,希伯雷,海兰,等,著.妇女心理学[M].志强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85.

[3] 杨仁敬.紫色[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9.

[4]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123-125.

[5] 吴庆宏.弗吉尼·伍尔夫与女权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 波利·扬艾林卓.性别与欲望[M].杨广学译.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7] 时蓉华等.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剥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索菲娅艾丽丝沃克
未来科幻城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沙特首位“机器人公民”想要孩子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最温暖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