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可以逃避人生,母亲不可以

2015-06-04 03:40三秋树
家庭生活指南 2015年5期
关键词:儿子妈妈

文◎三秋树

少女可以逃避人生,母亲不可以

文◎三秋树

跟奉献不可知的精神力量相比,奉献金钱和精力容易多了。

一杯热水足以瓦解幸福

苏婷的儿子整夜整夜地失眠。不用看他憔悴的脸色、明显的黑眼圈,苏婷也知道他一定睡不着。一个17岁考上浙大、21岁被直接保研的高材生,竟然在研究生毕业后灰溜溜回到老家成了无业游民,光亲友同学的好奇眼光就够淹死他好几回了。

作为妈妈,苏婷当然心疼儿子,儿子第一天失眠便惯性地想替儿子解决这个问题。理智很快阻止了苏婷这样做。

苏婷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只是,过去11年的经验已经告诉了她什么是错的。

比如说,一个母亲的无私奉献,苏婷不愿意相信、但也不得不承认是有问题的。苏婷常常想,如果2008年春节就已明白这个道理,儿子大概会比现在好一点吧。

那年春节,儿子鲁克千里迢迢从浙江回到家乡,苏婷很高兴,冒着大雪多跑了两趟超市买儿子喜欢的吃食,一不留神受了寒。当时苏婷的丈夫已经去世6年了。她一直尽量小心地照顾自己,极力避免生病。但是那天半夜醒来,她还是全身滚烫,汗湿衣背。柜子里有退烧药,她却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而儿子的举动让她凉透了心。鲁克被妈妈的

呼救叫醒后,根本不关心妈妈怎么了,把整袋装着若干种药的塑料袋丢到她身边就走,而且,根本没想到要给动弹不得的妈妈倒一杯送药的水。

作为被生活碾压过的女人,苏婷觉得自己的韧性很好了。苏婷的丈夫车祸身亡时她36岁,鲁克刚上初二。苏婷处理完丈夫的后事,连悲伤的时间都不留给自己,便把全部精力投到了儿子身上。失去父亲的鲁克在父亲同事们同情的目光中日渐沉默内向,为此苏婷卖掉了原先家属院内的三室一厅,在儿子学校附近买了一套小两房学区房。

那些年,苏婷的收入和精力几乎全花在儿子身上。她总是对儿子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都不要操心,有妈妈。”

心地纯洁的人前途无量,无私奉献的母亲们似乎同样前途光明。苏婷一直认为自己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就是儿子学业的优秀。整个中学,鲁克的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三名。2006年高考,鲁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对一个二线城市的普通家庭来说,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喜气足以照耀整个家族好些年。但是,那个寒风呼啸的冬夜,一杯不能及时出现在手边的热水,击碎了苏婷的坚强和看似牢不可破的幸福,让她倍感凄凉。

不过,人总是善于自我欺骗。苏婷安慰自己,放眼周遭,谁家的孩子能在19岁就懂得对父母嘘寒问暖?只要她再喊一次,儿子终究还是会把热水倒来的,这就够了。儿子有属于他的世界,他只要好好读他的书就行。

于是,在她的自欺欺人中,事情悄无声息地滑向深不见底的泥潭。得了子宫肌瘤去治不就得了这个过程,苏婷并非无知无觉。大学生鲁克依然勤奋好学,每年都会拿到奖学金,从不追求吃穿,最大的开销便是买书、买资料。放假回家也是看书,常常苏婷下班后鲁克依然保持着她离家时的姿势,看上去像蜡像般。

过去,苏婷欣赏儿子的心无旁骛。然而,当她劳累了一整天回到家,看到洗碗槽里堆着儿子午饭后的脏碗筷,心头便蓦地飘过一阵阴云:妈妈为解决你的午饭问题特意买了微波炉,为什么你就不能把自己的碗给洗了呢?鲁克在杭州上大学开销高昂,为了多挣一点儿钱,苏婷常常顶替一些同事加班。偶尔周末能休息,苏婷想带鲁克去看看同城的姑姑和舅舅,感谢他们多年的帮助,鲁克却不乐意:“走这种形式有什么意义,有那时间还不如多看一会儿书。”这也让苏婷很不舒服。

不过,没等苏婷想明白哪里不对,一个喜讯让她重新回到了默默为儿子无私奉献的模式当中。2010年,鲁克被保研了。

消息传来,苏婷成了大家争相恭喜的对象。在单位,苏婷因为有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而被高看一眼。欣喜的洪流中,那些小牢骚、小不满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她对儿子说:“儿子你太棒了,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一切有妈妈!”直到苏婷再次病倒。

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苏婷加班到9点多,小腹忽然剧痛难忍,一检查,是子宫肌瘤。所幸切片后显示肿瘤为良性,医生建议尽快动手术清除。

苏婷很害怕,但决定忍一忍。儿子只有一个多月就研究生毕业了,等儿子找好工作再动手术,一则有人照顾,二则,她不想在儿子找工作急需用钱的关键时刻请假影响收入。于是她带病继续工作,一切的期盼都集中在儿子毕业后。

没想到她等来的是儿子要求继续读博士的消息。鲁克是文科生,文科生读博跟理工科不一样,很难靠自己挣到足够的学费生活费。这就意味着苏婷肩上的担子还需继续扛下去。苏婷实在是扛不下去了。她委婉地说:“儿子,妈妈真的力不从心了,你看能不能先工作,等经济条件好转之后再读博?”

鲁克很不开心:“学业一旦中断多难继续啊。好吧,你不供我,我自己卖血也会读下去!”

苏婷的眼泪掉了下来。她以为,儿子尽管嘴上不说,家里的窘境总是看在眼里的,谁知妈妈的辛苦他一点也没放在心上。

没办法,苏婷只好说出实情:“妈妈得了子宫肌瘤。”

她以为儿子会受到震动,不料,鲁克无动于衷:“得了病赶紧治,单位又不是没有医保。难道我的前途就那么不重要吗?”说完挂掉了电话。

堂堂浙大研究生怎么可能当老师那一夜苏婷痛苦失落得一秒钟也没睡着,第二天破天荒跟单位请了假,买了机票,想近距离地看看儿子究竟是怎么了。

那次浙江之行对苏婷是致命的打击。儿子的实际情况比她料想的还要糟。

苏婷摸索到鲁克的寝室时,鲁克在上课,同寝的张俊接待了苏婷。跟鲁克同龄的男孩对风尘仆仆的苏婷嘘寒问暖,照顾周到。听说苏婷来阻止鲁克读博,张俊坦诚地说:“阿姨,再读下去对他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的导师张教授都说,学习几乎成了他逃避社会的工具。”

张俊对苏婷讲起他们前阵子一起找工作的事:“我们都觉得鲁克很丢我们大学的脸。”杭州一所重点中学安排了一场面试,让他们给学生试讲课。鲁克把一半的学生给讲跑了,照着课本都念得支离破碎。学校委婉地说他不适合这份工作。他反倒骄傲地说:“我堂堂浙大研究生也不可能来你们学校当老师!”

“至于平时跟同学相处就更不用说了,不讲卫生不管别人是不是在休息这些小事就不说了。有次我半夜拉肚子拉到几近脱水,求他把我送到医院,他居然说,现在太晚了,等明天早晨我再送你去吧。”

这跟苏婷生病时的遭遇何其相似。中午,儿子回来后跟苏婷的互动更展现了他性格上的巨大缺陷。看到妈妈,他没有嘘寒问暖,只是很吃惊地说:“妈,你中彩票了?怎么舍得花路费来看我?”

苏婷悲凉地说:“鲁克,妈请你出去吃顿饭吧。”

饭后,苏婷开始了与儿子间最艰难的谈话。

苏婷问鲁克:“妈妈得了子宫肌瘤,你为什么一点儿都不担心?”

鲁克尴尬地摸着脑袋,想了半天,说:“这是很重的病吗?”

苏婷无语了。一个25岁的研究生,即使没有医学常识,也应该从妈妈说话的语气推断那不是小病。

苏婷说:“肿瘤如果拖下去发展成恶性,妈妈会死的。所以,你能不能先别读博士,找份工作呢?”

鲁克眼睛瞪得大大的,惊恐地说:“妈,你不要死。我还没好好孝敬你呢!可是……”

犹豫了半晌,鲁克的可是终于说出了口:“可是……我试过找工作,投了三十多份简历,没有一家公司要我。一开始我也想跟同学一样去石化、烟草那些待遇好的地方,人家连我简历都不收。我想找个普通的大公司吧,最多到面试第一关就被刷了。最后我想去应聘老师,还是被拒绝了。我很受伤。除了当学生,这辈子我什么都做不好……”

沉默了一阵,鲁克的眼眶红了,重复道:“除了读书,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这句话让苏婷语塞。她想起自己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一切,有妈妈。”

谁敢说这两句话之间没有因果关联呢?苏婷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其实,丈夫去世后,苏婷并没有表现得那么坚强。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婚后丈夫也很宠她。失去丈夫让她很茫然,对儿子几乎本能地选择了最简单的教育方式:让儿子专注于读书,别的什么也不让他管。

那样她也就无需考虑许多自己也想不清的复杂问题:怎样言传身教地告诉儿子如何跟不同地位、性格的人打交道,怎样接受挫折、沮丧,怎样面对社会的复杂和阴暗面等等。

跟奉献不可知的精神力量相比,奉献金钱和精力容易多了。如今,面对连基本做人都没有学好的儿子,她不得不承认,许许多多一股脑儿不留余地的无私奉献背后,藏的是害怕麻烦以及不动脑筋。

母亲不可以逃避人生

少女可以逃避人生,母亲不可以。

苏婷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陪儿子找工作,也碰了足足七天的壁。近距离接触让苏婷看到了儿子人际交往的障碍,也看到了他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出口的无力感。苏婷决定一毕业就带儿子回家乡,母子俩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2014年8月,回到家乡的鲁克失眠了整整三天。

苏婷知道儿子失眠的根源在哪里。这次,她没再无私奉献金钱和精力。她只是告诉儿子:“失眠,通常是人身体不够累,而心里面又太多东西挂着。”

儿子想了大半天,觉得是应该找点体力上的事情来做。苏婷建议:“小区菜店的老板每天清晨会骑三轮车去五公里外的农批批菜,你跟着去。回来,再帮他卖卖菜。这件事做好了,你就能睡着了。”鲁克显然思想斗争了好久,第三天早上才扭扭捏捏跟着菜店老板去了农批。回头他在菜店里帮忙,被邻居们取笑:“哎呀大研究生给我们拣菜,太光荣了,得拿回家供着。”这些话让鲁克面红耳赤。

但是苏婷让鲁克坚持下去。果然,两周后,邻居们习惯了,不再说什么,鲁克也坦然多了。而失眠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每天晚上苏婷都能听到儿子熟睡的鼾声。

当然苏婷并不真的打算让儿子一辈子做菜店帮手。她得帮儿子树立跟人打交道的信心,感受到一些人际交往的窍门。

苏婷跟鲁克认真地聊过。鲁克告诉妈妈,其实他一直最羡慕那些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的人。这种事情对他来说简直不可思议。苏婷说:“那我们就从当老师开始训练吧。”

晚上,苏婷搬来板凳,在买来的小黑板前做鲁克的学生。

第一次走到黑板前,鲁克用小得像蚊子样的声音说:“同学们好!”看到儿子胆怯的样子,苏婷一阵心疼,但还是硬起心肠喝倒彩:“听不到,老师你没吃饭啊,再说一遍。”鲁克又大一点声说了一遍,苏婷依然不满意。这句“同学们好”鲁克一共重复了五遍。

好不容易迈出了第一步,准备好的讲课内容鲁克却全忘了。他想走下“讲台”,苏婷也想就这样算了,但马上硬起心肠:“记得多少说多少!”

鲁克便断断续续地像背课文一样讲课。讲着讲着,鲁克忽然痛哭起来,蹲在地上用手捂住了头。

苏婷很心疼,她对儿子说:“至少今天你过了‘同学们好’这一关,慢慢来。”毕竟是浙大的研究生,鲁克肚子里的才学是真材实料的,但是他的表达是那么混乱,而他的自尊心又分外强。这些东西,都使他不断退回自己的壳里去。苏婷没有读过大学,对她来说,儿子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矗立在面前。她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儿子的学识跟表达一致。但这一次,再高的山她也不能逃避。

她想出一个笨办法:让儿子先把要讲的课先写出来,然后,再念出来。

尽管进步缓慢,但苏婷还是看到了儿子的改变。深夜她起身上厕所,看到儿子在房间里对着桌椅上课。

慢慢地,他开始能够脱离书本上课了。他已经开始会讲历史故事了。他已经可以在描写一段知识之后,开始缀上个人的观点……世上没有翻不过的高山,只有不肯去翻的逃避心态。

苏婷又开动脑筋,把邻居的孩子请到家里,让鲁克免费帮他们辅导功课。刚开始只收小学生,后来,初中生来了,高中生也来了,开始有孩子叫鲁克“鲁老师”了。上课之余,鲁克会给他们讲点自己在学校遇到的趣事,房间里不时发出阵阵笑声,鲁克的眼神开始变得活跃,自信也一点点地来到了他的身上。

2015年4月,鲁克辅导的一个高中生,在月考中竟然从过去的班级23名一下子冲到了全校前十名。高中生和他的父母欣喜若狂,带了水果和点心上门感谢鲁克。

那天,鲁克把那箱苹果和两袋点心抱在怀里,开心得不能自已。

鲁克开始在小区内扬名,很多家长慕名而来,鲁克越来越有自信。重要的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鲁克学会了关心别人。每天苏婷回家后都有现成的饭菜等着她,偶尔加夜班,鲁克还会去单位门口接妈妈下班。

苏婷做了子宫肌瘤的手术。整个住院的手续以及手术签字等事情都是鲁克打理的。苏婷手术以及调养的一个星期,鲁克累得走路都有些打晃,苏婷固然心疼,可依然让儿子全程陪同自己。她知道,让儿子体会到关心别人、照顾别人、学会承担责任,面对挫折,她对儿子的教育才做到了真正的不偷懒。

苏婷出院的那天,天气很好。鲁克对苏婷说:“妈,我要开始工作了,我觉得自己能够养活这个家了。”

苏婷说:“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万一又被拒绝了怎么办?”鲁克说:“被拒绝了我又不会少一块肉。”

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苏婷说:“其实,前两天我去了市一中。”

苏婷很意外:“没听说市一中现在招老师啊?”鲁克说:“我冒昧上门,没想到居然说动了校长见我。”苏婷很惊喜,儿子的这个举动,比他拿到浙大录取通知书更令她欣慰。“结果呢?”“课讲得还不错。校长给了我聘书。”“真的吗?”“真的,回去给你看!”

再难翻动的书码,只要肯去翻,终究也就这样轻轻地翻页了。

编辑/陈红 张德博

猜你喜欢
儿子妈妈
打儿子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比儿子给我洗脚更开心的事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