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变电站内小动物危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

2015-06-05 07:59张莉丽邵涤球
关键词:鼠类电缆沟筑巢

张莉丽,袁 伟,邵涤球

(国网宣城供电公司,安徽 宣城 242000)

0 引言

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是电力生产的三大重要任务,其中设备安全是电力运行日常维护的重点[1]。影响设备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天气气候,包括长期或短期的冰雪、雨水、沙尘、台风、雾霾和自然腐蚀;环境,包括盆地、平原、丘陵、高山等地理位置,和周围建筑排烟、排尘、排水的日常行为;周围生物,主要有杂草、树木、鸟类和蛇鼠类。气候与环境问题通过日常巡视工作进行预防处理和协调,植物的生长固定且对设备的威胁简单,因而易于处理,对设备的影响较小;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大,且处理繁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

1 小动物危害设备的影响因素

1.1 站内人员生活习惯

变电站内除一次设备区外,一般还有控制室、二次室、安全工器具室与生活区。生活区的食物可以为鸟类、鼠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而站内人员在生活区与工作区往返时易携带剩余食物和残渣碎屑,同时工作区垃圾未及时清理,导致小动物转移至工作区破坏设备,影响安全。

1.2 工作安全意识

工作人员在细节上的检查力度不够,在作业指导书和防小动物规定中某些事项检查模糊,例如检查二次室、开关室、蓄电池室、五箱、电缆层(电缆沟)时只注意与小动物大小相仿的孔洞,不注意电缆穿越墙壁、柜、盘等处的缝隙;变电站附近喂养家禽、家畜、宠物不制止;检查小动物掀开盖板后无法使盖板复原,使盖板与盖板之间产生缝隙,造成盖板缝隙累积变大;变电站室外通往室内的电缆沟、道封堵因施工拆动后的临时封堵措施不完善;变电站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电缆夹层室、蓄电池室、设备区保护室等门窗和排风孔洞不严,粘鼠板没有及时更换等。另外,进站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破坏原有设备的封堵后,未及时进行临时封堵措施,也会导致外部鼠类进入电缆层活动。

1.3 自然环境

远离城区的户外型变电站,生态环境较好,人类活动较少,昆虫活动多,存在食物源,导致鸟类活动频繁。与此同时,人类对生态环境逐渐重视,并对自然环境持续改进,鸟类活动和筑巢情况有增多的趋势。鸟类在变电站户外构支架上或变电站周围的树木上筑巢产卵、孵化,鸟叼树枝、铁丝或杂草在变电站上空往返飞行,极易使杂物掉落在户外电气设备上,减少电气设备带电部位与接地部位的电气距离,可能引起设备的接地故障。变电站户外构支架,特别是钢结构的户外构支架,其结构空隙对鸟类筑巢十分方便,且构架较高,在僻静开阔的庄稼地带更显突出,因而鸟类较喜爱在该处筑巢。当刮风下雨时,构支架上的鸟巢被风雨吹散掉落在电气设备上时,容易引起设备接地故障。

1.4 封堵材料

电缆穿墙的封堵材料主要有水泥、封堵泥、耐火包三类,其中耐火包属于防火材料。水泥封堵能最大限度地阻止鼠类在穿墙电缆附近打洞,但是水泥封堵对设备的改造、增设、事故处理极不方便,综合性价比低;封堵泥起初能够有效杜绝鼠类侵入设备,但鼠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能够破坏封堵层材料。现场运行经验表明,当封堵泥材料的刺激气味挥发消失后,鼠类能够啃噬封堵泥造成破坏,这种破坏多发生在春季初期。另外,气温升高后,封堵泥易变软脱落,创造了鼠类窜入的机会。

1.5 检查方法与处理措施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提高,实现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较多,运行人员对变电站的巡视有一定的周期,鸟类筑巢经常没能够及时发现,很多鸟巢建在带电部位,为了确保供电可靠性,鸟巢不能立即被拆除。即使鸟巢拆除后,鸟类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原有鸟巢附近重新筑巢,无法根除鸟巢,使得摘除鸟巢被动并且滞后。在变电站安装发声装置和喷涂驱鸟颜色虽然一开始对鸟类起到一定的恫吓作用,减少了鸟类在变电站的活动,但是鸟类一段时间后适应了声音和颜色,使得这两种方法失效。在治鼠方面,电缆沟的检查则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由于电缆沟光线暗、观察空间小容易形成死角,小孔洞不易被发现。

(2)每月一次对电缆沟的检查不能满足精益化管理中对防小动物管理的要求[2],不能实时掌握电缆沟内封堵以及防小动物情况。

(3)需要花费资金请外包工撬水泥盖板,同时需要对外包工进行安全教育,增加了安全风险。

(4)电缆沟的检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检查频度用以保证封堵良好在现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行。采用封堵和高压开关室、二次室处放置粘鼠板的方法,能知道和黏住老鼠,但无法确定未被黏住老鼠的位置,显得十分被动。

2 小动物的防治方法

针对以上小动物危害设备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工作要做到位,防范方法的更新也十分重要。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总结,了解并掌握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和电网事故的发生率。变电站内防小动物工作应综合主客观因素开展。

2.1 习惯与安全意识

日常维护工作中应建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在巡视设备时换位思考,边思考边巡视。定期检查中除了对开关柜、保护柜、端子箱等地面上的设备进行检查外,还应对电缆沟等地下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检查;日常生活中,高压开关室、控制室等处严禁存放食物,食物一律存放在生活区,运行人员不得在控制室就餐,杜绝工作区食物源;因工作需要而破坏的封堵应做好临时封堵措施,工作结束后应按照“谁损坏、谁恢复”的原则及时恢复处理,同时运行人员应严格验收把关,检查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培养良好的习惯,工作完毕离开前应随手关好门窗并做相应检查;对于设备新旧混杂,很多设备孔洞封堵脱落,或在电缆沟、道封堵因施工拆动后的封堵措施没有及时完成,应做好补救措施;由于环境因素出现设备外部被腐蚀等情况造成外部破裂使鸟类等小动物易于栖息,且在设备内部不易被发现的,应及时清除并配合改善环境。

2.2 材料选择

有机防火封堵材料以有机合成树脂为粘结剂,添加防火剂、填料等经碾压而成,具有长久不固化、可塑性好等特性;无机防火封堵材料以快干胶粘剂为基料,添加防火剂、耐火材料等经研磨、混合均匀而成,固化后具备相当高的机械强度。为防止鼠类啃噬封堵泥,应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结合运用:在有机材料封堵好电缆沟后,应再覆盖一层无机材料。这样,在正常时候,外层无机材料的坚硬程度起到防鼠作用;当变电站进行改造或扩建时,用铲具可以方便清除里层的有机材料,进而剥离封堵层,相对于水泥封堵而言简单方便、工作量小。

2.3 方法创新

鸟类筑巢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变电站周围消除筑窝原料,查清鸟种。实践表明,利用超声波驱鸟器能够较长时间地驱赶鸟类,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超声波驱鸟器只有当其正前方有鸟类活动时才能触发启动,如果鸟类在超声波驱鸟器侧方或后方活动,其驱鸟性能不明显。若要减少超声波驱鸟器的死区,需要大量安装,经济压力大。在合理的位置建筑人工鸟巢,鸟类会选择人工鸟巢筑窝孵化,但是在周围条件适宜筑巢时,鸟类倾向自己筑巢。由此引入防堵与引导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了使用超声波驱鸟器和安装人工鸟巢相结合的方案,既经济又环保。对于防鼠方面,地上设备的检查比较直观易查。对于地下电缆设备,除了利用粘鼠板进行防治,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巡视外,应利用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电缆沟的监测。将水泥盖板换成钢化玻璃板,能够方便检查地下设备的封堵情况,但钢化玻璃板的造价过高,并且用于观察的盖板没有必要承担重物,因此盖板中的玻璃应用更为精细的方法镶嵌在盖板中,或制作专门的仪器穿过盖板进行观察,并考虑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利用横向和纵向的红外测温对电缆沟监视,通过红外光束的温度变化率确定小动物的存在,然后转变为电信号告知值班人员,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不过红外光束的位置如何确定有待研究。

3 结语

总体而言,在防小动物方面,现阶段最为经济的方法依然是人工巡视,在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破坏的成本提高后,变电站建造的初期应考虑好人工鸟巢的安放,以及盖板的精细化处理,这样将大大减少人力财力的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建造绿色型变电站。

[1]张全元.变电运行现场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24-625.

[2]张雷,陆懋德,戴克铭,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S].2014:72-75.

猜你喜欢
鼠类电缆沟筑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白鹭筑巢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10kV电缆沟多功能监测冷却智能系统研究
笃笃盖房子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电力电缆沟微型巡视无人机的研制与应用
10 kV及以下电缆室外敷设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