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口罩在患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

2015-06-05 03:48唐云马燕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管口雾化口罩

唐云,马燕燕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二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科病房及门诊使用率较高且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雾化吸入器是由一种特殊玻璃器皿,共有5个管口,使用时在雾化器中加入雾化药液,在3号管口上接入氧气,气流接通时,氧气自3号管口通向4号管口,患者可用指腹按压4号管口,此时的空气从1号管通出,同时在2号管口周围的空气密度骤然降低,因而形成了负压,当器皿内的药液经4号管经往2号管时,1号管内的气流迅速的将其加压雾化,从而形成颗粒状被患者吸入,并作用于机体。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高速的氧气气流,通过压力使药液变成雾状颗粒后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常用的一种治疗给药办法,起效较快,相对于传统的口服给药明显的缩短了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但由于患儿皮肤较为娇嫩敏感,雾化时药物直接与脸部皮肤接触后可能会引气患儿面部的不良反应[2],近年来对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较为迫切的需要。

鉴于此,该科选择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儿科收住院治疗的1~3岁支气管肺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对口罩进行改良,并应用于随机对照的实验组雾化吸入患儿,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科收住院治疗的1~3岁支气管肺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所有患儿均确诊为支气管肺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该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血液病及传染病,排除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疾病。其中男38例,女62例;平均年龄2岁。即往均无过敏史,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改良组54例,对照组46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美国哈德森小儿雾化器(产品型号18886)。使用药物均为布地奈德1mg和沙丁胺醇0.25 mL加入生理盐水2 mL中雾化,10~15 min/次,每8 h 1次。常规氧驱动雾化吸入,样流量调节6~8 L/min应该告知家属行雾化治疗前30 min勿给患儿进食,避免雾化过程中气道接受刺激后引起呕吐呛咳,勿在面部涂抹面霜甘油等,雾化过程中家属应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勿使药液流入,避免刺激,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罩。另外,雾化吸入体位的选择也是雾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雾化吸入过程中协助患儿调整体位,使患儿保持坐位,头立位,治疗过程中应保持雾化罐直立位,以利于气体交换,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改良组先给家长讲解患儿戴口罩的原因及原理,在取得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后,将印有卡通图案的棉质口罩中间口鼻处剪成镂空状佩戴,再戴雾化面罩,在治疗过程中若患儿出现情绪激动、啼哭不止时应暂停治疗,待患儿情绪平复后,继续行雾化治疗,当雾化结束后,正确关闭氧气,雾化装置应拆下清洁消毒或放入温水中浸泡,等待下一次的使用。治疗期间应该告知患儿家属多给患儿饮水,多食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合理安排饮食,勿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冷饮等,期间应注意患儿的体温状况,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按常规直接戴雾化面罩。其他均为同质化护理。

1.2.2 评价方法 ①雾化治疗后因不同口罩面部过敏(皮肤潮红、皮疹)的发生率;②统计两组患儿每天做雾化的时间和累积时间。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检验水准 а=0.05。

2 结果

对照组46例中有6例发生了过敏,占据总例数的13%。改良组54例中有2例发生了过敏,占据总例数的2%。改良组患儿的过敏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的下降,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27<0.05)。

改良组每日雾化的时间雾化与雾化累计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雾化每天使用的时间和累积时间比较[min,(x±s)]

3 讨论

雾化吸入作为抗感染、化痰、解痉、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湿化气道,减轻支气管痉挛性收缩及炎症,并消除因呼吸不畅给患者带来的窒息感,其中儿科在临床中应用较多[4]。但因为婴幼儿的皮肤娇嫩,即使雾化后立刻洗脸也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如面部潮红、皮疹等。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儿雾化治疗的依从性,延长了住院天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对于患儿的家庭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不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经济上的,易使患儿家属对治疗产生质疑,从而导致医患、护患矛盾的发生,出现不信任感,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均有所下降[5]。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各方面发育并不成熟,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且认知能力差,在雾化时表现恐惧、咳嗽、哭闹不止、不停的摇晃头部,导致雾化装置不能放在最佳位置,吸入时间不能保证,使雾化药物部份丢失,而影响吸入效果[6-8]。但婴幼儿最突出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为提高佩戴口罩的依从性,我们就让改良组合作好的患儿示范当榜样,引发其好奇和兴趣,同时,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通过手势及身体上的抚触,帮助患儿消除恐惧感,平息哭闹的情绪,较大的患儿可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将印有卡通图案的棉质口罩进行改良后顺利给患儿佩戴,即保护了患儿面部皮肤,又吸引了患儿注意力,从而降低了患儿恐惧感。

探讨比较佩戴改良口罩患儿与不佩戴患儿发生面部过敏反应的差异性和对雾化治疗的时间性对比。改良组患儿的面部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改良后的口罩,对降低雾化吸入导致患儿面部过敏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不能使雾化吸入法发挥最好的作用,而改良组有2例发生面部潮红,原因是由于口罩镂空过大,今后在改良口罩时应根据患儿面部特征来确定镂空的大小和形状,并应先给患儿试用,若镂空过小,可再裁剪;若镂空过大应更换,不可勉强使用,以免达不到预防面部过敏反应的效果。通过对口罩的改良不仅可以减少患儿面部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儿科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有效配合治疗疾病,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该研究采用改良口罩的方法,减少雾化药物与面部的接触,从而减少药物对面部的刺激。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同时并未增加治疗的时间,方法简单有效,有效地缓解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疾病一种行之有效,简便的方法,将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放在首位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雾化吸入治疗顺利进行。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减少雾化吸入引起的过敏反应,提高患儿雾化治疗的依从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1]蒋金菊.适时护理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雾化吸入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19-1521.

[2]谢晓丽,吕婷婷,王淑姝,等.布地萘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4):345-346.

[3]汤晓霞.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9下旬刊):5363-5364.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

[5]郑鸿,邓丽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的护理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34-935.

[6]时艳秋.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5B):1735-1736.

[7]马桂芹.强化护理对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19):85-86.

[8]巫雪珍.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13-1614.

猜你喜欢
管口雾化口罩
基于ANSYS的压力容器管口载荷施加方式的研究
煤化工变换设备在改扩建项目中利旧的可行性分析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汽轮机高压内缸的制造工艺研究
雾霾口罩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压强”易错题练习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