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六项审计重点 提升科学审计能力

2015-06-05 01:36王小平
审计与理财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金

王小平

近几年来,南城县审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审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谋划,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向现代审计转型,强化六项审计重点,实现了六个力促,提升了科学审计能力。

1强化对全部政府资金的审计,力促保增长。一是注重财政资金审计的完整性。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视野,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总量和结构,分析各种财政资金之间的关联度,揭示公共财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二是注重预算执行审计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增加绩效评价分量,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的主要支出情况,推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审计调查,促进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注重相关项目审计的科学性。积极开展乡镇和县直单位财政决算审计,为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聚财、理财、用财当好参谋;搞好政府负债情况的审计调查,综合分析财力保障程度和债务形成的原因,提出化解财政风险的建议;抓好非税收入资金收支审计,全力维护财政资金安全。

2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促保廉洁。一是完善乡镇、县直单位任中审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新机制,3年来该县已对24名乡镇和72名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实行了任中或离任审计;二是完善村级换届审计制度。受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农业局、县民政局的委托,2008年以来先后2次对全县150村和22个居委会书记、主任进行了换届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每年都要对乡镇2至3个村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给领导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三是完善绩效审计制度。将绩效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中,使对事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规避“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遏止“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四是完善重点项目审计制度。关注土地管理、社会保障、粮食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惠农资金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五是完善档案管理审计制度。整合计划管理、审计评价、结果运用、整改反馈、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审计资料,把审计结果装入领导干部管理档案和廉政档案,为组织部门考核干部提供依据;六是完善科学评价审计制度。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审计调查,科学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支持改革者、保护探索者、帮助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同时推行审计结果公告,促进领导干部提高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

3强化对重点资金和重点领域审计,力促保民生。一是加大对民生资金审计力度。重点查处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效益低下、侵害公众权益等问题,保护好百姓的“活命钱”,推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力度。查处应收未收、征缴面窄、管理粗放、效率低下、银行计息不当等问题,促进扩大社保资金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抓好国家保障性住房、城乡低保、县乡医疗服务资金、就业资金、支农资金等方面的审计,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对扶贫救灾资金的审计力度。认真抓好扶贫资金、移民资金和民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坚持对苏区建设项目、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国家政策性扶贫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推进扶贫救灾资金和物资按规定有效使用;四是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审计力度。加强对国家重点项目资金、水毁资金、小农水资金、江河碑坝资金等审计,推进水利资金更好发挥效益;五是加大资源环保资金审计力度。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加强对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的审计调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促保发展。一是项目前期监管到位。强化科学审计理念。充分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应性、投资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益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强化科学审计监督。注重审计项目决策立项的依法性,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注重审计项目前期论证的充分性,杜绝“三边”工程的发生,注重审计项目构成的整体性,防止漏项现象发生;强化科学设计预算。注重项目勘察和预算审计,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少投入、多产出;二是项目招标监管到位。首先加强了招投标程序监管。严格审查招投标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内容、招标人资格确定、中标通知书、合同签订、工程变更等整个过程执行程序;其次加强了招标环境监管。通过网上审计核查、社会调查、实际考查确定投标人资格,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招投标环境;再次加强了招标队伍监管。理顺监理与业主的关系、严厉打击围标、规标、串标、买标、卖标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三是项目审计方法到位。重点审查合同,严把工程进度、项目变更、资金预算、工程量签证关;重点审查图纸,严把工程面积、材料质量、费用发生、取费标准、取费基数关;重点审查施工管理及监控,严把多算、重算、冒算工程量,随意增加隐蔽工程关;重点审查项目竣工结算,严把资金流向、资金结算、资金效益关;重点审查结算发票,严把工程税收征缴关和材料单价成本关,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收益最大化。

5强化对税务部门和企业的审计,力促调结构。一是审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重点纳税企业税款缴纳情况;二是审查是否混淆税收级次和以费代税、变相挪用税款、有税不收或私分、隐瞒、截留税款情况;三是审查税务部门税收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四是审查税务部门对税收登记、纳税申报等环节管理的完整性、真实性情况;五是审查税务机关使用县、乡镇政府拨款资金和审批减、免、缓、欠税情况;六是审查税务部门有关账表上财务开支及税务稽查情况。通过审查税务部门预算执行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促进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更好地培养税源,调整收入结构,发挥税收收入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围绕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反映企业改制、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中的深层次问题,帮助企业提质增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6强化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审计,力促提效能。一是注重投入,打造审计信息管理平台。抓住“金审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审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3 600平米的“金审信息服务中心”,全局23个在职在岗审计干部全部各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液晶固定办公电脑,加快审计专网建设步伐,完成了审计内部专网互联通道,建成了一体化的审计管理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审计对象、审计资料、财经法规、专家经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库,畅通共享渠道,实现审计成果的共用;二是注重学习,提升审计信息管理技能。坚持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局机关审计人员平时坚持相关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审计案例、审计方法、数据采集分析以及数据库知识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同时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有关财务管理软件、数据库运用等进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计算机业务能力;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利用现场审计,认真探索计算机审计方法;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请计算机专家全程参与项目审计,充分利用其业务优势,发挥传帮带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安排专人参加其他项目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等,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三是注重创新,提高审计信息效率和质量。继续推进AO审计实施系统的普及应用,积极运用AO和OA系统的交换功能,对审计现场进行远程动态监控,保障项目规范、有序、高效实施;加大计算机审计模块的开发力度,鼓励审计人员总结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关注财务、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揭示存在的风险和程序设计缺陷,全力打造懂技术、会管理、善打硬仗的“信息审计”、“数字审计”。

(作者单位:南城县审计局)

猜你喜欢
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