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对策研究

2015-06-06 17:21王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9期
关键词:幼师师生心理健康

王静

摘 要 通过对幼师生的研究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幼师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存在差异,民族和年级存在交互作用。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教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心理适应;幼师生;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25-02

心理适应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幼师生作为未来幼儿园的专业教师,其心理适应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心理健康,还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未来工作对象——幼儿的发展。幼师生由于年龄特点及专业发展特殊性,会产生一些心理不适应状况,对于少数民族幼师生,更是要面对由于文化碰撞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现象。所以,关注幼师生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幼师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会为民族家庭教育特别是民族幼儿师范学校采用恰当、准确、适合的教育方式手段提供依据。

2013年,笔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315名幼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幼师女生心理适应状况明显低于幼师男生;幼师生的人际适应状况与生源地有直接关系;幼师一年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最好,二、三年级较差;汉族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明显好于蒙古族幼师生;是否独生子女对幼师生心理适应无显著影响;民族与年级对生理适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汉族幼师生二年级时适应性最差,一、三年级接近;蒙古族幼师生二年级时适应性最好,一年级其次,三年级最差);民族和年级对人际适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汉族幼师生二年级时适应性最差,一、三年级接近;蒙古族幼师生随着年级的增加,适应性呈缓慢下降趋势)。现就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教育建议。

1 加强幼师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幼师女生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学校要特别关注女生特殊的心理适应问题,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她们解决各种不适应的困难。要定期开展女性教育,根据女性特殊时期显著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邀请有关专业人士进行性生理心理、恋爱心理等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观看心理健康光碟、教育录像或者进行心理访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女生心理适应能力。配备一定数量的女性生活指导员,及时解答幼师生青春期各个阶段在生理、学习、情感、交友以及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帮助她们自觉、有意识地使用升华、幽默等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我心理调节和保护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要求,帮助她们克服性别劣势,发挥优势,引导她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关注女生敏感的情绪情感变化,更多地给予细腻的关怀和鼓励,及时协助她们解决难题。

当然,对于幼师学生中的男生,也要给予关注。加强学生的性别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适应状态。

2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适应教育

首先要重视幼师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适应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社会支持。要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的环境,与老师、同学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向他们讲解幼师的职业特点、发展前景、专业要求等内容。通过正规科学的入学教育,减轻他们之前的心理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融入大环境中。幼师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转折,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将极大地影响到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与个体的入学适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对寻求心理咨询的新生进行的干预研究表明,通过向个体提供社会支持,有效地降低了其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到,学校加强对一年级新生的关心和关注,将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较为轻松地应对各种新的变化及挑战,更有利于幼师新生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要做好幼师即将毕业的三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缓解他们即将毕业的来自学习、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提前进行职业辅导工作,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信息与建议,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平台,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如组织大型校园招聘会或者人才推荐会,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

第三,不可忽视“二年级现象”。二年级是学生心理状况处于“最低谷”的阶段,也是各种心理不适应集中出现的阶段,学校及教育者要正确、及时地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新入学时对新课程的新鲜和谨慎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减少;二年级时学习难度增加,所以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兴趣化引导,激发他们对学习课程的兴趣,有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这是消除其学习适应状况差的最有效的方法。二是加强教师及辅导员对二年级学生的关注。这个年级往往最容易被教师忽略,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及辅导员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还要多包容他们,帮助其找到幼师学习和生活的落脚点。三是安排组织青春期生理知识讲座,帮助学生解决该时期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引发的不适应和困惑。

在分年级进行适应性教育时,要结合不同民族在不同年级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

3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和谐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感染作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起各民族和睦共处的优良氛围,能帮助不同民族的学生实现相互沟通和了解,实现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和谐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各民族师生亲如一家,缓解学生远离家乡、在陌生新环境下的不安和不适应,也会缓解他们入学学习、生活和毕业就业压力。历史事实表明: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来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学习。蒙汉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当克服种种学习和生活的不习惯、不适应,抓住机遇与多民族同学共同学习和生活,要树立开放意识,通过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和优秀传统,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启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本民族的发展实力,使本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endprint

具体而言,要从蒙族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多与之沟通、交流;组织各种联谊会、比赛、文体活动,为蒙汉族幼师生提供彼此认识和了解的机会,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在蒙古族传统节日,要为他们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他们觉得在学校里民族差别并不明显,各民族文化不冲突。还要为蒙族学生配备专门的蒙古族生活指导员,并针对性地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安排蒙族学生参加各种汉族文化展览、讲座等,使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汉族文化。

4 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幼师生心理适应能力

首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传授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缓解自身压力,引导他们学习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心态,冷静面对自身青春期生理变化,适应幼师阶段新课程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

其次,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及社会的实际状况,将心理健康的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和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以提高幼师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特别是进行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相关课程教学时,结合有关章节的内容进行正确引导和示范讲解。

第三,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幼师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助于幼师生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幼师生多为初中阶段的“差生”,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大多数不自信,自卑心理也是导致适应不良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努力帮助幼师生重新树立自信。团体辅导,是通过交互作用的方式,模拟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一种咨询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重新认识自我及他人的关系,增加学生间的了解和交流。同时,对增加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合作、师生互动有着重大作用。

第四,就幼师生个人提高心理适应性而言,要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

认知方面:要让幼师生能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评价,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遇到困难和问题能选择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解决。特别是在学习、择业方面,正确定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各种变化。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学习、生活有热情,有正义感和责任心,面对困难和挑战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和处理,增强抗挫能力,学会坚强勇敢。

行为方面:在积极认知及情绪指引下,生成恰当的行为方式,杜绝冲动、盲目的行为,提高个人适应能力,与老师和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有效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学校也要为幼师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体现个人价值,提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巍.关于城乡大学生差异性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2]司秀玲.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8(4).

[3]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J].贵州民族研究,2006(4):133-139.

[4]李辉.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学术探索,2002(1):19.

[5]Hunberg B, et a1.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s religion related to adjustment?[J].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1996(7).

[6]Lamothe D, Currie F, Alisat S, et a1. Impact of a social supportintervention on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J].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1995(14):167-1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师师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男幼师荒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