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5-06-06 17:21孙延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具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孙延明

摘 要 传统教具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传统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教具;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30-02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此说明,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

但是,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是如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看到,无论是一般教学课,还是公开课,现在使用的教学手段基本都是信息技术,而那些传统的辅助手段,如教学挂图、学具、录音机、幻灯片等都走进了历史博物馆,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深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教学工具的应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等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不能为了教学现代化而采用现代化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赶时髦而取舍。要善于把各种教学工具充实到教学中来,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教学的立体感,力争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下面重点介绍传统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1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利用教具辅助教学,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变得丰富而生动。

展示教具,激发兴趣 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可首先向学生展示如篮球、汽车等一些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的实例。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感知教具,识别图形 如对棱柱的认识,出示有关棱柱的教学模型,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的特点,指出棱柱中的相关概念,包括顶点、侧面、底面、棱、侧棱等。数一数:三棱柱、四棱柱的顶点、侧面、面、侧棱、棱。想一想:八棱柱的顶点、侧面、面、侧棱、棱各是多少?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发展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教具游戏,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第四章“概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抽扑克、投硬币、摸球等活动来玩游戏,让学生体验概率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在游戏中领悟知识。

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具的作用,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的重点上;注重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争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学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木条亲自试验平行线的性质,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自的关系,加深认识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这个知识点。

对于一些概念来说,如果教学时仅靠教师的讲述,往往枯燥乏味、事倍功半;如果用多媒体来演示,效果虽好,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费时较多,也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面对这种情况,用教具进行直观说明与演示操作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可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形纸板给学生演示日全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两个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如相离、相切、相交等;再从外切和内切入手,让学生讨论圆心距与两个圆半径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既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又避免了课件制作的麻烦,在操作时简单方便、形象直观,使学生对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等五个概念一目了然。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制教具的方式,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有些常见而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线段、直线、角、圆弧等,可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的电线、绳子、图钉、细木条、橡皮筋、圆环等,自己动手制作其模型。如把电线拉直成为“线段”或“直线”,将其稍加弯曲则变成“圆弧”。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物理特性的材料。如在演示线段或圆移动位置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以免弯曲变形。)若线段的长度需伸缩变化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橡皮筋最合适。)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思考和分析,其实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力,同时也密切了与生活的联系。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把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合作,增进友谊,成为学习的伙伴。而教具的应用,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和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合作探究新知。

如学习“垂线”一课后,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对身边的桌椅、墙角等进行测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很快总结出几种方法:1)直接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与桌腿及地面所成的角进行比较;2)像盖房子的师傅那样,用一根细绳系上一个石子或砖头,做成一个“铅锤”,用眼睛进行检测;3)用量角器进行度量。通过这个练习,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明白了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综上所述,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虽然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创设情境,在具体形象和动静结合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探究,但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教学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具可以容易解决,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就可取得理想效果,就不需要事事依靠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手段,不能机械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具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