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要在乎伦理

2015-06-06 18:28单明
当代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空心化霍金伦理

单明

现在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世界的主宰让人的自由空心化尊严无所依附也就粉碎了人的人格生命

那边,霍金等十几位世界顶级科学家在忧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绝;那边,东北一大城市已把机器人产业升级为强市战略。尽管后者的机器人还远未达到人工智能的标准,却是通向人工智能的必要起点。

我们要不要人工智能?这至少涉及两点,人类是被科技主宰,还是人类主宰科技?即科技伦理;人工智能一旦普及,人类该怎么办?

伦理是人类所有行动中最难逾越的一道坎,当年克隆羊多莉出现时,很多国家就担心有人会把这一技术运用于人类自身,因而纷纷抵制。

说得直接一些,伦理学就是广义的道德学。一般来讲,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会有利于社会伦理水平的提高。但伦理又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时时同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平衡。人工智能又叫AI,是用机器,尤其是计算机尽可能模拟人的精神活动,达到一定智力水平,并在人的工作水平上解决众多领域的疑难问题。当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类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那人类还剩什么?或许只剩下无能为力的茫然和苍白的感受。

由此延展开来,人类的生命具有两面性,即生物学生命和人格生命。生物学生命的一大特征是负责繁衍,人格生命重在规范群体、操纵世界、把握自由、维护尊严。现在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世界的主宰,让人的自由空心化,尊严无所依附,也就粉碎了人的人格生命。人格生命被粉碎后,生物学生命要么变得可有可无,要么在蜕化中使功能萎缩。

这种担心并不多余,大型计算机已经替代了人类的计算能力,人类的这一能力因此蜕化了。人工智能势必也会替代人类的很多能力。其实,人类意识深处,还是愿意自身的某些功能被替代的,比如一些费力的或危险的工作,关键是人类对人工智能要一直处于可把控、可操纵的地位,而不是相反。这就涉及到如何让它们听命于人类,即规范问题。没有规范或规范不严密,人工智能就会成为人类的主宰。这正是霍金们的担心所在。

另一方面,若人工智能真不为霍金们的意志所转移,那人类将以怎样的方式思考、活动、生活?即当劳动不再成为人的第一需求之后,我们该如何安排自己?用传统的马克思学说解释,那时人类就按需分配了。

所谓按需分配,抛开共产主义这一模式不谈,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跟现在北欧一些国家的高度福利化非常相似。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其核心内容是几大福利保障体系,即免费的国民教育,免费的公费医疗,免费的养老退休,免费实行就业与工作安排。问题是,人工智能普及后,前3项免费可能会得以进一步实现,但后一种免费就显得无缘无由,无本无根了。人工智能会在很多岗位大显身手,人类的就业不只是没有着落,根本就没这个空间,也没这个需要。这时,人类极有可能思维怠惰,行为能力低下,或许只剩下了情感,但情感又有何依附?

移动互联的普及正悄悄改变人类伦理,比移动互联更厉害的人工智能绝不只是科技问题,它还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们在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必须思考的。工

猜你喜欢
空心化霍金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霍金“坐得住”
宇宙之王霍金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美欧中产阶层遭遇“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