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因素

2015-06-07 10:02陈晓卫
山西建筑 2015年6期
关键词:冀南院落民居

陈晓卫 刘 睿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规划·建筑·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因素

陈晓卫 刘 睿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阐述了冀南传统民居“两甩袖”的生态特性,研究了民居建筑的节能思想,探讨了现代建筑可以从传统民居中汲取的生态经验,为现代建筑提供可行的生态技术,以期在追求绿色、低碳、节能的背景下,降低绿色现代建筑建设的造价成本。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生态,两甩袖,布局

1 研究的意义

自20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技术得到快速提高,随之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迅速改变。然而在这些变化的同时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消耗,那些依靠技术而飞速发展的建筑成为了资源消耗的大户,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去创造无限价值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在21世纪,人们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枯竭,“生态、节能、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必须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冀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民居顺应当地地势地形,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建筑能耗低。综合民居的这些优点,传统民居的生态性研究对现代建筑节能发展有深刻的意义。

2 冀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

2.1 地理特征

冀南地区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和邯郸市,这两座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冀南地区介于东经113°28′~115°48′,北纬36°03′~37°01′之间,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2.2 气候特征

冀南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5 ℃,最低极端气温-21 ℃,最高极端气温42.5 ℃,年平均降雨量为627.2 mm。雨量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春冬两季干燥少雨。

3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形式——“两甩袖”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主要采用的是北方四合院的形式,正房位于整体布局的北向,东西两侧为厢房。平面布局沿纵轴线展开,院落主要是一进到三进院落。冀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形制就是“两甩袖”(见图1),它属于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支,是由“四合院”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系列的演变使得这种合院形式更好的适应了冀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和民俗风情。

1)“两甩袖”的基本形式。

“两甩袖”形式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民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居于平台之上,平面布局为“凹”字形,轴线两侧甩出去的一间或半间就为“袖”,“袖”部分常常作为辅助用房杂物间使用。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主从关系明确,布局紧凑,封闭性强。由建筑外墙和院墙围合而成的南向院落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两甩袖”形式的建筑一般为单层建筑,主体建筑为坡屋顶,以硬山顶为主,“甩袖”部分为平屋顶。

2)“两甩袖”的平面布局。

“两甩袖”形式的民居平面布局可以分为基本式、串联式、并联式和混合式,是典型的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正房部分坐北朝南,占据整体建筑最好的位置,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正房为家族大家长居住的地方,东西方向上的厢房为家中晚辈的居所。如若家中没有晚辈,东西厢房就不必设置成卧室,可以根据主人的生活需求设置为储藏间、杂物间等。“甩袖”部分按照主人的需要一般设置为次要卧室或者储藏室。主体建筑东西方向长度一般为12 m~15 m,南北方向长13 m~16 m,长度会因为场地的限制而发生变化,但是基本形制不变。“两甩袖”形式的民居主入口开设在院落的东南角或者是西南角,而不是开设在中轴线上,入口部分设有影壁墙保证日常生活的私密性。

3)“两甩袖”的空间布局。

从“两甩袖”的空间布局特点来看,首先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长思想,家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建筑中最重要的正房部分位于台基之上,此处为家中最年长的长辈住所,由于台基的存在显示出了正房的威严感。主体建筑外墙与院墙围合成“凹”字形的单进院落空间,该院落就成了整个家庭活动的中心。“袖”和正房部分围合成的空间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使室内外有了一个很好的缓冲空间,同时这个缓冲空间也是一个非常舒适的休息空间。由于这个缓冲的院落位于台基之上,所以被称为上院。位于台基之下的下院朝南向开敞,阳光充足。辅助用房按照主人的生活需求一般会设置在院落两侧,厨房和卫生间通常情况下不会设置在主体建筑中,而是设在主体建筑外较为隐蔽的地方,有助形成建筑的干湿分区和洁污分区。

“两甩袖”民居除了上述单进院落也有多进院落形式,一般多为二进院和三进院。二进院呈“日”字形,三进院呈“目”字形。最多为四进院落,四进院前后贯通,形成“九门相照”的形式。多进院落基本采用南北轴线方向穿套排列的方式,每个院落都设有出入口直接与街巷相通,形成“街巷—院落—住宅”的空间序列。多进院落都是从主入口开始,按顺序步入各庭院,慢慢深入合院内。

4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特性

由于冀南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缓,大部分民居为平地院落,院落空间封闭内敛、平面布局狭长多进、组合形式灵活多样。

4.1 整体布局规划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营建房屋建筑都会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断寻求自然、人类、建筑三者的和谐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在中国的风水学中也会强调天、地、人的统一和谐关系。冀南传统民居的选址体现出的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依山建屋、傍水结村”的思想。背山可以阻挡冬季从北方吹来的寒风;面水可以迎接夏季东南方向吹来的凉风;靠近水流取水便利,方便生活使用也方便灌溉农田。

冀南地区民居的街道大多为东西走向,呈网格式布置,街道之间分布着院落。“两甩袖”形式的民居主要房间面宽最大,坐北朝南,占得整体建筑最好朝向。这样布置是由于冀南地区地处高纬度寒冷气候区,严寒的冬季面朝南向的建筑可以很好的接收太阳光的照射获得热量,南向建筑面宽越大,收到的太阳辐射热就越多。冀南地区冬季常常刮西北季风,东南方向的“甩袖”厢房部分就可以起到遮挡寒风的作用,保证院落不直接被寒风贯穿。炎热的夏季,面积较小的西山墙不会接受过多的太阳辐射热,保证室内有个较为舒适的环境。而夏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院落空间朝南向开敞,建筑门窗也都设置在南向,有效利用自然采光,接受湿润凉爽的东南季风,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2 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典型代表“两甩袖”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中的一支,按照不同大小和形式会有一进、两进、三进以及并联式组合院落。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院落,它们的基本格局是一样的,都是建筑围合成一个院落,并且在轴线方向形成空间递进的院落民居建筑。中国四合院形式的民居,其院落空间都是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拥有一定的生态特性。在炎热的夏季,院落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院内空气持续受热后上升,而院落上方温度较低的空气由于受到热空气的挤压下降到院落底部,形成了空气层流,渗透到周围建筑中,降低环境温度。在冬季,院墙将一部分寒风遮挡在院墙外,确保院落空间不会直接被风吹透。空气流通示意图见图2。

在冀南地区,院落空间是一个家庭生活的中心,院落空间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院落内种植绿植与铺装草地,不仅利于地面雨水的吸收和排水、点缀空间、美化环境,同时在夏季可以遮挡阳光形成阴影区,草地可以吸收地面辐射热。冬季没有树叶遮挡,院落内会有充足的日照,地面石板的硬质铺装有良好的蓄热能力,保证了院落内的热稳定性。院落空间的开敞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自然风通过院落进入室内,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在寒冷季节,空气经由台基下的下院,通过上院缓冲后进入室内,使冷空气不会直接进入建筑内,保证室内有较高的温度(见图3)。

4.3 建筑形态营建的生态特性

在冀南地区无论是组成村落还是建造民居,皆是采用坐北朝南的形式布置,这不仅有利于获得充足的光照,门窗朝南向开启还可以避开冬季寒风的影响,夏季迎风纳凉。主体建筑底部的台基抬高了正房的高度,具有防潮的作用,正房高度比东西厢房高,避免了冬季厢房遮挡阳光,“甩袖”部分围合成的上院缓冲空间有利于夏季防晒。建筑外立面通常情况下不开窗,保证生活隐私、防止寒风侵袭台基在稳定结构方面也有出色的作用。

4.4 建筑构造上的生态特性

冀南地区黄土、石材资源丰富,又盛产小麦,所以在民居建造时就地取材,利用土、石、麦秸秆等这些随处可见的材料建造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建筑。

1)墙体。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外墙多使用青砖建造,厚实的青砖砌筑起来的建筑显示出庄严、安静、沉稳的性格。青砖墙体坚固耐用、防火性高。冀南地区寒冷季节时间较长,建筑做好保温隔热非常重要,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建筑外墙会做到很厚,约为70 cm,有的甚至做到90 cm。但是,若全部外墙都用青砖来建造,那么建材消耗过大,造价也高昂,所以很多建筑采用“里生外熟”的建造方法,即外墙的内外两层皮使用青砖砌筑,内部填入黄土、麦秸秆、碎石块等,这种墙体外部美观,保温隔热性能好,造价也低。民居中进深较大的房间使用木柱承重,进深小的房间,如厢房、杂物间等直接用砖墙承重,节省木材(见图4)。

2)屋顶。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多采用双坡硬山顶,厢房部分有些情况下会采用单坡屋顶,坡向内院,这种形式的屋顶利于排水,“甩袖”部分有时采用平屋顶。为加强保温效果一般屋面建造较为厚实,屋顶下设置隔层,夏季时可以避免阳光直射,起到隔热层的作用;而冬季时减少室内室外的热交换,起到保温层的作用。此外,坡屋顶比平屋顶有利于建筑间的通风,可以减少建筑间距,节约用地。

3)窗户。

冀南地区民居的窗户一般都是朝院落开启,正房南向墙面开窗较大,可以获得更多的日照和充足的采光,并有利于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畅通。外墙部分几乎不开窗或者开小窗,一来日常生活有良好的私密性,二来保证室内舒适的热环境。冀南民居各个房间开窗除了明间外大部分采用支摘窗,通过双层支摘窗来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

5 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冀南民居的生态特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广泛体现在民居建筑中。本文从民居的整体规划布局、庭院空间、建筑形态特点以及建筑构造等方面论述了“两甩袖”的生态特性。放眼当下,社会大发展、科技大进步,各种各样的绿色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继续挖掘传统民居的生态因素,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将传统手法注入到现代建筑当中,为现代建筑增添新的活力。现代建筑在追求独特性的同时应该尊重地域文化和民间习俗,学习借鉴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构图手法,寻找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的结合点。继承和发展民居的生态优点对现代建筑发展有深刻影响。追求建筑生态性是建筑师一个巨大的任务,从民居的生态特性中学习被动式节能方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 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林宪德.绿色建筑[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其钧.图说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魏丽丽,乔景顺.冀南民居“两甩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10):78-79.

[5] 王晓梅.冀南清末民初“两甩袖”“布袋院”式民居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The ecological elements in dwellings of southern area in Hebei province

Chen Xiaowei Liu Rui

(CollegeofBuilding,Hei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00,China)

The paper describes ecological features of “Liangshuaixiu” building of traditional dwelling houses in southern area of Hebei province, studies energy-saving concept of dwelling building, explores ecological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dwelling building for modern building, and provides feasible ecological techniques for modern buildings, with a view to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 of modern green buil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rsuing green, low carb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southern area in Hebei province, traditional dwelling house, ecology, “Liangshuaixiu” building, layout

2014-12-11

陈晓卫(1967- ),男,工程硕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刘 睿(1989- ),女,在读硕士

1009-6825(2015)06-0001-03

TU241.5

A

猜你喜欢
冀南院落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院落(外二首)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记得住“乡愁”——冀南地区传统村落特色剖析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