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都共识”

2015-06-08 17:10
中国德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师德中学生价值观

在全社会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潮的新形势下,我们,来自全国中学的代表,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教育厅邀请,于2015年4月11日,相聚成都七中,就“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深化了以下认识: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养成的关键期,健康成长的首位是品德发展、核心是价值观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好根,固好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才能为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供持久的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正面教育,把丰富意义和深刻道理讲透讲明白,让学生记得住、听得懂、学得会;必须更加注重自我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直面和解决价值冲突、成长困惑,提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力、感受力、判断力和行为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教育,关键是实践,目的是知行合一。必须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让学生在所“知”上取得实效;必须运用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途径,在融入融合融通上下功夫,在落小落细落实上做文章,使学生脑里记的、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一致起来,在“行”上实现突破。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永远在路上。为此,我们提出“四个一”倡议:

第一,遵循一条规律。尊重价值观养成规律,把整体性和层次性统一起来,根据公民、社会、国家价值观要求,确定分学段、多层次的内容,形成依次递进、有序过渡的路径,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积小流成大河,有针对性地提升中学生的价值观获得感。

第二,抓好一个结合。坚持“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相结合,抓好两端,带动中间,及时发现“身边的感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开出价值表现“负面清单”,设置底线,划出红线,以硬约束促进真转变,使每一个中学生都心有榜样、行守规矩。

第三,形成一套制度。因“校”制宜,突出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性要求具体化,贯穿到科学制定学校章程、全面修订校规班规、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中,实现核心价值观这个“魂”与规章制度这个“体”的深度融合。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标准和体系,做到实施有参照,过程有监控,成效有依据。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机制,构建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实现学校最大空间主导,家庭最大限度配合,社会最大程度支持。

第四,提升一支队伍。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育人先育师,健全师德培训、教育和考核,设立师德督导巡视制度,建立师德档案,对师德进行示范和警戒,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把离学生最近的人,变成学生最敬的人,成为学生最感念的人。

以德铸魂,久久为功。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马上做、认真做、细致做、深入做,开启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局面。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师德中学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致良知与师德
价值观(二)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价值观(一)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