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价值观的新特征及教育对策

2015-06-08 17:13杜淑贤
中国德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杜淑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的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是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促进其价值观形成的最后关口,从某种程度来讲,高中毕业以后,应该说主要还是以自我教育为主。在当代多元社会意识形态并存,多种社会文化形态交织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快节奏,酝酿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微时代”,产生了一种新文化——“微文化”,给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形成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作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的特征。这样的一个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的内容更加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微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元素,将丰富并融入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中,但其消极颓废、有害的因素也将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微时代,如何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这一代高中生价值观的新特征

根据现在学生都有微信、微博这种状况,我们仅以自己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月-5月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0.25%。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对“微时代”“微文化”的内涵认知,从学生的政治观、公德观、生活观、学习观、自我观等多个维度进行价值判断。

我们发现,在微文化时代下,高中生对于“微时代”“微文化”这些新兴的事物高度关注,95%以上的同学有微信、微博或人人账号等,超过70%的学生认可发端于微博的“微文化”,视其为不断壮大的新型文化形态或者文化时尚。可见,现在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单一固化的,他们会与时俱进更新自我的价值体系。

从微文化看高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丰富多彩的微文化有助于人们表露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微文化引来学生的围观:升学考试、时事政治、休闲旅游、明星八卦、体育资讯等均为学生关注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或者不快时,微平台也成为学生进行倾诉的地方。

学生对于微文化中各类公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展示了他们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有社会担当的态度,说明他们的社会观、公德观、生活观等主流价值取向是好的,但是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此缺少关心或不关心,也说明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

从微文化当中看学生的价值标准,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学生一方面表示自己的价值标准不会因为当前流行的价值判断标准而轻易改变;另一方面他们也认同微时代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实时更新的即时资讯也让其倍感庞大数据背后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不同的价值判断会产生离心力,学生怎样甄别善恶,真假,美丑,怎样不被误导,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问及目标愿望时,“学习好”是第一位(63%),其后分别是生活快乐、家庭幸福、朋友、身体健康等,这也充分说明在尊重个体的微文化下,当代的学生更加注重自我的价值和利益实现,也体现了他们孤独、善良的部分个性特征。

二、教育对策微谈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实践,从我做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解、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基本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国家层面基本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层面基本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社会主义公民层面的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养什么样的公民。

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离不开思想教育熏陶体系的建立。我校顺应微时代特点,通过微文化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从多个层面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

1.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发送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文章、活动视频等,像复旦的投毒案出来以后,我们发送《什么是真正的人格成长》等。

2.“夸夸我们的好老师”“好老师的故事荟萃”活动,制作有关微故事、微视频等。

3.“我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

4.开展家规、班风、班规、学风、校风等系列讨论。结合60周年校庆,进行家规、班风、班规、学风、校风等的教育活动。60年来学校的历史,老校友爱国奉献、严谨求实,宽厚包容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都是对学生很好的教育点,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交中特色的生动诠释。从学校自己的历史出发,自己的特色活动出发,自己的校训故事着手,构建“交中精神”。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是青年,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月活动。这个活动的活动流程是:各班级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涵的大讨论;通过班会、团日活动、师生对话等形式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各团支部提炼班级精神;各班同学题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行致言,并选择佳作在各班微电影中展示;各班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推选出各班的“最佳代言人”,以“最佳代言人”为首拍摄各班代言微视频;通过黑板报、网络班级日志、各班拍摄微视频、展板布置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在学生干部和相关老师中开展讨论,形成交大附中核心价值观,形成“交中精神”;在团委网站、网络空间等官方发布活动信息,宣传活动成果。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越是贴近学生的人物越能起到作用:校友风范、老教师的风采、各班同学的价值观三行致言,都会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兴趣;校园中默默付出的食堂阿姨为同学准备夜宵、园林工人整理校园绿化时的付出与努力,也能在学生中引发共鸣,也是身边亲切的好榜样。

5.坚持多年开展人人能够参与的“温馨教室”建设。

在“温馨教室”建设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互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真诚互助,集中展示各自的人格魅力和才华,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营造良好氛围,面向所有学生和教师,以班级建设为基础,挖掘课内外文化内涵,促进师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传承优秀文明传统,在诸多的和谐关系中重视自身的和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拓展育人载体,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熏陶、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校外辅导员的力量,覆盖课内、课外两个领域的建设,挖掘课内外文化育人内涵,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全员德育:倾听微言,关注微行

1.要实现全员德育。在微文化的背景下,老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规则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内外,课文内容等各方面其实都有价值观念的影响。

2.要倾听微言。通过课堂内外尊重学生的现实需要,让他们有表达意见的释放空间,才能形成学生对某一价值观的认同感。要留心关注学生的微行,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给与及时的引导。我们引导教师尝试把每节课录下来,这是师生成长不可再生的数字档案,教师教学分析的实证支撑,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对应证据,教学微课程的真实来源,研究学科育人的资源库。

(三)从更新工作理念到扩大工作领域——以“六进”为抓手,让核心价值观可操作

价值观教育应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个人的行为方式中。上海市教委提出:以深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和进评价体系等“六进”为抓手,推进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对接、有效转化的思路和举措。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我们刚刚起步。我们要持续推进“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培育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项目;开展“劳模进校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