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存在都精彩

2015-06-08 17:19朱军
中国德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组员考核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探索出了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小组化”,这种模式一般包括实施分组、文化布置、组长培养、评价方案等四个基本实施环节。学校的“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一、实施分组:管理模式的基础

学校的“班级管理小组化” 模式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即组与组之间学习成绩平均总分要尽可能的无限接近,优秀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个性差异。“同组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而“异组同质”又可以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级起始阶段的分组由班主任统筹主导,在此基础上征求各任课教师、组长意见,进行适当微调。成熟阶段分组中充分发扬民主,由全班师生民主推选组长,在推选组长前,候选人有2天拉票的时间,各自组员要冒着有可能自己选出来的组长由于能力低下而导致小组考核后进的风险。组长产生2天以后,考虑到给组长充分的人事权,由组长当众挑选组员。组长产生后的2天时间,也是学生进行双向自主选择的关键期,这样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间的情感,无形中形成了组员对组长的向心力。同样,组长有可能冒着选出的组员因拉小组后腿而不被组员信任面临落选的风险。

二、文化布置:增强团队认同感

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学校重视营造组与组之间团结、竞争、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并布置与之相匹配的小组文化。小组文化包括组名、奋斗誓言、组名诠释、组徽、组歌等。如“棒棒堂”组誓言——是人就不会完美,但是我们可以超越,越来越棒!YY组组名诠释——这两个字母背后有3层含义:一是它与WHY谐音,时刻提醒我们多问一个“为什么”;二它是中文“一”的拼音第一个字母,激励我们要永争第一;三在发音时它与娃娃相近,希望组员们时刻保持娃娃的童心纯真。

班会课上,各小组委派代表就小组文化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把确定下来的组名、奋斗誓言、组长姓名以及小组集体照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形成个性鲜明的小组文化是小组成员实现统一奋斗目标的过程,它凝聚了全体组员的智慧和心血,提高了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增强了小组凝聚力,这样的文化较以前陈旧、呆板、格式化了的标语,更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三、组长培养:提高领导力及责任感

为树立组长的威信,学校精心组织“授权仪式”,目的是让组长意识到:组长的头衔来之不易,要倍感珍惜;组长责任重大,要慎言慎行,一切从小组利益出发。

为了提高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学校在组长的培养上还充分利用两个“本”和两个“会”。第一个“本”是组长管理日记,作为组长袒露小组管理、班级管理困惑或思考的平台,这是组长自我觉醒和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手段。第二个“本”是班级日志,组长除了记录老师对每堂课的打分,还要对班级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记录,班级日志的作用是方便师生、家长查阅,起到“留声机”的作用。

第一个“会”是“每日成长点评会”,流程概括为“一二三”:一是组长一日总结,二是请二位学生上台反思,三是请三位学生上台回答三个问题(今天我收获了什么?今天我被什么感动着?今天我幸福了吗?),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幸福、体会幸福、表达幸福的本领。第二个“会”是组长述职考评会,以此来考评组长的工作质量优劣。流程是组长上台述职,综述小组管理工作,包括富有创造性的小组管理举措,或是在小组管理中的困惑以及今后的打算。老师和组员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就组长的述职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并接受全班同学的现场不记名打分考评,凡是考评不合格者就地免去组长职务。

四、评价方案:助良性有序发展

为了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各班制定了适合本班班情、学情的小组考核条例和各类评优先进评选方案,个人、小组所有荣誉都与小组考核直接挂钩。

小组考核条例是“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的“施政纲领”,它有利于保证小组建设向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考核内容包括就餐、卫生、出操、课间纪律、假期纪律等常规考核和成绩、默写、作业、自习、课堂表现等学习考核两部分。小组考核条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出现问题时由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修订,把出现的问题写进条例,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

校级评优评先制度确定的集体荣誉有最佳小组,个人荣誉有最佳组长、最佳展评个人和最佳合作成员。各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五级评价,分别是一课、一日、一周、一月、一学期一评,期末总评由校长室牵头评选“梁丰丽人”并制作展板在全校展示。此外,为激发师生、家长深入推进“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学校还开展了“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标语征集等活动。这些活动已成为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盘点幸福、收获幸福的平台,成为学校德育新的增长点。

“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自2012年在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推广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教师懂得了尊重学生,走出了“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的自我封闭模式,进入了“学生会怎么想”“学生会怎么做”的开放模式中;学生实现了自主管理,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后逐步进入“自治”的状态。2013年,学校出台了《“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学习手册》,自此“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进入了制度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学校的整体面貌为之一新。

【朱军,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尹丽娟

猜你喜欢
组员考核班级
班级“无课日”
当组长真不容易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回忆流金岁月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小小组长不好当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