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教师积极情绪

2015-06-08 17:23王毅
中国德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情绪职业

王毅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体验过喜怒哀惧等情绪。情绪本身虽无好坏之分,但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际关系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教师是一项帮助、陪伴学生成长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基于爱的工作。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乃至自我形象的形成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教师。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外,更需要具有端正良好的教育态度、完善健全的人格以及成熟稳定的情绪。

一、当前教师情绪的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教师们的从业感受与情绪状态,2014年我们对本区25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5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部分教师身心状态不佳,存在消极情绪体验。

“家长难沟通,学生难教育”是访谈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问卷调查中40.9%的老师选择学生让人难理解、46%的老师在工作中经常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25.1%的老师表示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不会再选择做教师。有的老教师表示“自己年轻时选择教师职业也是出于热爱,但现在实在是身心俱疲,每天都是在熬日子,盼着退休。”我们的调查虽然具有区域性,但与近年来许多省市地区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相关调查结果相近,因此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心智付出的职业,需要教师充满激情、热情、能力、能量去引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成长,同时实现教师自我成长与自我价值。心被掏空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情绪,没有能量,枯竭了,对自己的工作及工作对象不感兴趣了,不想再做教师了,这即是强烈的职业倦怠感。可以推想这样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的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带给学生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教师情绪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更关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因此,如何增强教师积极情绪问题必须引起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高度重视。

改善教师职业状态,增强教师积极情绪,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提升教师个体职业素养

获取职业幸福感

1.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感

所谓教师职业认同,指的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对它的价值与意义的认定,并能够从中体验到乐趣与幸福。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薪资待遇的高低,而在于学生进步与成长。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教师职业特有的幸福。

选我所爱是幸运的,爱我所选也是幸福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从内心里认同它、接受它、喜欢它,这是理顺工作情绪,体验工作幸福的前提。只有树立起职业理想,在内心对教师角色具有深度的认同感,才能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拥有持续成长与发展的动力。

2.面对现实,主动化解冲突与矛盾。

近年来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冲突纠纷时常见诸于媒体,大大影响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形象,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工作士气。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现在面对学生的问题不知所措,“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是”“尽量少管,别给自己和学校惹事”。对此,我们暂且不从职业道德的高度予以评价,只从现实的层面来看,逃避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往往会给工作带来更多的麻烦。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师不能够挑选学生,无论学生的天资基础、品性特点、家庭背景如何,都要接纳包容,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抱怨只能凸显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及专业素养不够,造成更多的矛盾、冲突和焦虑,唯有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理顺师生、家校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3.从爱出发,获取职业幸福感

教育要体现公平公正,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重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有意识地克服人性的弱点,主动关注那些容易被自己忽视的学生。访谈中一位青年教师说:“做教师,传播知识,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是自己的理想。我喜欢班里的每一孩子,每当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专注的眼神,感受自己和学生是心灵相通的,很享受那种感觉。”在问到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时,大多数老师都说:“看到学生进步的时候最开心。”这让我们看到爱仍植根于教师们的内心深处,从爱出发,在平凡的岗位上,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会点滴快乐,做教师是幸福的。

三、建立教师群体支持系统

提升职业归属感

1. 实施民主化管理,注重情感投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即被集体所接纳,在集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在集体中体验到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归属需要得到满足的人,愿意为集体付出智慧和爱。因此,教育管理者应注意实施民主的管理机制,营造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有困难的老师在学校里能够得到来自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消化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学校领导应广开言路,尊重教师的话语权。如有的学校领导通过学校微信平台与老师们互动,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发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倾听老师们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及时予以回应,增进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团队凝聚力;有的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成长互助社等团体,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使青年教师一进到学校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产生了做好教师的愿望和动力。

2. 完善教研培训内容,提高教师胜任度

今天的老师要想胜任教师角色,不仅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灵活有效的教法,更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不仅要善于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在课堂之下与学生和谐相处;不仅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学会了、会学了,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学得快乐,还愿不愿意继续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明天发展的可能性,并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当今的教研培训恰恰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不能满足老师们的需求。因此应该尽快在各级各类的教研培训中增设心理学、学生心理辅导技能、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能力等内容,并将之纳入教研培训课程体系,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3. 改善评估机制,减轻师生负担

教育评估是对教师工作情况全面、客观的描述,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为行政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一是为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改进工作表现提供支持。

目前的教育评估大多带有第一层目的,这样的评价是必要的,但是通常会给教师带来实际的和心理的负担,因此,往往容易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抵触情绪。访谈中许多老师呼吁简化各级各类的检查、评估,切实为一线老师减轻负担。

从评价内容上看,自2014年实施减负政策以来,并未出台相应的评估标准,一些学校的领导仍难放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老师工作业绩的做法。有的老师表示:“现在课时少了,作业少了,有的学科甚至不考试了,可是领导仍然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我们的工作,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情绪就容易受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情绪体验。

近年来,我们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的目的出发,确立了四位一体大调研制度,即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四个部门同时下到一所学校,通过听课、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评价和反馈。我们邀请教师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开诚布公的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倾听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在充分肯定优势的同时,帮助其找到不足,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单向评估变为双向评估,降低了焦虑和抵触情绪,使评估切实达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服务的目的。

4. 构建支持系统,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近年来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冲突纠纷频发,大大影响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形象。一时间,管理者对于少数家长的纠缠束手无策,部分教师为求自保工作热情下降,情绪低落。短期看是学校和老师的利益受到损失,长此以往,最终损失的必然是教育质量,是学生的发展。

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更不能僭越道德和法律底线,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发展的事。教育管理层则应该考虑构建完善的支持系统,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例如:如何在维护学生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教师的个人尊严?如何在媒体面前发声,配合媒体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如何安抚与事件相关的学生,使其危害降到最低?目前,构建成熟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可能存在现实的困难,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但是,为了学校长期的良性的发展这是值得做,必须做的。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对立统一的主体,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教师的状态影响着学生的状态,教师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个人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其能够以健康、幸福、快乐的身心状态陪伴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情绪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