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指导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2015-06-09 12:33吕晓燕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运动

吕晓燕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一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康复运动指导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吕晓燕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一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目的:观察实施有效的康复运动指导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试验法,将8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后进入稳定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运动指导,执行系统的康复运动训练;采用MLHFQ问卷、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差异状况。结果:经运动治疗4周后,观察组MLHFQ评分及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运动指导,可以使康复治疗更趋完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作用显著。

脑出血;康复运动;生活质量;运动能力

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其存活者预后差,患者处于运动能力受限、生活质量低下的状态。研究表明,康复运动与神经功能改善紧密相关,有报道[1]∶康复运动干预是脑卒中患者有效的预防性措施,近年来我院康复科加强对脑出血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康复运动疗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将选取8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照分析的方式探讨实施康复运动指导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纳入对象86例,均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1996)修订的诊断标准[2],定量出血量<40ml,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60~80岁,其中高血压72例,糖尿病5例,并发脑心综合征5例;剔除脑出血手术及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以上患者无严重的药物不能控制问题,全部自愿知情同意,无认知障碍,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

1.2 方法

1.2.1 分组

以上86例按单盲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随着病情控制进入稳定期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再出血及神经学症状得到控制),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支持,观察组采用科学的分级分步的康复运动指导,而对照组仅给予一般随机运动指导,治疗于第4周末结束后进行随访及评价,两组一般资料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康复运动指导方法

康复运动指导原则参考5A模式实施,其运行流程以评估(Assess)—劝告(Advise)—达成共识(Agree)—协助(Assist)—访视(Arrange)为标的;康复运动方法以BoBath疗法为核心,具体为∶①强化和完善护理路径,确定护理目标,以专职护士来完成运动指导的实施,责任人在与患者建立良好人际沟通和完整病情评估的基础之上,结合脑出血功能障碍特点来具体完成运动指导。②根据BoBath分期特点以及年龄、个体差异等,设计个个性化的康复运动方案,按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合理风险评估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能力训练、躯干旋转训练、翻身训练、坐起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低到中度的耐力训练及放松训练等;在康复治疗方案实施前,首先要确定运动训练的开展时机,我们认为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本组均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开始)。③每次训练含热身、强化期(核心运动时间)、恢复期(后续整理运动)3个阶段,从低运动量开始,运动频率适中,严格代谢当量管理和分级干预,以不造成关节及肌肉的过度疲劳为宜;护士在侧全程陪伴加强训练保护,杜绝负面事件发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指导正常运动模式。患者在整个康复训练期间,要给予完整的过程监测,特别是做好脉搏、血压的变异监测及VO2max评价,及时发现有关危害治疗的信息,一般心率不超过120次/min,收缩压升高不超过20~40mmHg[3]。④在整个治疗期间,要重视指导形式的多样性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要善于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及时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帮助患者构建康复运动认知能力,使其恢复正常的感觉体验[4];训练结束后加强效果观察,有针对性的调整运动训练方案,特别是针对出院患者要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

1.3 评价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价

两组分别于入院初期及治疗4周后应用国际通用的明尼苏达生活量表(MHL)对生活质量(QOL)进行评定,该量表每个问题后有1~6个选项,提示患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程度,由病人自己回答,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3.2 肢体运动能力评价

两组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方法(F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进行评定。该量表满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数越高表明肢体运动能力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以X2检验或t检验,校验水准a =0.05。

2.结果

2.1 两组首次MH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4周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转优,其中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MHL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MHL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入院初期 治疗4周后观察组 43 78.13±10.62 50.32±11.12*#对照组 43 77.54±9.82 61.41±13.25*

2.2 两组治疗4周后,肢体运动能力功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初期 治疗4周后对照组43 9.22±2.43 23.79±8.21观察组 43 9.08±2.51 32.01±10.72*

3.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脑卒中的发病病例中,脑出血发病率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以上[4]。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出血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60岁以上的致残率更高,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脑出血偏瘫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是∶脑血管急剧病变导致运动系统不受控制,肢体肌群间协调能力异常和肌张力紊乱,从而发生运动障碍。随着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康复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预后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公认。康复医学理论认为∶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重新代偿的能力和可塑性[5],即原来不承担损伤组织功能的一些组织,可在结构和功能上挖掘修复潜力,以适应损伤。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功能重组,如潜在突触和侧支长芽新形成的突触的启用需要大量的运动训练来实现[6]。康复运动指导可以通过为患者输入正常运动模式来影响输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最终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所帮助。

运动康复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依赖于患者的训练依从性[7];我院康复科近年来针对传统的康复训练支持缺乏监督、运动依从性差的现状,注重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需要提供较为详尽的运动处方,强化运动训练过程的指导。本文观察了康复运动指导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以"5A"模式为标准的康复运动指导方案执行下,观察组患者在MLHFQ评分及FMA等的检测中观察组均居于领先水平(P<0.05或0.01),证明实施有效的康复运动指导有利于患者对康复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从而改善运动训练水平和依从性,为今后长期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于尧,吴文群.综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53-55.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于佳岚,姜东炬.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探讨[J].医学综述,2012,18(20):3368-3369.

[4]张少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31(11):1397-1398.

[5]南登崑.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 -73.

[6]耿介立,俞羚,孙亚蒙,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10(1):33.

[7]雄鹰,李年贵,郑丽芬,等.脑出血康复治疗的临床路径设计与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65-1067.

R722.15+1

B

1009-6019(2015)10-0012-02

吕晓燕,女,(1979.9~),本科,主管护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脑出血康复运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