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5-06-09 14:19潘登孙跃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胰瘘腹腔出血量

潘登 孙跃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 山西运城 0440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潘登 孙跃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 山西运城 044000)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别分析可能与出血有关的因素。结果:共10例发生术后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腹腔出血(包括晚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0.0%。影响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后两者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出血,应在整个围术期加强预防,术中熟练操作,减少出血量,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腹腔感染与胰瘘,发现出血后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现阶段临床上对胰十二指肠区域的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就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该手术规模较大,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具有最为复杂的操作以及最广泛的切除范围,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1]。该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就是术后出血,处理时有一定难度,有较高的致死率[2]。我院对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19~78岁,平均(54.2±2.4)岁,其中65岁以下者71例,65岁及以上者25例;经过手术与病理学检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为: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壶腹部癌12例,胆管癌19例,胰腺癌28例,十二指肠癌35例(其中19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手术之前共1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参考有关文献确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为:中等量或少量出血,下降的血红蛋白小于30g/L,对患者无较大影响的为轻度出血;出血量大,下降的血红蛋白在30g/L以上,或需介入治疗或手术的为重度出血。另外,若在术后24h内发生出血则为早期出血,术后24h之后发生出血则为晚期出血。

1.2 方法

①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并且选择捆绑式胰肠端端吻合作为胰肠吻合方式,在胰管支撑物内常规留置主胰管用于引流。所有患者均选择单层间断胆肠吻合作为胆肠吻合方式[3]。均采用Child法确定重建顺序,将腹腔引流管放置于胆肠吻合口与胰肠吻合口旁,以便引流至患者体外。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0~2280mL,平均(1021.2±20.5)mL,其中≥1000mL者45例,<1000mL者51例,手术时间2.5~9.5h,平均(5.5±0.8)h,其中≥6h者46例,<6h者50例。

②术后处理。全部患者均放置鼻肠营养管,且给进行胃肠减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输注白蛋白、生长抑素、抗炎制酸、保肝等,如果有必要可选取适量红细胞与血浆给予输注,术后第3天为补充肠内营养需将百普力采用鼻肠营养管进行滴注。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可能与术后出血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后是否发生胰瘘与腹腔感染、凝血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ALB、术前TBIL、术前ALP、术前AST[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采用率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x2检验11种可能与发生术后出血有关的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对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如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96例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共10例发生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腹腔出血(包括晚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3例)。8例腹腔内出血患者中,2例于术后采用胃肠减压管对血性液体进行抽取,含量较多,经非手术治疗(包括止血药物、输血、补液等)后痊愈,5例进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其出血原因分布情况:1例为腹腔感染后出血,1例为胰瘘腐蚀周围血管出血,1例为后腹膜创面渗血,1例为脾动脉分支出血,1例为脾静脉属支出血。二次手术后因再出血而死亡的患者1例。另外1例患者出血原因为胆瘘合并腹腔出血,其家属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

2.2 患者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共10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采用单因素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所得结果显示术后是否发生胰瘘与腹腔感染、术中出血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对上述三个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和胰瘘属于独立危险因素。

表1 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3.讨论

消化道出血与腹腔出血都属于常见的PD术后出血,其机制复杂,一旦发生,很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共10例发生术后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20.0%,术后出血的死亡率较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经分析得出,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术后胰瘘均是术后发生出血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后两者属于独立危险因素。说明为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出血,应当在整个围术期加强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术中医护人员熟练操作、密切配合,减少出血量,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腹腔感染与胰瘘,发现出血后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吴金术,陈梅福,田秉璋,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动脉出血的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02):94-97.

[2]马炳奇,吴力群,张胜龙,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03):227-229.

[3]李丽芳,马文婷,郑翠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18-2819+2821.

[4]李志强,牟玮,张丰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治疗[J].西南国防医药,2012,(01):50-52.

[5]吴文广,丁琦晨,杨佳华,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06):653-656.

R619

B

1009-6019(2015)03-0083-02

猜你喜欢
胰瘘腹腔出血量
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利用术前CT评估胰腺因素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