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2015-06-09 14:19任立新黄友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霉酚酸拉米夫定泼尼松

任立新 黄友兰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心卫生院 山东滕州 277522)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任立新 黄友兰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心卫生院 山东滕州 277522)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一共有42例,对42例病人采取霉酚酸酯、拉米夫定以及泼尼松联合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病人尿蛋白明显要比治疗之前明显下降。Alb在临床疗程第24周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以后,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显著降低。Scr在第24周以及第36周的时候明显降低。ALT比较治疗之前有显著下降。本文一共42例病人,其中完全缓解21例,占总体的50%;部分缓解15例,占总体的35.71%;无效6例,占总体的14.28%,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出现呕吐以及恶心1例,占总体的2.38%;继发性肺部感染3例,占总体的7.14%;白细胞下降1例,占总体的2.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然而42例患者都没有停止治疗,通过对症处理以后明显缓解。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采取霉酚酸酯、拉米夫定以及泼尼松联合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并不良反应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

目前,国内肾病合并肝病的发病率每年呈现递增趋势,所以,肾病的临床疗效已经成为相关临床研究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然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肝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难治疾病,当前还没有发现对这种疾病的有效疗法。肾脏的作用主要排除毒物以及对原尿进行处理,一旦肝脏以及肾脏出现病理变化,就会使人类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机体内部的各种毒物大量蓄积,进而使周围各个脏器器官损坏,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本文笔者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一共有42例,对42例病人采取霉酚酸酯、拉米夫定以及泼尼松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一共有42例,42例病人通过临床检查和表现,均符合肾小球肾炎和乙肝的临床诊断标准[1]。当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在21-59岁,平均年龄为(31.8±8.2)岁。病程在2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1±1.7)年。

1.2 临床标准

(1)尿蛋白定量每天在3.5克以上;(2)免疫荧光的IgG大部分在系膜区域沉积,没有乙肝病毒相关的抗体或者抗原沉积;(3)排出其他相关继发性肾脏疾病。

1.3 临床疗法

霉酚酸酯起始剂量为每日1.5克,蛋白尿降低到每日0.5克的时候,剂量减少一直到每日1克维持。泼尼松0.5mg·kg-1·d-1,当蛋白尿减少到每日0.5克的时候,逐渐减少加量到0.2mg·kg-1·d-1维持。拉米夫定每日100毫克,上述三种药物联合治疗6-12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42例病人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的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Alb)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肌酐(Scr)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给予详细记录,同时给予对比分析。

1.5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尿蛋白量每日在0.3克以下,肾脏功能稳定,尿微量白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量比较治疗之前下降在50%以上,肾脏功能稳定,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治疗之前升高在30g/L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治疗之前下降在50%以上;无效:其相关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明显变化,没有达到上述临床标准[2]。

1.6 临床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临床实验室检查

临床治疗以后,病人尿蛋白明显要比治疗之前明显下降。尿微量白蛋白在临床疗程第24周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以后,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在第24周以及第36周的时候明显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治疗之前有显著下降,详见表1。2.2临床治疗效果

表1 42例病人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实验室检查参数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42例病人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实验室检查参数变化情况对比(±s)

注:和治疗之前对比,*P<0.05。

项目治疗之前2周4周12周24周36周尿蛋白(g/L)5.61±3.25.62±3.324.23±2.392.6±1.5*1.7±1.03*1.52±0.74* Alb(g/L)26.83±6.0327.13±5.8729.17±5.3233.07±2.13*35.78±2.03*37.76±2.33*胆固醇(mmol/L)7.52±2.337.31±2.196.29±1.865.87±1.62*5.75±1.42*5.31±1.05*甘油三酯(mmol/L)3.14±1.083.22±1.112.81±1.152.21±1.03*2.18±0.81*2.27±0.76* Scr(mol/L)135.04±83.49 124.57±65.31 102.59±40.7293.45±39.47 86.01±27.45*88.95±28.49* ALT(U/L)65.83±23.5969.45±14.3668.45±14.8667.71±15.9362.61±15.0348.03±7.82*

本文一共42例病人,其中完全缓解21例,占总体的50%;部分缓解15例,占总体的35.71%;无效6例,占总体的14.28%,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

2.3 临床不良反应

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出现呕吐以及恶心1例,占总体的2.38%;继发性肺部感染3例,占总体的7.14%;白细胞下降1例,占总体的2.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然而42例患者都没有停止治疗,通过对症处理以后明显缓解。

3.讨论

根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证实,国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病人占人群的10%,同时合并肾炎在8%。另外,近年来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肝的患者逐渐增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对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对这种疾病还没有一个规范的临床治疗方案

本文笔者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时候给予全面考虑,选用中小剂量的泼尼松当做基础治疗。选择对肝脏细胞毒性较小的霉酚酸酯当做免疫抑制剂。另外,拉米夫定对乙肝病毒的复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上述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不但可以对慢性肾炎的免疫反应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蛋白尿明显降低,对肾脏功能给予有效保护,同时对乙肝病毒复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最终使肝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结果显示,临床治疗以后,病人尿蛋白明显要比治疗之前明显下降。Alb在临床疗程第24周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以后,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显著降低。Scr在第24周以及第36周的时候明显降低。ALT比较治疗之前有显著下降以及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和上述相关报道结果基本相同[3]。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采取霉酚酸酯、拉米夫定以及泼尼松联合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不良反应较低,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陆福明,丁小强,陈楠.吗替麦考酚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0(2):238 一241.

[2]汤颖.肾小球肾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J].复旦学报,2010,34(6):631-634.

[3]梁冰,张靖华,梁亚林,等.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02(下):703.

R692.3+1

B

1009-6019(2015)03-0085-02

任立新,1971年12月,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目前研究方向:内科心脑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霉酚酸拉米夫定泼尼松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3种方法检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比较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建立有限采样法估算天疱疮口服霉酚酸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模型
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进展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UGT287基因SNPrs7439366影响霉酚酸酯代谢的体外研究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