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二十九)

2015-06-11 05:51谷向阳
对联 2015年12期
关键词:楹联

□谷向阳 著

专门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楹联称作行业联。行业联有明显的职业标志和广告特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七节 行业联

专门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楹联称作行业联。行业联有明显的职业标志和广告特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行业联由来

行业联是中国文化与手工业、商业及近代工业相结合的产物,出现较早。宋·文莹《玉壶清话》记载了一个楹联故事:后唐时,进士范质的朋友开了一个纸扇店,请范质题门联。范质题联云: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此联对仗工整,寓意贴切,很切合扇店的特点,是一副很好的行业联。

《坚瓠集》载,宋末元初的书画家赵孟頫路过扬州迎月楼,店主人赵氏请他题得一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上下联是对扬州景物及该楼的赞美。“明月扬州”取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意。

朱元璋为阉猪者题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已成联史佳话。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初临客早来。

相传这是朱元璋为一家浴室的题联。那担负着唤醒万家之职的金鸡尚未为五更报晓,浴室里的水就已经烧热。上联写出了浴室主人勤勉迎客;下联说客人清晨早起,先不去忙别的事,却要赶来洗个头水澡,可见这家浴室是很受人欢迎的。

行业联很讲究艺术性。明代大学者解缙,自幼聪明好学。遇一官员,问他父母做何职业,解缙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官员开始不解,经细琢磨方才明白:原来解缙家开豆腐店,其父日夜挑水,母亲常年推磨。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这是乾隆年间进士陶澍为家乡所题的油坊联,以鹤顶格把“榨油”嵌于联首,气势豪迈,显示了职业的自豪感。

很多反映行业特色的楹联,不少演绎成故事佳话。相传乾隆年间,北京有个12岁学童写了副楹联贴在自家门首: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官方看到此联,说他口气太大,藐视朝廷,欲以问罪。他解释说,他的父亲在粮行负责过斗,每过一斗,要喊个数,“数一数二”出此;他二叔在道台衙门管放炮,岂不“惊天动地”?他三叔是屠夫,先杀死猪然后报税,也是名副其实的“先斩后奏”。

行业联除了商业以外,从广义讲,还包括工、农、学、兵、文、体等。各行各业都写出各自的特色,楹联的百花园中将是万紫千红,争妍斗丽的景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行业联要大踏步地走进经济生活,直接为经济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因此,对行业联的特点、规律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二、行业联特点

(一)开宗明义,阐明经营宗旨、体现职业道德。

与人到处无非义;生意之间即是春。

道出了买卖之间的关系,靠春天般温暖的情义才能持久维持生意,那种坑蒙拐骗顾客的商人绝无好出路。下面一副楹联,悟出了“生意经”的真谛:

友以义交情可久;

财从公取利方长。

有的行业联借旧联赋新意:

生意兴隆,自兴隆中找生意;

财源茂盛,从茂盛里觅财源。

生动地概括了经营宗旨,不落俗套,使人爱读。

经营不让陶朱富;

贸易长存管鲍风。

意思是,经营贸易,方法得当才能财源不断,富不让古人陶朱;但同时应讲究职业道德,发扬古人所提倡的管鲍遗风。“陶朱”即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他曾助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灭了吴国。范蠡后来游于陶(今山东定陶),经营致富,改名陶朱公,后人常借以代指善于致富的人。“管鲍”即指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二人交情甚厚,亲如兄弟。鲍叔牙对管仲一贯礼让、尊重、信任。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世即以“管鲍风”代指交情之深和互相礼让、尊重、信任的风格。

(二)介绍行业性质、经营特色、商品质量,指导消费。

某酒店旁常有人卖花,酒店主人忽生奇想,即景撰得一联:

沽酒客来风亦醉;

卖花人去路还香。

上联拟酒客形象,突出酒的醇美。下联从宋诗“踏花归去马蹄香”点化出来,借香说花,倒也得体。用美酒鲜花招徕顾客,也算得上风雅了。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雀舌、龙团均为名茶,有各种茶树上采来的嫩芽,又有那名花之蕊制成的贵于龙凤的团茶,能不令人产生品尝的欲望吗?联中无“香”字,却令人感到甜津滋生,爽口馨香。

饮食行业联抓住食品特征是最基本的要求,若能设譬喻物,赋予感情,使之思想性、艺术性自然统一,则是行业联之上乘。过去北京有一家小吃店,专卖馄饨和元宵,店门悬一楹联: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人间骨肉,同此团圆。

作者竭尽夸张之能事,称“宇内江山”像包馄饨一样囊入手中,馄饨虽小道,却与收拾天下同理。元宵为中国百姓用来表示阖家团圆的象征物,作者赋予浓厚的人性味,把它升华到愿天下骨肉都团圆的思想境界。骨肉团圆是包括宇内的结果,上下联一呼一应,璧合珠联,浑然一体。

(三)追溯历史,引经据典,以提高商家、产品的知名度。

一家笔店的对联就化用两个与笔有关的故事: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上联缘自“梦笔生花”传说。《南史·江淹传》:“少时梦人授五色笔,由是文藻日新”。自此他文思泉涌,落笔成章,而成为一代文魁。“管城”是笔的代称。唐韩愈有《毛颖传》寓言,以笔拟人。说毛颖为中山人,“秦时蒙括将军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围毛氏族,拔其毫载颖而归,秦始皇封之于管城,号管城子。”毛为笔的原料,管为笔的形状。

羲之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仗指挥。

这副扇店联把小小的扇子与古代两位名人的轶闻自然有机地揉在一起,其知识容量是很丰富的。《晋书》载,书圣王羲之在桥头遇一老妇,手持六角竹扇叫卖,买者甚少,羲之惜之,遂在每把扇子上各写五字。老妇初有愠色,颇感惋惜,担心扇子更难出手。羲之告诉老妇:“到市上您就说扇上字为羲之所书,每把扇可收价百钱”。老妇依其言,果然买扇者争先恐后,一售而空。《语林》载,三国蜀相诸葛亮率军与敌军战于渭滨,他乘素舆,著葛巾,执白羽扇从容指挥三军,一举得胜。此联避而不写扇子的生涼驱暑的功用,却为人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学及商品(扇子)的知识,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楹联本身。

一家鞋店的楹联取与鞋有关的故事传说构思而成:

桥边堕去留侯取;

天半飞来邺令归。

《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留侯)刺秦始皇失败后,逃到下邳,遇一老人堕履于桥下,老人让张去拾,张愕然,但还是强忍着把履取上来,老人又叫张把履给自己穿上,张一一照办。此时老人说:“孺子可教矣!”遂授书一编,并吩咐说:“读此可为帝王之师也。”那老人名黄石公,其书为《太公兵法》。后张良果真成了刘邦的主要谋士。东汉王乔,曾由尚书郎而为邺县令,每月初一必由邺县到京城朝见,帝见其并无车马,甚奇,令人窥视,每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张网罗之,竟得鞋。

我国杜康酒早已驰名遐迩。相传杜康在洛阳开酒坊时,其门首所悬楹联,道出了其中缘由: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高处的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晋代七贤”之一的刘伶不满现实,弃官不作。嗜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一日他见杜康酒坊门首的这副楹联和横额,很不服气。于是进酒坊连饮三杯,回到家中竟一醉而死。三年后,杜康上门向刘伶讨还酒钱。刘伶妻一见杜康十分恼怒,反向杜康要人。杜康说:“不要急,人未死,想是醉了”。他们立即挖坟开棺,只见刘伶面色红润,如同生前。杜康拍着刘伶的肩膀说:“刘伶醒来!”刘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了眼睛,连声叫道:“杜康好酒!”从此“杜康好酒,一醉三年”之说不胫而走,杜康酒随之名震天下。

不知是因楹联好,还是酒质量高,杜康酒知名度世人皆知。然而题联者的初衷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四)体现经营道德、服务态度、营业作风。

旧时有一位民间医师程道周,医道深,医德高,专为乡人医病,很多病人都愿找他治病,名闻梓里。他的诊所有一副楹联,是自己所题: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此联言简意赅,采取“反对”、“流水对”的手法,表现“医德”这个主题,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医生的“利益”与大家的“利益”是冲突的,“人皆健”就难免“我独贫”。作者以一个“但愿”和一个“何妨”解决了这个似乎难以处理的关系,从而突破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障碍,升华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思想境界。有人将此联改为“但愿世间人少病,何妨架上药生尘”,与原联有同工之妙。

一家中药店的楹联别开生面: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上下联分别动之以情,喻之以理,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作者匠心独运,精心构思,将“生地”、“熟地”、“藿香”、“木香”一些中药名巧妙地嵌入联中,又不露痕迹地表情达意,诚为佳构。

中国传统的秤是杆秤,一直延用至今,现在大多使用现代化了的电子秤。秤虽小,关系着国计民生。有这样两副秤店联,写得很好:

权衡凭正直;

轻重在公平。

一点公心平似水;

十分生意稳如山。

“权衡”分别指秤锤秤杆,是衡量物体轻重的标准,因为它是正直公平的。但古往今来,尽管“平秤上面贴公平交易四字,而不上下其手者鲜也。”在秤上施骗术做手脚、短斤少两坑害顾客的人至今屡见不鲜。楹联的含义远远超出秤的范畴,以其通畅易晓的哲理告诉人们:大千世界,纷纭人生,权衡道理的是非,事情的曲直,人品的优劣,世态的炎凉,还不是全靠着“正直”和“公平”吗?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即做人之道,当然更是生意之道。

(五)工巧奇妙,心裁别出,引人入胜。

行业联更重视宣传效应,广告效应,为引人入胜,撰联者往往挖空心思,匠心独运。清代京师澡堂有副对联:

入门兵部体;

出户翰林身。

初读犹似一副兵部、翰林结缘的官署联,仔细推敲却是副很工巧的谐音联。借“兵部体”、“翰林身”之音,分别托“冰布体”、“汗淋身”之义,形象地表现了澡堂的特点:冬天入浴,入门之前冰雪布满全身;一澡洗毕,由于浴汤熏腾,出堂之后犹觉汗流浃背,身心温暖。诙谐风趣,贴切自然,如身临其境,令人向往。

我国的理发行业由来已久,唐时就有记载,宋人的话本中称理发匠为“待诏”。人人有脑袋,谁人不剃头?其重要性人人皆知,而旧时却被人瞧不起,视为下九流的雕虫小技。难怪理发师不服气,门首贴出醒目的楹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联文简单通俗,巧妙地运用了流水对、转折、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收到了含蓄、幽默的效果。“毫末”与“顶上”,“技艺”与“功夫”均为妙对。“毫末”指头发末端,“顶上”即头顶之上,这是个“大实话”式的幽默;虽然是毫末小技,但这是在人最庄严的部位——头顶上——从事的行当,一丝一毫马虎不得,定要用心、当心、细心、精心!一副通俗的楹联,竟给人这么多意味深长的联想!有人将此联改造为:

俯首甘为毫末业;

立足就显绝顶功。

亦有新意。理发行业的楹联很多,不乏佳作: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世界一手推平。

写推头理发,又含有推翻旧世界、开辟新事业的寓意。

清人董邦达是诗人、书画家,初到京城时穷困潦倒,他为一家理发店题写一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到店来脱帽理发,相互道喜,离开时头上干干净净,无需搔痒,能不令人开心吗?此联被某亲王看见,极为赏识。董邦达一联闻名仕进,终成书画名家。

(六)富有哲理性的行业联,耐人寻味,警策醒人。

竹子被世人誉为君子,历代文人赞其坚贞,颂其孤傲,歌其虚心,咏其圆通,丽句清词各领风骚。将竹入联,清逸高雅,自得风流。一家竹器店的对联是: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竹子是空心的,生枒杈处的竹节质地坚硬,可加工制作各类重要器物。联中深寓哲理:只要虚心好学,只要节操坚贞,就可以成为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材。对联抓住竹子的特点,赋以人的品格,托物言志,借题抒怀,展现中华民族的君子美德,给人一种激励、向上的力量。还有一些竹联具同工之妙:

劲节思君子;

虚心应世人。

虚怀若谷心常坦;

亮节如篁腹不空。

某地有一家浴室,门口有副对联: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上下联藏头“勤学”,以音同义不同的“浴”、“欲”两字与“道”、“盗”对仗,像是文字游戏,却含有“勤学向善”的警世劝勉。

一家钟表店挂有这样的对联:

刻刻催人资警醒;

声声劝尔惜光阴。

联语平白如话,亲切感人。那钟表上的刻度提醒着人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一去不复返;那“嘀嗒”的钟表声响犹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在谆谆告诫人们:人生有限,光阴有限,不要虚掷!

此是春华秋实事业;

并非西抹东涂文章。

此为桐油店联。以春季开花秋季结籽的油桐来比喻文采德行,庄谐皆具,构思巧妙,趣味盎然。

以上介绍的多是专用行业联,还有各行各业都适用的通用联:

取利当取应得利;

求财不求无义财。

一店春风,热情迎送;

四时生意,巧手安排。

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联的内容也发生着新的变化,新的行业联体现着新时代的新气息。

不求天上长无雨;

但愿人间总有晴。

(雨具店)

老年人益友;

近视者良朋。

(眼镜店)

时秒有声人有志;

光阴无价学无涯。

(钟表店)

行业联具有明显的职业标志和行业广告特征,它突出的是行业的性质和作用。在行业开张、新店启用、营业内容转型时都可以张贴行业联。行业联长年使用,不象春联那样一年一换。如行业春节贴春联,则春联内容除了突出“春”字,还应有行业的内容。行业联的撰写很讲究联艺和书艺,既重视联语自身之美,也重视书法艺术之美,楹联和书法的有机结合便是一种综合艺术,既有广告作用,又有装饰作用,以它美的形式、美的意境、美的内涵招徕八方顾客。

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楹联家协会成立

5月23日,太原市万柏林区楹联家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隶属于万柏林区文联,属太原市楹联家协会基层分会,现有会员近30人,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文学艺术团体。协会将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富强万柏林为宗旨,秉承文化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通过学习、研究、交流、创作、以联会友等活动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一步促进楹联文化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不定期组织基层采风活动、送春联下乡等活动,通过《万柏林文艺》刊发优秀的楹联诗词作品,歌颂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新成就,展示美丽新太原建设成就。

大会通过了《万柏林区楹联家协会章程》,宣读了《关于聘请万柏林区楹联家协会顾问的决定》,选举产生了协会理事会和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郭天保首任协会主席。太原市楹联家协会主席乔中兴、清徐县诗词楹联协会主席高中昌、古交市楹联协会主席张敏等应邀出席大会,并表示热烈祝贺。上级组织、友邻单位以贺联、贺词等形式,对协会成立表示祝贺。

(万柏林区委宣传部 区文联供稿)

猜你喜欢
楹联
大楹联 有作为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引来碧水一溪清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新区楹联教育用心演绎“碧溪之路”
2018“中蕴杯”世界马文化楹联及《马赋》征稿启事
孔府的年节楹联
让楹联文化成为“全民文化”
——访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楹联雅味
用楹联抒发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