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堂自析课

2015-06-11 17:28李伟青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三边小棒

李伟青

【课堂实录】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样子了,经过探索与发现,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自析:一开始直接告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

师:昨天让你们准备的小棒,你们准备了吗?

生:准备了。(都拿出标有厘米刻度的小棒,有织毛衣的篾针,也有纸棒。)

师:请拿出一根,你能把它在整厘米的地方折断,拼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大声的):能!

于是学生开始来折、拼。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同学在一根小棒上截取了三小段来拼,我立即强调,只能分成三段来拼。

(自析:事先没讲清楚,导致学生没理解老师的意图。)

【课堂实录】

师:好,现在请拼成的同学举手。

全班48人,有45人举手了。

师:现在请几个同学起来,讲讲你的小棒是多长,是截成怎样的三段拼成三角形的。

生1:我的小棒是15厘米,我把它分成5厘米、5厘米、5厘米,拼成了三角形的。

生2:我的是19厘米,我把它分成7厘米、8厘米、4厘米。拼成了三角形。

生3、生4……(生边说,我边在黑板上的表中填写出数据。)

师:好,那么还有谁没拼成?

生5:老师,我没拼成。

师:你是什么情况?请起来说一说。

生5:我的是12里面的,我把它分成了6厘米、3厘米、3厘米的,结果没拼成。

他说的时候,我也在黑板上填写出他说的数据。

师:还有谁没拼成?

生6:我的也没,我没按照整厘米截。(面露羞涩状,有几个同学发出了笑声。)

师:哦,是这样,以后要注意老师的要求好吗?

生点头同意。

师:还有吗?

这时好几个同学大声说:刘震!

师:你是什么情况?

同学替他说:他的棍太粗了,截不断!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一看,是一根大粗棒子,只好说:那算了,以后要注意聽清楚老师的要求。

(自析:虽是个小插曲,但也暴露出有部分同学没认真听课,不过活跃了下课堂气氛。)

【课堂实录】

师:好,我们来看看刚才这些同学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

学生很认真地看了起来,可是一脸茫然。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没拼成的同学的小棒有什么特点?

有几位学生小声地在议论了。

师:那你们讨论下。

学生小组讨论。

师:讨论有结果了吗?

生:那两根短的小棒的和等于那根长的。

师:为什么这样就不行了呢?

生拿来那三根小棒演示:这样怎么能拼成三角形!

师:哦,是这样的。那你们再看看,拼成的同学的小棒有什么特点?

生:两根短的小棒的和比长的小棒长。

师:哦,那两根短的加起来都比长的长,那长的加短的,比另一根短的呢?

生(齐答):长。

师:那可不可以说:随便两根加起来都比第三根长呢?

生:可以。

师:因为小棒代表的是三角形的边,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样说?

生集体回答:三角形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注意是任意的。所以我们说: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你们同意吗?

生(大声的):同意!

(自析:2011版《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直接经验,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课堂实录】

师:好,我们来看下30页的内容,完成下方的填空。

师:我们再来看31页的“练一练”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自析:学生在学到新知以后,我又回到课本,通过填空、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新知,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探究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我告诉你们三角形的一条边,让你们猜一猜老师的心里三角形另两条边分别是多少,好吗?

生(齐声说):好!

师:5厘米。

学生一个个的蹙紧眉头思考。

师:谁能告诉我,你猜的是多少?

生1:另两条边是7厘米、8厘米。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任意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哦,是这样想的。还有吗?

生2:我猜的是9厘米、9厘米,道理和他的一样。

生3、生4……

师:你们能猜到吗?

还有几个在说:“能!”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那才怪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樣子的。(我笑了起来)

生:老师赖皮!(生气状)

师:为什么猜不到?

有几个学生回答:那是因为符合要求的太多了。

师:是的,5和一个数加起来,大于另一个数的情况太多了。那我再给个条件:这个图形是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一听有新条件,立马仔细地听了起来,一听完,就思考了起来,可很快,又发现和刚才的情况一样,还是不能确定。就又怪我“赖皮”了。

师:好,对不起,老师这回不忽悠你们了。听好了,这是最长的边。

生仔细思考起来,小手一个一个举了起来。

生1:另两条边是3厘米和4厘米。

生2:另两条边是2厘米和4厘米。

生3:另两条边是1厘米和4厘米。

这个学生刚说完,马上有反对的声音:1厘米和4厘米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1厘米加4厘米等于5厘米了,等于的不行。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一点要记住,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自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学习者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为前面已经得出了结论,我又故意分三次提出我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地思考、判别、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之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没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上,是因为上次在合肥听张启华老师的报告时,他提到他的一位师姐在上这节课时用的是一个小棒。我听了之后,就在想:我能不能也来设计一下,用一根小棒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截、拼、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最终我设计了这节课。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把一根小棒截成三截,看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由于他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拼成了,但此时他们只是简单的拼成了,至于为什么能拼成,还不知道。于是我利用一个没拼成的学生的三根小棒,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我再适当点拨,使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后来,我又利用练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探究,主动思考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当然,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还有许多细节没考虑好。如有的学生就在一根小棒上截下三节来拼,就是因为老师没说清楚,还有在引导阅读文本上的时候,没注意让学生看,只是简单地让他们填空,至于文本的意图,我认为没必要再说,其实这个时候再引导学生来看看,可能对他们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更好一些。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使自己的教学逐渐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三边小棒
三角形中线与高之间的三个几何不等式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走三边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团结合作才能赢》课堂实录及评析
三 边 柳
纽约公立小学音乐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