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记开启写作之窗

2015-06-11 19:20陈红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博文写日记日记

陈红云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表达情感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微博发文或在QQ空间中写日志的方式最为流行。细读其博文,我们也确实可以读出作者的一些独特感受。但当布置作文时,他们还是抵触,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对此,我甚感困惑:同样是写作,为何前者大受欢迎,而后者却让学生望而生畏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今的中学生大多喜欢在微博上写文章,却不喜欢在作业本上写作文,这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太高有关。有的教师总强调各种写作技巧,要求学生如何确定文章中心,如何立意深刻,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用词等等。在这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定下,学生早已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相反,博文或QQ日志就没有如此严格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抒发自己的感受,自然也就普遍受到学生的青睐了。既然学生喜欢写博文,而日记的写作形式与网络日志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具有比网络日志更便于操作的优势,我们为何不从这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也喜欢上写日记呢?

日记的写作形式自由,内容可多可少,主题可大可小,既可写国内外大事,也可写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小事;既可赞扬真善美,也可鞭挞假恶丑,抒发修身养性之微言。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优势更容易触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良策。因此,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以日记来开启学生的写作之窗。

其实,用文字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引导。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诗人的琴弦就会发出美妙的乐声。”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固然与其未能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章法有关,然而,思想素质不高,对生活缺乏细心观察,思路不开阔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日记以其取材广泛的优势,更易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事实上,写作能力问题并不单纯是个技巧问题,它跟作者的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丰富多彩的反映。因此,从训练学生的思想入手,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够提升其写作水平。

学生日记中的记事、随笔等内容皆是生活海洋中泛起的一朵朵浪花,有针砭时弊的,有感受生活的,有赞颂社会道德新风尚的……这些内容有正确的,也有失之偏颇的。这时,教师的认真审阅,中肯的评语以及热情鼓励都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日记中比较偏激的言论,我们应该注意方法,正确引导。而任何正面的批语都会使学生受到启发,受到教益,燃起写作热情。

日记除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得以倾吐心声以外,还是学生积累各种知识的一大宝库。社会即课堂,生活即语文。用心感受生活,善于积累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法国雕刻家罗丹就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写作的素材是要靠我们自己挖掘并积累的。过去,学生对生活中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直到作文课上才临渴掘井,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应付老师。如今,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很多学生都会细心观察生活并从中捕捉闪光点,随即记录下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方法。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

目前,学生写作最欠缺的就是语言表述能力,他们的许多习作都是文字表达不清晰的。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切实可行的语言积累训练。

语言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如各类报章杂志以及多媒体资讯,扩大知识面,丰富写作素材。现代生活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只有多关注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物;二是精读名家美文,培养语感,增加文采。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语感也会增强,积累的知识也随之丰富起来,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语句并细细品味,还能够切身感受美文的艺术感染力,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写作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与丰富发展的训练过程。能够让学生喜欢写作,并写出佳作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训练学生坚持日记写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喜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中学]

猜你喜欢
博文写日记日记
我会写日记
第一次挣钱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谁和谁好
怎样写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