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做法,现实意义

2015-06-12 14:57郭雪梅
关键词:思维拓展口语表达

郭雪梅

【摘 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根本就用不了完整的句子,他们大多只用一个单词或词组。如果让他们对某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说的也大多来自课本或教师的观点。的确在完全中文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学生需要一个平台来锻炼自己,这个平台不能太功利,不能太急于求成,我认为课堂五分钟演讲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五分钟演讲 口语表达 思维拓展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心理学家也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课堂五分钟演讲能给学生提供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但有热情,从实践来看很多学生很喜欢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能释放热情、提升自我。当然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精心准备每一次演讲,否则学生从中得不到快乐,适得其反。下面我根据本学期的实践阐述我对五分钟课堂演讲的所思所想。

1.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几点

1.1教师需要统筹安排演讲的顺序

我将一学期的时间计算了一下,每个学生有两次机会。所以我决定第一次按照学号顺序。理由为这个顺序学生会心中有数,今天是1号,2号自然会做好心里准备,哪怕教师忘了也没有问题。另外按照这个顺序学生不会有想法。对于新的东西,没有尝试下来谁也不知道谁会做得好。一开始许多学生可能不太自信,有畏惧心里,怕被别人嘲笑。他们大多不会主动申请。而第二次我让学生自己申请演讲顺序,排成表格。他们有了一次经验后,成熟了很多。有些跃跃欲试,有些人觉得第一次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想第二次进一步完善,那些不自信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学生觉得不过如此,没什么可怕的,别人也没比我好到哪去,下次我需要这么害怕。

1.2教师需要半控制内容

演讲的内容很重要。第一次和第二次我的要求不同。第一次我要求他们演讲的内容跟我们上课的内容保持一致,基本上演讲的内容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拓展。我的想法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演讲的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关的话题。有他们会的语言支撑,演讲也容易的多。当他们演讲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第二次演讲,内容就丰富多了。话题不限,难度不限但前提是让其他学生听得懂,能从演讲中得到知识,能捕捉重要信息回答演讲者的设问。

1.3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准备

每个学生第一次上台前教师都需要给予悉心的指导。从阅读他们的稿件,帮他们正音,丰富他们的肢体语言,到最后设问和离开讲台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得给予关注和指导。而第二次教师的重心则放在了材料的难易,演讲者自身对演讲内容的熟悉程度,如果有学生问相关话题的问题,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否够等等。

1.4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演讲

两次演讲的过程很相似。第一步演讲者将演讲中可能会造成其他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单词,词组甚至语法现象写在黑板上,演讲前领全班学生熟读和理解。第二步进行演讲。演讲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注意到眼神、语速等重要演讲要数。第三步设问。围绕演讲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其他学生回答。两次相比较,第二次黑板上的内容远远多于第一次,原因在于第二次的内容个性化很强,演讲者需要提前让其他学生融入进来,黑板呈现是一个很好的阶梯。

1.5教师需要给出合理的评价

演讲完教师需要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简短,到位,激励。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评讲很简单,几乎都是“Good!Well done!”等。我的评价大多是:你很自信,每个学生都能听到演讲的内容;很棒,3个问题几乎带领我们回忆了你的故事,等等。

2. 整个过程中会暴露出的问题

2.1话题的局限性

教师规定话题其目的就是担心会冷场,但这样容易出现很多学生的话题以及话语体系很相似,有些学生几乎就是在背课文,并没有起到锻炼的效果。而且学生听众也显得不耐烦,他们觉得不需要听也会知道演讲者演讲的内容。这种氛围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活跃程度。

2.2话题的难易把握

这个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材料里的生词太多。有些学生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尝试较新或较难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的单词很多,而其他学生只跟读一遍或两遍,他们无法形成记忆,却要运用到听报告当中,最后效果不是很好。

2.3话题的来源复杂

部分学生在网上下载较难的话题或较为冷僻的话题,大部分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演讲者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与参与,也容易冷场。

2.4互动环节的灵活度

学生提问显得很拘谨,他们通常是让自己周围的学生回答。最后也不乏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怕冷场,在上台演讲前就把答案告诉了同桌或周围的人,这样演讲的氛围没有得到良性的烘托。

3. 认真研究,细心引导,将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进行到底,将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列入课堂教学内容

3.1 教学安排

每学期开始前,都做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把演讲安排在每节课的开始,作为第一项教学内容。之后是师生的讲评。学生都能按日期排序,教师公布排列顺序,使学生能够做好准备。这样,一个学期中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两年下来,效果可观。

3.2演讲内容的选定

每学期开始前,教师都应整体把握每一轮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可以是学生共同推荐的话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定的演讲话题,但都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此次演讲结束即公布下次演讲的学生和准备话题,以做好准备,同时也提醒听众学生做好准备,因为他们也要对此话题展开点评和讨论。

3.3要求学生听众积极参与,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听众的积极参与是开展演讲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不能让演讲者讲完了事。鼓励听众学生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气氛更为热烈,还可锻炼学生运用英语应变的口才。

3.4教师讲评与学生讲评相结合

一段演讲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指出演讲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牢记在心,有利于改进。在语音上给学生正音,包括单词和短语的读音纠正。在语调上指出演讲中出现的不符合英美习惯的语调以及弱读和重音的安排。另外,应该告诉学生控制语速,力图吐字清晰。最后,对演讲基本技巧也应予以强调:即有声语言技巧和无声语言技巧。演讲有声语言的特点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分明、连贯流畅、感情充沛、变化有序。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使学生把握这些技巧。无声语言是指演讲中的仪态仪容、眼神表情和手势动作等视觉材料,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加强演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帮助听众很快地理解并跟上演讲者的思路,有利于沟通演讲者和听众的思想感情。

虽然课堂五分钟演讲是个很传统的做法,但我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将这一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做得有声有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任军利. 课堂观察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2(02).

猜你喜欢
思维拓展口语表达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问题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