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石”升级的示范意义

2015-06-13 05:02顾海凇王铁清
当代贵州 2015年18期
关键词:绿宝石荔波遗产地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顾海凇 王铁清

“绿宝石”升级的示范意义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顾海凇 王铁清

“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荔波在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个方向的探索、努力,在贵州具有多种典型示范意义。

最近五、六年来,贵州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出现了年均增幅近30%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成为不可撼动的支柱产业。

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展示了旅游业对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契合了国家对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的定位和期待。

正是这样的定位和作用,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显得刻不容缓、时不我待。这种打造是综合性、全方位的立体构建,包括旅游业理念、产品、业态、格局、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升级。这种打造体现在终端形态上,直接的标尺,就如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所希望,产生像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这样的龙头景区、旗舰品牌。

谁能脱颖而出?或者说,贵州旅游业的潜力股们如何作为?

“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荔波在这个方向的探索、努力,在贵州具有多种典型示范意义。

生态范本:荔波山水风情在贵州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动典范

贵州山水的天生丽质,湖泊、森林、溶洞、瀑布、花海密布;贵州风物的异彩纷呈,建筑、服饰、节庆、习俗、歌舞争奇;贵州生态环境的优越,大空调、大氧吧,适宜于观光、度假、体验;当然,还有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生态脆弱、难以修复……

这些,荔波统统进行了浓缩和凝练,荔波山水风情地貌在贵州全省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浓缩而成精华。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区内92%的人口是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世居在荔波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至今仍保持“敬山、敬树、敬石、敬水”等自然崇尚活动,少数民族立房建屋,搭桥修路,均依山就势,避免破坏生态植被,古寨都有自己的“风水林”、“风水树”,这样的理念,在漫长的历史延续中,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更主要的,荔波把具有普遍价值的喀斯特奇观与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推向了国际组织保护框架,并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倡导,开展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

荔波把绿树成荫、溪水淙淙、鸟语花香还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真性自然生态持续优化,实验区和缓冲区山越来越青,水越来越绿;区内聚居人群生产生活持续向好,保护自然生态已成为整个人群自为式行动。

荔波提出“资源+产业+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等环境承载小、资源占用少的产业正蓬勃兴起,立体保护的长效机制和内因动力已然成型。

荔波“以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催生出了中国和东南亚4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成员及地方政府签署的《荔波共识》。荔波所倡导的生态发展理念融入到《马德里行动计划》中,其推崇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全球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

荔波将全县三分之一的面积列入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搭建起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桥梁,有效解决了社区发展、人地和谐、文化传承等保护区的普遍难题。

全世界独一无二森林生态系统的荔波,是一个奇迹,更是一笔无可估量的巨大财富。

荔波的生态系统形成也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她告诉人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及可供选择的路径。

开放范本:荔波全域统筹的旅游板块建设实践,是贵州打造旅游升级版的重要方面

陈敏尔指出,“荔波景区是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的重要品牌”。省级层面的战略考量,是“全力支持其做美、做优、做强、做亮”,打造成世界级的品牌。

世界级的品牌需要开放视野、世界眼光。

以开放的精神抓旅游发展,荔波受益匪浅,亦深谙此道。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全票通过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贵州荔波与重庆武隆、云南石林“捆绑申报”的功成马到,本身就是操作者以大视野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一个范本。

荔波的旅游发展没有囿于一地一城。以全域观来规划布局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开放的精神贯注于荔波旅游产业的格局形成。

历史上,荔波独特生态的完好保存,与其地势偏狭、崇山深岭、交通不变有密切联系。现在,随着贵州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荔波贵州南大门的地理优势凸显。支线机场、贵广高铁、夏蓉高速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奠定了荔波旅游开发全域统筹的扎实基础。

针对贵州旅游景区单个个体开发与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现状,结合游客体验观光、多元消费的需求,荔波眼光向外,广泛开掘客源市场,与安顺黄果树、黔东南西江苗寨、铜仁梵净山等省内重点旅游景区共建一体化市场。荔波与黔南州内各区县,特别是南部的三都、罗甸、平塘、独山等县,正在建立一体化旅游景区及商务洽谈机制,抱团打造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创造出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

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说,荔波旅游发展格局升级的目标,是比邻呈众星拱月之态,为强强连横之势,从而形成旅游产业舰队,形成更高层面的开放开发,逐步改善旅游景区散而弱的面貌。

新态势的构建,将强化荔波旅游核心区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这种与其他各方协同开展的全域统筹的旅游板块建设实践,正是贵州全面打造旅游升级版的重要方面。

荔波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巨大生物资源“基因库”。图为荔波小七孔景区卧龙潭风光。(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转型范本:荔波经历依托地下资源向绿色资源的蝶变,在绿色发展中赢得了主动和优势

曾经,荔波也面临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不协调的困惑。

荔波一度是黔南州的产煤大县,在成为世界遗产地之前,荔波县财政收入近80%来自煤炭。在响应国家有关政策对煤炭产业进行大幅压缩之后,荔波财政也经历了由前到后的排序变迁。

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八年间,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荔波财政收入由1.29亿上升到2014年的5.23亿元。

由煤到旅的产业更迭,财政收入的微笑曲线,也让荔波更加坚定了一点:旅游业是最能发挥荔波比较优势、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

荔波的雄心,是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说,荔波是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大产业来认识,把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山区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在产业融合中探索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旅游发展路子。

以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为主攻方向,以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为战略核心,以文化形象塑造与旅游项目开发为主要内容,荔波正在“做美、做优、做强、做亮”八个字上下工夫。

“做美”景区景点,加快景区扩容提质;“做优”业态,打造全新的生态城市形态;“做强”产业,打造中国低碳智慧城;“做亮”文化,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做美、做优、做强、做亮”八字方针,引领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大量涌入荔波酒店地产、休闲养生、旅游商品、观光农业等业态,一个“交通多元、山水相映、四季花果、村城一体、旅居融合、智能服务”的全新的生态城市形态初具雏型。同时,荔波百姓的富裕程度、县域教育水平等发展指标均居黔南州前列,与旅游这一富民康乐之业的带动也有直接关系。

2014年,在全省取消GDP考核的10个主体功能重点县中,以发展和生态为新的“游戏规则”,荔波在新的考核中名列10县之首。

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荔波已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并将赢得未来。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绿宝石荔波遗产地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A New Species of Odorous Frog Genus Odorrana (Anura,Ranidae) from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
Chapter 15 Telling the boy a story
荔波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低调而华美的绿宝石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
绿宝石
荔波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州纪委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