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拓宽扶贫路 精准敲开致富门
——记六盘水市钟山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工作

2015-06-13 12:04文丨图陈志文
当代贵州 2015年26期
关键词:钟山区小康全区

文丨图 陈志文

努力拓宽扶贫路 精准敲开致富门
——记六盘水市钟山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工作

文丨图 陈志文

钟山区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扶贫攻坚路上只剩下“最后一公里”距离,全区将继续按照当前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率先小康。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贵州省、六盘水市要求钟山区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钟山区带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工作来抓。

分析现状找差距

钟山区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不断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全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76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1.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9.1%下降到2014年的9.19%。目前,全区还有22个重点村,需兜底保障人员1246户2853人,其中“两无”(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500户928人,城市和工矿区的“干居民”贫困现象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日益凸显。

2014年,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乡镇发生率实现零的目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65%,达到9044元。果、蔬、药、乡村旅游等产业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解决安全饮水、村村改造电网,教育、低保、城乡基本养老、医保等不断进步,减贫摘帽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小康实现程度为95.5%。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钟山区城乡二元结构的剪刀差还很大,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少数地方贫困程度还较深,“大城市,小农村”的特点还很突出,小康实现程度越到后面5个百分点的硬骨头越难啃,要想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任务十分艰巨。

明确目标定任务

钟山区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目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资源,进一步抓好“3155”工程,围绕“5个100工程”着力打造好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六个到村到户”要求完善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落实管理、跟踪问效,落实好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

逐步减少贫困人口,现有的4350户14929贫困人口将在2015年减少6000人,2016年减少8000人,其余的通过资金变股金这一模式兜底扶持,对“两无”人员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实行退出机制,滚动到下一批需扶持“两无”人员。

理清思路强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钟山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按照“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法”要求保精准的思路和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三年决战达到真真正正摆脱贫困的目标。

坚持党建扶贫一条主线明方向。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重点是干部作风建设。因此,钟山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建立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推进乡镇办事处改社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小康驻村”、“千企帮村”等活动为载体,以党建扶贫带动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在全区上下形成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授鱼”与“授以渔”双管齐下保效果。根据实际将全区贫困对象分为有劳动能力或掌握一定技术并有发展致富愿望的和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对于“两无”人员,采取“授鱼”的方式,通过低保、慰问、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对928名“两无”人员进行兜底式保障,以解决一时之急;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但缺少技术和资源的1.4万贫困人口,则通过雨露计划,协调培训资金和培训教师,分类进行扶贫产业实用技术培训、企业“招工十培训十就业”、三位一体式培训、基层组织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培训、“三女”(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训、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等培训,3年计划培训5000人,通过传授技能,培养发展本领,用“授鱼”来解决一时之急、“授以渔”来解决一生之需,双管齐下。

创新“三变”破瓶颈。钟山区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遇到许多发展障碍和瓶颈,如村集体和农民有荒山、土地、森林,但一直没有变成可用资源;安排给农民的项目资金往往由于不懂经营、不会管理而以失败告终,没有达到扶贫的目的,部分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因为固定资金量少到最后也只能是“小农”经济。怎么让资源资金变活,实现农民向老板身份的转变,钟山区积极推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劳动力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采取折股、配股、入股等方式努力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资源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找到出路。

推行“四进四送四联”强举措。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构建新型党群干群关系,助推扶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今年2月,钟山区启动以 “进社区,送服务,联系基层办实事;进网格,送和谐,联系群众纾民怨;进院落,送文明,联系群众树新风;进家庭,送温暖,联系群众解民困”为主题的“四进四送四联”活动,这是在开展党员“党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基础上推行的又一重要举措,促进党员干部在8小时以外持续发挥作用,优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4月底,全区已有党员干部志愿者2737人到11个社区40个居委会报到,被编成含治安义务巡逻、法律咨询援助、健康服务、环境卫生、贫困帮扶等474个小组,认领服务项目3500余个,进行健康咨询近600人次、法律宣传900余人次,参加义务劳动90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50余件,为民办实事500余件,共投入慰问帮扶资金22万余元,物资200余件,为群众送去蓝莓种植、核桃种植、蔬菜种植、危房改造路灯安装等项目,搬开了贫困群众致富路上的绊脚石。

实施“五个一批”固根基。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

对此,一是要摸清底数,对所有贫困对象进行快速摸排识别,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按照民主评议要求,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使贫困户的认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钟山区认真开展全区总动员的遍访活动,从“四大班子”的领导到普通干部,各级机关驻村干部认真对贫困户进行走访,通过走访统计得出目前全区仍有贫困户4350户,贫困人口14929人,其中一、二类(两无人员)500户28人,三类(扶贫低保户)448户1481人,四类(扶贫户)3807户12520人,有贫困村22个(其中一类村12个,二类村5个,三类村5个)。

二是建立一批台账。贫困对象识别出来后,各村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良好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实施分类施策,分类管理。

三是解决好一批问题。对贫困对象造成贫困的原因,对策等都要一一分析研判。对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通过产业扶贫可致富的对象,可引导、帮扶,用“3155工程”,“三变”等方式来帮其摆脱贫困;对“两无”人员和城市“干居民”,通过引导就业,财政拨入资金为其购买股份,职工结对帮扶,低保等方式让其摆脱贫困。

四是出台一批措施。围绕壮大集体经济积累,购买公共服务,压缩行政支出,简政放权推进改革等出台一系列有效的扶贫措施,进一步明晰扶贫攻坚思路措施。

五是树立一批典型。对于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好措施、好做法,要进一步总结推广,让好做法产生好效果惠及群众。

严格“六个到村到户”要求保精准。事实证明,对贫困对象采取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帮扶,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如何为其号准“脉”,找准“症结”,一定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具体说就是要按照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帮扶结对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达到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的目标。

目前,钟山区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扶贫攻坚路上只剩下“最后一公里”距离,全区将继续按照当前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率先小康,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钟山区大湾镇扶贫养羊项目

猜你喜欢
钟山区小康全区
我家的小康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到钟山区考察“少年硅谷”创客教育公益项目
小康之路
钟山区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如何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提高高产母猪的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