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集中供热节能和运行管理

2015-06-13 01:25田洪政青岛开源胶州热电有限公司山东胶州266300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运行管理节能技术

田洪政(青岛开源胶州热电有限公司,山东 胶州266300)

浅谈区域集中供热节能和运行管理

田洪政
(青岛开源胶州热电有限公司,山东 胶州266300)

摘 要:随着能源的短缺、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环保政策压力等,供热企业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热水集中供热系统由区域锅炉房、热网、热力站、用户组成,如何各方面科学、高效的输配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已成为当前日益紧迫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区域集中供热;节能技术;运行管理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1/4~1/3,而供热、空调、制冷能耗又占到建筑能耗的1/3,这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高2~3倍。供热能耗高已是制约我国供热事业发展和造成城市污染的重要因素,而区域集中供热节能和运行管理是降低能耗总量和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1 热源方面

(1)目前,较多锅炉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导致锅炉较长时间低负荷运行,锅炉效率低于设计效率,处于非经济状态运行,为此要求负荷调研和设计人员准确调查和设计负荷,锅炉选型合适,这样既减少投资,又有利于后期经济运行。(2)不同炉型和容量的锅炉所对应的煤种是不同的,燃用设计或相近煤种能确保充分燃烧,使锅炉效率最大化或达到设计热效率。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煤粉炉,各种煤都能在煤粉炉中充分、有效的燃烧, 燃烧效率高达88%-93%。(3)区域供热锅炉房多使用链条炉,采用煤与炉渣的混烧法是一种投入较小、效果很好的节煤措施。煤与炉渣的比例约为4:1,充分混合后入炉燃烧,煤中掺颗粒较大的渣,可减少通风阻力,送风更加均匀,增加了煤层的透气性,提高燃烧的稳定性,炉渣含碳量也显著下降。同时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也有明显的效果。(4)不同锅炉的经济煤层厚度都有严格要求,对于链条炉排锅炉,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0~150mm;往复炉排锅炉,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70~120mm;固定炉排锅炉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0~200mm。此外还要求司炉人员合理给煤、炉排适速,在火床燃烧良好时加煤掏火,这样少量的炭粒子随烟气带出,既能迅速燃烧,又减轻环境污染。(5)调整好鼓、引风机的配风以及运行方式,保持合适的空气系数,最大可能降低排烟温度。根据η=100-(q2 +q3+ q4+q5+q6)%(q2—排烟热损失,q3—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5—锅炉散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其中排烟热损失最大,一般约为5%—12%,占锅炉热损失的60%—70%。有研究表明,排烟温度每增加10 ℃,排烟热损失增加0.6%—1%,相应多耗煤1.2%—2.4%,这降低排烟温度节约了燃料,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6)及时锅炉清灰除垢、检修设备缺陷、设备保养,也是决定锅炉设备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7)当前供热行业运行专业人员缺乏,技能素质和运行水平不高,也是制约经济运行水品的一大因素,这就需不断加强内、外部培训,同时引进管理和技术素质都过硬人员充实供热行业来。

2 热网方面

(1)较多供热单位热水管网是“大流量,小温差” 的错误运行方式。根据Q=cG(tg-th),用户端需求热量一定,G与(tg-th)成反比例关系,即供回水温差越大,循环流量越小,循环水泵电耗越小,因此正确的运行方式是提高供回水温差,降低循环流量。(2)实施热网监控系统,对热网系统压力、温度、流量、开关量进行适时、全面测量、远传、控制,能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管理水平。(3)坚决杜绝热网的跑冒滴漏现象。(4)切实抓好供热计量的准确性、真实性,杜绝偷汽、人情汽等违规行为。

3 换热站方面

(1)根据室外温度,制定合理的运行温度曲线,实施无人自控化控制,并结合用户端受热情况不断修正,避免浪费或不达标。(2)采用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可避免垂直失调,又显著节约电量,已在区域热水供暖系统得到较多的应用。(3)保证管网水力平衡,杜绝远冷近热、各楼座冷热不均现象情况,使热量合理、均匀输送至用户,常用调试方法有温差法、比例法、CCR法。

其中最为常用、实用是温差法,是利用在用户入口处安装温度计或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系统数据进行比较、调节,最终达到全部平衡一致。首先使整个系统达到热力稳定,即供回水温度不再变化,记录下系统总供回水温度和所有用户处供回水温度,按照用户规模大小和温差的偏离程度大小,确定初调节次序,对其用户引入口装置中的供水或回水阀门进行节流。待第一轮调节完毕系统稳定后,再重新记录总供水温度及各用户入口处供回水温度,再进行下一轮的调节,直至全部供回水温度平衡一致。该办法缺点是工作量较大,调试周期较长,10万㎡小区一般需1~2周调试完毕。

(4)避免和减少供热运行中的各种“堵塞”,主要是异物堵、污垢堵、气堵,这必须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格冲洗工序,管线各排气阀安装合理、规范。

4 用户端方面

(1)对非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减少房屋散热损耗,这也是国家政策极力鼓励和提倡的。(2)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杜绝用户私改设施和偷水、放水、私改供热设施。(3)积极推进分户计量工作,使广大用户需要多少热,用多少热,付多少热费,提高热用户节能意识,降低国内能源消耗。但热计量工作一定要和温控配合使用,还要保证室内舒适度,两者相辅相成,方能效果达到最好。

5 结论

本文对区域集中供热中存在问题和运行节能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浅析,但供热节能和运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专业的复杂工作,要实现供热的节能高效运营,达到国际先进水品,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孙伟.供热管网水利平衡调节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林业科技情报,2008,40(04).

[2]邸亮.浅谈供热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J].兰州市热力总公司.区域供热,2010(05).

[3]路红梅.集中供热水力失调的解决方法[J].太原市热力公司.供热管理动态,2012(01).

作者简介:田洪政(1985-),男,山东胶州人,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工作:主要从事区域供热(含热源、热网、换热站)规划、建设施工,以及供热运行管理和用户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运行管理节能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浅谈能源互联网储能节能技术发展及应用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