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南京防空作战

2015-06-14 03:06程薇薇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空军烈士战斗机

程薇薇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14)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为此制定了一项毫不人道的“政略攻击”计划,即以空中打击为手段,破坏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并直接空袭中国不设防城市平民,以造成中国国民的极大恐慌,从而挫败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由于当时中国首都在南京,日本从全面侵华战争一开始便大举空袭南京,企图寻歼中国空军主力于空战中,同时破坏南京周围重要机场、后勤设施,妄图消灭中国空军于地面。此后日军对南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野蛮轰炸,给南京军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南京空战是整个淞沪空战的一个重要组成。英勇的中国空军奋起抵抗,取得了一定战果,但由于陆上战局的不断恶化,以及日军力量的不断投入,使得本来有限的空中力量损失殆尽。12月13日,南京失守。

日本疯狂空袭南京

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10天(7月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在向日本军令部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关于作战指导方针,删掉惩罚中国第29 军为第一目的,作为作战的单一目的,以惩罚中国为第二目的应予以指导。”要求扩大作战目标和交战范围。他在亲自制定的轰炸南京的空袭计划中,就宣称要“对南京的军事、政治、经济诸机关,实施制空权下的轰炸。”

从8月中旬起,日军利用其在飞机数量上的优势,对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不设防城市实施大规模轰炸。这些轰炸对准的目标不是军事设施,而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其目的是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以期达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目的。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更是成为日机空袭的首要目标。

8月15日下午,日本木更津航空队直接从日本九州大村基地出发,倾其所有20 架96 式陆攻轰炸机,跨海轰炸南京,这是日军对南京的首次空袭。此次偷袭以失败告终。8月16日,日军不甘心此前的失败,复派20 余架飞机偷袭。当日清晨,日军鹿屋航空队6架三菱96 式陆攻轰炸机在新田慎一中尉的率领下,于台湾松山机场起飞,突袭拱卫南京的句容机场。

为了迫使中国政府投降,日军于9月中旬特设攻击南京的空袭部队,由其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三竝贞三为指挥官。9月14日,三竝贞三发布命令,明确规定“以空中攻击队多次对在南京的军事、政治、经济各机构实施制空权下的空袭。”并要求“轰炸无须直击目标,以使敌人恐怖为着眼点。”9月18日,中国为纪念“九一八”事变6 周年,对上海日军发动夜间空袭,敌损失惨重。受此事件影响,日军决定提前实施对首都南京的轰炸,投入最新装备的三菱96 式舰载战斗机,寻找中国空军主力决战。

19日是日本空军攻击南京的战略转折点。日机开始大举空袭南京,分两批出动舰载战斗机22架次、舰载轰炸机28 架次、水上侦察机27 架次,共77 架次参加了对南京的攻击。在此之前,其攻击的重点是中国空军基地和地面军事设施,并寻求与中国空军主力决战。而从19日开始,其实际上已将攻击的主要目标转向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设施和手无寸铁的居民。因此,日军对南京无辜平民的屠杀,实则是从9月19日便正式开始了。

9月20日,日本空军分两批,出动舰载战斗机6 架次、舰载轰炸机27 架次、舰载攻击机11 架次、水上侦察机13 架次,共57 架次轰炸了南京。

9月22日,日军分3 批,出动舰载战斗机11 架次、舰载轰炸机30 架次、舰载攻击机6 架次、水上侦察机14 架次,共61 架次攻击了南京。

9月25日,日本空军对南京的屠杀达到了顶峰。是日,参加对南京轰炸的飞机多达94 架次。其中,舰载战斗机20 架次、舰载轰炸机52 架次、舰载攻击机10 架次、水上侦察机12 架次。

日本空军一周之内,分11 批次,共299 架次飞机,对南京实施了大轰炸。在这些空袭中,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设施普遍遭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亦蒙受巨大损失。日军的轰炸极其残忍:上千座由难民临时搭成的草棚散布在南京下关江边,这种地区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中国士兵和军事设施的,竟成为日机轰炸的目标。9月22日,下关难民收容所被炸后,中外记者赶到现场,但见“血肉四飞,景象奇惨,而收容所难民数千人之草棚,为炸弹所燃烧,浓烟直冲云霄,四周若干里外犹能见之。”

在南京大空袭中,日机攻击的重点是人口稠密的城南地区。中央社总社、中央广播电台、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市卫生局、医院等均遭破坏。甚至外国人办的哈 瓦 斯(Havas)通 讯 社、海 通(Transocean)通讯社和合众社均遭轰炸。9月25日,法国领事馆院内落下一枚炸弹。就连俄国驻京使馆也未逃脱这场灾难。

中苏空军共守南京

面对日本侵略者疯狂的空袭,在敌我力量悬殊较大的情况下,中国空军与前来援华作战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不畏艰险、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有力地遏制了日军航空兵的嚣张气焰。

8月15日,日军首次空袭南京,中国空军第4 大队和笕桥航校暂编大队接到空袭警报,率先从各自机场起飞截击日机。此次偷袭被我军击落4 架,重伤6 架,以失败告终。8月16日,日军偷袭南京,中国空军第3 大队飞行员(其中不少是祖籍广东的归国华侨,他们爱国心切,技艺精良)在蒋其炎大队长的率领下冒着敌机的轰炸火速升空截击。偷袭南京的敌机群在句容上空被打得如同秋风扫落叶般,一个个变成火团坠向地面。9月20日空战,中国空军起飞11 架飞机迎击。刘粹刚、袁葆康、乐以琴各击落1 架,中国空军3 机负伤。

进入10月份后,随着战斗消耗不断增加,中国空军第3、4、5 大队的兵力日渐稀少,甚至到了3 个大队的战机加起来不足30 架的地步。即使如此,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黄泮扬等勇士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每天盯着警报起飞。10月6日至12日,日机数次轰炸南京,中国空军第24 中队中队长刘粹刚在空战中勇敢机智,屡歼敌机,被誉为“中国的红武士”。

9月底,中国空军战斗机损失良多,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恰此时中国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成为唯一可以提供大量飞机和技术支援的国家。1937年11月21日,普罗科菲耶夫率领的苏联战斗机大队的23 架伊-16 式战斗机首先到达南京。“当时日军已占领苏州,正沿着京沪线向南京推进,敌空军频繁地袭击南京。”

12月1日上午,普罗科菲耶夫率领的苏联战斗机大队的23 架伊-16 式战斗机首先到达南京。当天下午,基达林斯基大尉带领的轰炸机大队的20 架CB 式轰炸机也在南京降落。两个苏联志愿航空大队的到达,强化了南京的防空实力。就在同一天,苏联战斗机5 次升空,迎击前来袭击南京的日机,击落日机3 架,自身损失2 架。苏联飞行员安德列也夫牺牲,列米佐夫跳伞生还。当天,中国空军第4 大队也出动飞机拦截来袭南京的日机。第23 中队飞行员敖居贤在溧水上空作战中阵亡。

12月2日,苏联志愿航空队的9 架轰炸机在科兹洛夫大尉率领下从南京出发,轰炸了上海的帝君机场和黄埔江上的日军舰船,1艘日舰和6 艘日军船舶中弹沉没。日军高射炮击中1 架苏联轰炸机,领航员彼得罗夫牺牲,驾驶员萨洛宁负伤后,忍痛驾机返回南京。中国空军第19 中队的5 架“亨格尔”式轰炸机也袭击了长江口,炸沉敌运输船1 艘。在回途中,该队飞机被敌机击落3 架。

12月3日,日本陆军独立飞行第10 中队的12 架战斗机、独立第11 中队的10 架轻轰炸机和海军第13 航空队的9 架战斗机、6 架轰炸机联合突袭南京。中国空军第21中队中队长董明德、副中队长乐以琴驾机同苏联志愿航空队一起升空拦截敌机。这是一场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空战。年仅23岁的空军英雄乐以琴为捍卫祖国的领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2月5日,董明德驾驶着南京机场上唯一的1 架中国驱逐机升空,在宣城附近发现地面大批敌军正向南京逼近。他压低机头,沿着公路冲了下去,对敌军扫射开火,随着机枪的呼啸,日军士兵成排地倒了下去。直到弹尽油绝,董明德才返回南京。这次单机突袭虽然战果不大,但扰乱了日军的行军,事后据情报显示,董明德的这次出击基本击碎了日军企图从宣城一带向南京城迂回的计划。尽管由于整个战局的发展,宣城还是在两天后被日军占领,但董明德提供的情报以及对日军的有效阻击,为宣城军民的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2月6日,航委会下达撤退令,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驻南京部队于是日起悉数撤离。至此,中国空军在南京的首都防空作战结束。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城,苏联志愿队少量无法撤退的伊-16-6 故障机在明故宫机场被日军缴获。日军随后在南京展开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军民遇难者30 余万。神州陆沉,百姓涂炭,中国的天空和人民一起在流血!

在11月—12月上旬的南京防空作战中,中、苏飞行员击落敌机20 架,并对侵犯南京的敌军实施了多次袭击,发挥了一定作用。12月间,中国空军共出击4 次,空战10 次,击落敌机5 架,击中敌舰1 艘,损失飞机33 架。

航空烈士英名永驻

当日军疯狂空袭南京之时,无数空军英烈为了救亡图存,血洒长空,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他们舍身救国的情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乐以琴就是其中之一。

乐以琴,原名乐以忠,1914年11月出生于四川芦山县的一个商人家庭。1933年,乐以琴考入了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掌握了精湛的飞行技术,毕业后被编入高志航任大队长的第4 大队第22 中队,任分队长,驾驶美国产的霍克式双翼单座战斗机。1937年8月13日,日 军 进 攻上海,在8月15日的空战中,乐以琴击落敌机4 架。乐以琴首战日军就被誉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被江南人民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8月21日,乐以琴又击落敌机两架。在空军历史上,按国际惯例,凡在空战中击落敌机5架以上的飞行员被称作“王牌飞行员”。因而,乐以琴是我国空军史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世界各国知名通讯社及各大报刊都称其为“飞将军”。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中国空军能飞上天的战机已不足20 架,且机种不一。日军在海空优势兵力的掩护下,突破我方防线进逼南京。南京危在旦夕,中国空军仅剩乐以琴、董明德二人能升空作战,迎战数十架日机。乐以琴驾驶战机在日机丛中走起了“凌波微步”,致使企图左右夹攻他的两架日机互撞而亡。但是,更多的日机很快围了上来,在以寡敌众的激战中,乐以琴的战机中弹,飞机冒着浓烟向下坠落,他被迫弃机跳伞。有上次跳伞被日军在空中射击的经历,乐以琴决定冒险推迟打开降落伞的时间,这样可以缩短在空中降落的时间,减少被日军射击的机会。不幸的是开伞时间晚了一点,他落地时头部受重伤去世,年仅23岁。

乐以琴牺牲后,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隆重悼念和很高的评价。在航空委员会出版的《空军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册》中,赞扬乐以琴忠勇为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赞扬他有胆有识,技术超群,为中国空军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乐以琴和中国空军,苏联、美国援华空军的众多烈士一起,安葬在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内,其墓碑在公墓前排的显要位置。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来自美国、苏联、韩国等众多国际空军战士的支持,数千名航空烈士舍身取义、英勇抗争,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赢得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9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 周年之际,此公墓建起了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名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的左右,30 块高3米的黑色花岗石碑上,用中、英、俄三种文字镌刻着“一·二八”淞沪抗战至1945年9月间牺牲的3300 多名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及生平。乐以琴的名字也在其中。

2009年建成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占地60 亩,集墓、碑、馆于一体,成为中国首座也是唯一一座大型的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成为联系世界各国航空界人士的桥梁与海峡两岸航空界的纽带,代表着中国人民与美、俄、韩等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战斗友谊。乐以琴的全身塑像也展示在抗馆的“英雄广场”。

2014年2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80 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名列其中。同时,还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航空烈士7 人:罗伯特·肖特(军政部航空学校美籍飞行教官)、乐以琴(空军第4 航空大队22 中队分队长)、高志航(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 航空大队大队长)、阎海文(空军第5 航空大队飞行员)、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马尔克·尼古拉耶维奇·马尔琴科夫(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威廉·瑞德(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

2014年8月31日,第 十 二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规定每年在烈士纪念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1]陈应明、廖新华编著:《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曾景忠、王东方、章文灿、唐学锋编著:《血色长空——空军抗战与抗日胜利纪实》,团结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民国空军的航迹》,海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蓝天碧血扬国威——中国空军抗战史料》,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5]任青主编:《万里长空忠魂舞——抗日空战小故事(二)》,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2013年8月印。

猜你喜欢
中国空军烈士战斗机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载入史册的中国空军英雄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苏-35S战斗机
中国空军发展史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向烈士致敬
中国空军首次对日大空战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