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平原绿化树种选择与造林模式探讨

2015-06-14 10:28姜黎黎
防护林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荒滩林带平原

姜黎黎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110032)

平原绿化项目的实施,使辽宁省33个县(市、区)平原区的防护林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功能,美化了环境、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地控制了风沙危害,遏制了沙化、荒漠化的蔓延,涵养了水源,极大地改善了全省中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平原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平原绿化树种与造林模式的选择对于平原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 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是根据辽宁省平原地区气候特点,立地类型区的特点及栽培实践,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科学营林,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生态优先,立足长远的原则确定造林树种。本次规划确定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乔木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旱柳、刺槐、杨树、垂柳、国槐、梓树、臭椿、五角枫、大扁杏、侧柏、果树(梨、苹果、李子、葡萄)等;灌木有沙棘、紫穗槐、丁香、柠条、山杏、锦鸡儿等。

2 造林模式

2.1 新建农田林网造林模式

2.1.1 造林地条件 平原、低丘平原的耕地,土层深厚,轻盐碱土(含盐量0.1%~0.25%)。

2.1.2 林带设置

林带走向:在主林带迎主害风方向设置的前提下,林带要与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尽量与河流、道路、沟、渠等地形地物相一致,低洼易涝区林带服从于水渠的走向。

林带与机耕路、渠结合的配置:排水渠设在林带的迎水一面;灌溉渠设在林带的阳面;路设在林带的阴面;林带与路、渠三结合时,林带设在中间,路服从于渠。

林带规格:主带9~13m,副带6~10m,带宽包括两侧护林沟宽各0.5m。

带距:主带400~500m、副带500~1 000m。

图1 林带配置

图2 林带配置现场照片

2.1.3 树种配置

主带树种为辽宁杨、小钻杨,后备树种为小黑杨、旱快柳;种苗类别为1年生插条苗,株行距2m×2m、2m×3m,1 600~2 500株hm-2。

副带树种为辽宁杨、小钻杨,后备树种为小黑杨、旱快柳;种苗类别为1年生插条苗,株行距2m×2m、2m×3m,1 600~2 500株hm-2。

图3 林带造林

图4 林带现场

3.2 宜林地造林模式

造林地条件:平原地区的荒沙、荒滩、荒地,沿路(填方公路两侧)和沿河(河岸汛期不浸水的阶地),土壤质地为中壤、轻壤、沙壤土,土层深厚60cm以上,地下水位1~4m。

图5 荒沙、荒滩、荒地造林

图6 荒沙、荒滩、荒地现场造林

图7 沿河、渠造林

图8 沿河、渠现场造林

图9 沿路造林图

图10 沿路造林现场

3.3 农林间作模式

造林地条件:平原地区的荒沙、荒滩、荒地,土壤质地为中壤、轻壤、沙壤土,土层深厚60cm以上,地下水位1~4m。

图11 农林间作

图12 农林间作现场

3.4 村镇绿化模式

造林位置为房前、后、左、右;步道、粮库、墙外。

图13 村镇绿化

图14 村镇绿化现场

4 小结

平原绿化树种选择以及造林模式选择都是绿化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工作。绿化树种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生态功能优先等原则,同时兼顾立地类型、规划林种、目标群落、种苗供应等因素,参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成功经验,以乡土树种、乔木树种为主,尽量突出地方特色,从而最终选定造林树种。而科学的选择和确定造林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林地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防灾抗病能力,为整个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荒滩林带平原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从一片荒滩到主题游园——太行深处“牛”苹果开启“私人定制”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南荒滩(组诗)
平原的草
芦花
浪起山走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