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对外来曲牌精华的保留与共性的增强

2015-06-17 00:27于均谦
戏剧之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过门西城大鼓

于均谦

(饶河县文化馆 黑龙江 饶河 155700)

二人转对外来曲牌精华的保留与共性的增强

于均谦

(饶河县文化馆 黑龙江 饶河 155700)

已经融合为二人转唱腔的外来曲牌,其适应、改造、同化的精深奥妙之处是值得追寻的。吸收外来曲牌,是因为原先二人转欠缺这类唱腔;而被选定并吸收进来的,肯定是因为这些外来曲牌具有相应素质,能弥补缺陷。

二人转;曲牌;共性

对于二人转外来曲牌中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应予以保留并发扬光大,如果在融合过程中使精华荡然无存,显然背弃了初衷。但,格格不入甘当水上浮萍也是不行的,应该入乡随俗,尽力吸取二人转的唱腔特点,只有如此方能真正成为二人转唱腔中的一阕。

一、四平调

东北大鼓的[小口中板]经历既保留精华又增强共性的过程后,已经蜕变为[四平调],成了二人转的主要唱腔之一,理所当然地在外来曲牌中独占鳌头。

东北大鼓的[小口中板]原来不仅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而且旋律典雅﹑柔美,框架周正有可塑性。二人转之所以吸收它,除了与东北大鼓均在同一地区活动,知情﹑方便外,主要还是因为它拥有上述精华。当时,二人转的固有唱腔既多又杂﹑挑大梁的“宝调”只有[武咳咳]﹑[喇叭牌子]﹑[文咳咳]﹑[抱板]﹑[小武咳]等,虽然曲式结构﹑拍子等相异,可以辅佐它,但调式﹑旋律色彩相同或相近,故难以相辅相成,不可能做雌雄齐飞的比翼鸟。而东北大鼓的[小口中板]与[武咳咳]比较,可见调式﹑旋律色彩相异,曲式结构(上下句反复,唱到一定段落甩腔)﹑音域﹑调高﹑拍子正好相同。相异处可以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借以调剂韵味﹑增强对比度;相同处则方便两者互相连接转换时贯通无阻并保持均势。二人转所吸收的外来曲牌,其最重要﹑最好的部分恰恰是二人转固有曲牌欠缺的,才是雪中送炭。但二人转前辈艺人并不满足于仅仅保留其原腔原味,他们追求锦上添花,进一步发扬光大其精华,努力增强共性,使其二人转化。如:将东北大鼓[小口中板]的上下句唱腔由宫调式转移为羽调式,突出旋律线由高向低的下行趋势,新创了“特征腔”及衬词等,使之蜕变成了二人转的[四平调],与[武咳咳]并驾齐驱,色彩对比更加鲜明;吸收[武咳咳]的“垛句”﹑“推板”并使之[四平调]化之后,彼此间的共性得以增进且有了层次感,因而提高了表现力;[西口韵]﹑[八出戏调]﹑[花四平]等新曲牌派生而出,更使[四平调]跃升为一个唱腔系统,成为可以与[武咳咳]唱腔系统相匹敌的另一套“成堂曲”,类似京剧唱腔的西皮与二黄﹑评剧唱腔的正调与反调,成双配对儿﹑相辅而行﹑相依为命,完备了二人转唱腔的构件。

二、慢西城

[慢西城]原是东北大鼓中的辅助曲牌,20世纪70年代才被二人转吸收过来。入伍虽晚,却一直红火至今,不但新创作的曲目编曲者爱用,民间艺人演传统曲目也常信手拈来,即兴演唱。这支外来曲牌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被器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进入新时代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对二人转的固有唱腔感到不满足,他们希望有更美﹑更新﹑更奇特的唱腔出现,许多新曲目也亟需这样的曲牌与之相匹配;二是[慢西城]曲调优美﹑风格新颖﹑韵味奇特,恰恰具备上述条件;三是[慢西城]与二人转固有唱腔气质相同,易于共属一类,且能与二人转的其他艺术手段结合得紧密无间,相得益彰,使它立即变成了二人转不可缺略的常用曲牌。

[慢西城]好听﹑好学﹑好唱﹑好使,这四个“好”,概括得真是既通俗又准确,好听,指的是曲调优美,虽然二人转传统唱腔中不乏曲调优美的曲牌,但难与它简洁﹑明快﹑轻松﹑喜悦的新颖风格﹑独特韵味相媲美;好学,是因为它用材节俭,其下句的唱腔﹑过门实际便是上句唱腔﹑过门移低五度的变化重复,过门的旋律注重“学舌”,实际还是在运用重复的技法展开;好唱,指的是旋律顺畅﹑节奏匀称,唱起来不拗口,调高定为1=A﹑板胡用“26弦”伴奏,女唱上句﹑男唱下句音域正合适,如果男唱上句﹑女唱下句则可改为1=E﹑用“52弦”伴奏;好使,是说它容易装新词且对旋律稍加调整便十分妥贴,一句一个过门唱起来既不紧张又可用来配合舞蹈或表演。

[慢西城]被二人转吸收后的变化主要是:由原来的一人独唱变成了现在的男女对唱,由原来的以唱为主变成了现在的载歌载舞,至于旋律加花﹑上下句尾腔的装饰﹑下句尾腔有时挑高八度﹑过门有的被截短或略去,创了自己的“垛句”,改换了击节乐器,追求不同的演唱风格等,都是不该被忽视的。

J827

A

1007-0125(2015)05-0029-01

猜你喜欢
过门西城大鼓
大鼓声声
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保护
大鼓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简述乐亭大鼓
张掖西城驿遗址2014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大鼓敲响基诺山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