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教学设计

2015-06-18 08:13马志
黑河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物理性质制法铵盐

马志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更多体验,如初中学习的碳、高中学习了氯、硫等,在学习线索方面会比较清晰。同时,也有氧化还原理论作为指导,对氨气的性质能够作出相应的推测。另外,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对喷泉实验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设计能力。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分子结构,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氨水的成分和性质;掌握氨气的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提高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本质的分析,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养成由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氨气的用途,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

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双喷泉”实验,请学生质疑,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析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700;容易液化,沸点-33.50C。

教师补充新闻事件中的液氨泄漏事件,强调氨气沸点比较高,容易液化。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试管喷泉实验。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以及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

学生总结: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3·H2O?NH4+ + OH- 。

2.氨气与酸的反应

教师演示氨水碱性的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学生讨论:氨水和液氨的区别?

演示实验: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NH3+HCl=NH4C1。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反应才有白烟生成。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2NH3 + H2SO4 =(NH4)2SO4 该化学反应的应用:可以制得化学肥料中的铵态氮肥。

3.氨气的还原性演示实验:氨的催化氧化

4NH3 4NO+6H2O

(工业制备硝酸的基础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硝酸形成的原理。

教师讲解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是否泄露,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检验原理。

学生总结氨气的用途:工业制冷剂;制取硝酸;医用稀氨水消毒;制取氮肥、塑料、染料、纤维等。

(三)铵盐的性质

1.铵盐易溶于水。

2.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

3.铵盐与碱共热产生NH3。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 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氨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如何检验氨是否收集满?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分组讨论并探究实验设计。

3.能否用浓硫酸干燥NH3?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 为什么?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三、教师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我们要利用这些性质为人类服务,同时也要合理地使用氨气,防止污染。

布置作业:练习册12页。

【教后反思】

氨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启发学生推测氨气可能的化学性质,给学生时间讨论,学生分析得比较全面。总结化学性质的同时,我采用实验验证法,无形中渗透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问题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详细讲解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物理性质制法铵盐
手提式切石机消音锯片的制法
ICl分子在外电场中的物理性质研究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溴代8-氧杂螺[4,5]季铵盐的合成
织物抗菌剂有机硅季铵盐POASC和PFASC的制备及应用
沂蒙山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物理性质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季铵盐阳离子在洗衣粉中柔软性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