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选择

2015-06-19 15:22王锐丽
珠江水运 2015年8期
关键词:徐闻海安海事局

王锐丽

2015年3月10日,记者授命专访徐闻海事局局长彭千,深度挖掘军营文化的成因、内涵和意义。原本当日的采访被一再搁置,由于春运尚未结束,彭千在海安新港和北港之间奔走,偶尔的间隙也在会议和工作中被耗尽。这个生于1978年的年轻干部,精力异常旺盛。如果把徐闻海事局的事业比作一盆炭火,那么彭千无疑是这份光热的焦点所在。

《珠江水运》:2009年交通部开始评选十大文化品牌时,徐闻局是默默无闻的,2014年,在广东海事局的十大文化品牌中,军营文化开始崭露头角。这个创立不到两年的文化品牌,草莽而迷人。2014年以来得到了广东海事局和交通行业媒体的高度关注,虽然它的过去充满了些许的仓促,但它对徐闻海事人的精神影响,和对徐闻海事事业的促进是正面并积极的。都说是适者生存,然而处在个性化极度彰显的自由时代里,徐闻海事局的文化建设,却用完全反自由的思维,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作为基层海事局的掌舵人,您能跟我们聊聊军营文化的产生么?

徐闻海事局局长彭千(以下简称“彭千”):首先,军营文化不是精准的投资和营销,尽管它以广东海事局十大文化品牌出现在大众视野,但它并非是为了文化而做文化。与其说军营文化是文化,倒不如说,这是徐闻海事局选择的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发展之路。

军营文化的产生,来自“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因素叠加。2013年开始,徐闻海事局在交通运输部“三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下,遵照湛江海事局部署开展“三学促三化”活动,这成为军营文化建设的“天时”,军营文化的立意和与海事主业的息息相关,促成了军营文化建设的萌芽;徐闻海事局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远离城市,全部职工工作于此,生活于此,相对封闭的环境形成了军营文化建设的天然“地利”,而同时,由于地处民生大通道——琼州海峡,客货运量巨大。以2014年为例,琼州海峡渡运车辆数高达196万台次,渡运旅客1249万人次。这一特殊的地缘特点也是军营文化的“地利”之一;另外,徐闻海事局现有工作人员52名,全部为男性人员,其中只有4名在徐闻本地安家,其余皆为外地人。30岁以下工作人员人数比例不到总人数的30%,45岁以上的人员人数达46%,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3岁。如何将这一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队伍带动起来,在远离家园的地方重新打造出一个新的工作家园,这是军营文化建设的“人和”需求。

《珠江水运》:似乎你们一直在探寻管理模式,然后军营文化产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军营文化的产生,其现实意义远远大过符号价值。那么,这样硬性的管理与软性文化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你们又是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的呢?

彭千:每一个地方,无论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徐闻也不例外。徐闻三面环海,东临南海,南处琼州海峡北岸,西濒北部湾。徐闻海事局位于徐闻县的濒海小镇——海安。海安是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早在明代,海安就被设为海防所城和港口,与海口所遥相呼应,扼守海峡。至今,所有经陆路去海南的汽车基本都在此候渡,成为海南连通全国的门户,当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热潮涌起,仅一水之隔的海安,便无法平静下来。作为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这里异常繁忙,安全监管压力也随之而来。徐闻至海口的客滚运输航线肩负着海南进出岛38%左右的货物运输和36%左右的旅客运输,并以年均12%的增幅,运输量逐年递增。

巨大的监管压力倒逼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追求自由、个性的文化显然不适合徐闻的实际,这里迫切需要一种既保持活力,又注重执行力,既规范行为,又不产生抗拒的执法队伍。为将职工的内生气质塑造起来,徐闻海事局利用集体住宿、统一作息、统一管理的便利,参照《广东海事局半军事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和《内务条例》内容,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办公秩序、规范着装举止、规范仪表礼仪、规范船艇礼节、规范队列动作;坚持每周一次队列训练、一次内务检查、一次升降国旗、一次体能训练的“四个一”制度,努力构建起内务统一、秩序规范、着装正规、仪容严整、举止文明的军营“符号”。

我并不认同硬性的管理和软性的文化之间存在矛盾。如果管理的最终结果是使之固化下来,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习惯,那它就是文化的表现。况且任何一种文化在形成的初期都是由“硬”至“软”的过程。如果说存在问题,那么就是军营文化在形成初期所面临的困难。由于职工的平均年龄偏大,推行训练难度也大,再者由于远离市区,条件相对艰苦,人力资源和财务支持都存在一定的匮乏,这些都使得军营文化的后期建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珠江水运》:文化建设能不能很好走下去,并不是取决于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而是取决于今天所做的事情能不能让它在未来还有生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战略。战略思维就是“以未来决定现在”。徐闻海事局的军营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有您的个人色彩,比如雷厉风行,比如年轻有为,比如教育背景,那么,如果徐闻海事局易帅,这种文化优势还能保持下去么?我们的文化战略是否就从此泯灭消失?

彭千: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变更和传承,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保持本质,适应环境,是文化的自我更新和进化。在文化的草创期,你甚至感受不到这些可能成为一种文化。军营文化的产生,在早期之所以得到广大职工的接受和认可,就是把握了地域特色、环境因素、心理预期,让职工找到了家的感觉和干事业的心态。

但在未来,军营文化建设,其符号不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让职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对海事人来说,其核心就是维护一方水域的平静、安宁,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效执法队伍。

文化的浸染和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会因为某个个体的变动而轻易消逝。身在军营中,无论是干部,还是一般的工作人员,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军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影响会跟随我们一直走下去,无论岗位是什么,军营文化所带给我们的“忠诚”、“敬业”、“执行”、“高效”都会如影随形。这就是文化不同于管理的地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endprint

《珠江水运》:当我们在谈论军营文化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徐闻海事局的军营文化是否已经建设成功?对于未来,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彭千:我从不主张脱离工作实际,单纯去看文化这张皮。文化依附于主业,依附于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生命力。徐闻海事局的军营文化的共同愿景是:“在祖国大陆最南端建设最优秀的基层海事局”,即将“扎根红土,奉献海峡”和“培养精气神,打造海事魂”作为构建共同愿景的肥沃土壤,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保障琼州海峡民生大通道的安全畅通。现在谈论文化建设的成效和成功,都为时过早。我们的军营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徐闻海事局经历了中国水监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从1953年的海安航管站到1984年的海安港务监督站,再到1993年的海安港务,2000年湛江徐闻海事处,最后到2013年徐闻海事局成立。它肩负着778公里海岸线和1万平方公里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近年来,在徐闻海事局辖区内,未发生一起恶性安全事件,未发生一起人为事故。如果说安全就是文化的初衷,那么我们希望离初衷越来越近。

对于徐闻海事局来说,军营文化不仅是要求我们自身做到执行、高效,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做到主动承担责任,保障这条民生通道的平安、畅通、舒适、有序。我们可以戏称自己为乡镇渡口,面对的是对岸海口国际大都市。但责任在肩,不可小觑。在新的经济常态下,琼州海峡的人流货流增大,船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加大,船员素质、技能同船舶大型化、科技化的不匹配,船舶公司管理水平的滞后等等,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加之自然气候条件的不可控,事故几率的不可控等因素,琼州海峡平静的背后,仍然波澜起伏,建设海事安全新常态,任重而道远。

记者手记:

当海事系统掀起文化热潮时,徐闻海事局在搞“标准”、“质量体系”、“制度建设”;当其他单位拿着成堆的文化书籍和成果展示时,徐闻海事局从繁杂冗长的文化思潮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军营文化”。似乎,徐闻海事局总是慢了一拍。事实果真如此么?如果把文化比做一栋大厦,徐闻海事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夯实基础上。起步早,固然重要,走得远、走得好,才是检验优劣的标准。用彭千的话来说,“文化向更高的区间推进,考验的就是脚下的基础。”不管是深谋远虑,还是谨慎保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徐闻海事局选择的“军营文化”是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选择,仅此,已值得期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闻海安海事局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中方将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海安推进电镀企业治污限期两个月完成整改
中国大陆最南端
——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