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粳糯稻种子生产情况及引种试验

2015-06-22 11:19周夏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引种试验枞阳县

周夏

摘 要:该文以大窑圩种植太湖糯为例,介绍了枞阳县粳糯稻种子生产情况,并开展了皖垦糯1号、澄糯218、镇糯19、太湖糯2号和太湖糯等5个粳糯稻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太湖糯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枞阳县示范种植推广;太湖糯2号和镇糯19表现中等,但在枞阳县种植时间较短,有待继续种植观察。

关键词:粳糯稻生产;太湖糯;生产情况;引种试验;枞阳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33-02

1 枞阳县粳糯稻种子生产情况

1.1 产地环境与规范 枞阳县大窑圩面积约333.33hm2(其中枞阳县种子公司种子生产133.33hm2),种植太湖糯已有超过20a的历史。位于枞阳县雨坛乡,东经117°05′,北纬31°01′,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但不酷热,冬季低而无严寒,春、秋季温和,秋季略高于春季,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 346mm,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占年降水量的45%,且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有机度高,适宜水稻、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符合NY5116-2002的规定。种子生产均按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生育指标、栽培技术、对比试验、收割、脱粒、档案等各项指标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粮食作物种子、稻谷类GB4404.1;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2002)。

1.2 产量构成与高产主攻途径 产量指标:每667m2产稻谷550~650kg;产量结构:每667㎡穗数22万~24万,每穗谷粒数100~110粒,每穗实粒数90~10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g左右;高产主攻途径:每667m2产稻谷550~650kg的主攻途径——穗源增量;生育指标:壮秧、湿润育秧法,秧龄30~35d,叶龄6.0~7.0,单株带蘖0.5个以上;群体指标:宽行条栽,每667m2基本苗在6万~8万,高峰苗27万左右,成穗数在22万~24万。

1.3 生产技术

1.3.1 栽培技术 (1)育秧与秧田准备: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田块作苗床。秧大田比例为1∶7~1∶8(视秧龄而定)。(2)苗床制作:一般畦宽为1.4~1.5m,沟宽为25~30cm,沟深1.5~2.0cm。按规格开沟作畦,畦面要精翻细耖,达到畦平泥熟。(3)种子处理: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晒种子1~2d后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灰飞虱、稻蓟马的发生。每5kg种子用25%“咪鲜胺”2mL加10%“吡虫啉”20g,兑水6kg,浸种48h,再用清水漂洗2次后,常温催芽,露白播种。(4)播期、播量:播种期为5月5~25日。播种量每667m2大田用种量为4kg左右,每667m2秧田播种量为30kg左右。将芽谷按畦定量均匀播种,播后用木板条轻塌谷并覆盖秧土。(5)秧田管理:每667㎡秧田施纯氮12~15kg,氮、磷、钾三要素要合理搭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667m2秧田在1叶1心期施断奶肥,用量为尿素5~7.5kg,4叶期施接力肥,用量为尿素5~7.5kg,起秧前2~3d,施用尿素,用量为7.5kg左右,易起秧。播种后至3叶前保持秧板湿润,晴天半沟水,阴天排干水。3叶后保持浅水不断水。(6)病虫防治;水稻秧田期要用好二次药,第一次掌握在5月5日至6月5日,主治一代二化螟、三化螟、稻蓟马及一、二代灰飞虱,每667m2用1.8%“蓝锐”100mL加10%“吃虫啉”20g兑水30kg手机喷雾。第二次在6月底(移栽前3d)全面用起身药,每667m2用1.8“蓝锐”100mL或“吉燕”100mL加10%“啶虫咪”20g兑水30kg手机喷雾。(7)秧田除草:播种后1~2d,每667m2用40%“直播青”120g拌细土50kg撒,主除单、双子叶杂草。

1.3.2 大田栽培 (1)大田准备:产地选择,根据NY5116-2002的要求,选择和确定生产基地。耕翻施肥;前荐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垄。推广前荐秸秆全量还田。耕翻前提倡每667m2施腐熟畜禽粪便1 000kg,耕翻后施45%高效缓释肥20kg加生物有机肥50kg。施耕后上水耙田平整待插秧。(2)大田移栽:移栽期在6月底以前栽完,最迟不超过7月上旬。做到浅、直、匀、挺、少,即插得浅,行株距直、每穴苗数匀、秧苗挺直,不飘、不浮、少植伤。(3)移栽规格:行距23.3~25cm,株距13.3~15cm;每667m2栽1.8万~2.2万穴,每穴3~4苗,基本苗在6万~8万。(4)水浆管理:秧苗移栽后寸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分蘖。够稍期前(总分蘖数达到目标成穗数的80%~90%时),脱水分次轻搁田,控制无效分蘖,高峰苗数控制在适宜穗数的1.2倍以内。为提高搁田质量,提倡开沟搁田。⑸追肥:为了控制水稻分蘖期氮素面源污染的总量和提高抗倒性,提倡不施分蘖肥。7月25日左右,每667㎡追施生物有机肥50kg或施饼肥75kg,锌1kg。(6)去劣去杂:为保证繁殖种子纯度,移栽前及时拨除叶形不同的杂株,分蘖期拨除高大株和形态不同以及叶色异常株,始穗期二次除杂,收割前分2次除杂株一次。

1.3.3 肥水管理 (1)水浆管理:水稻孕穗到抽穗期对水分较为敏感,必须保持10~15d的2~3cm浅水层,然后用湿润灌溉;(2)追施惠肥:宜采用湿润施肥法,每667m2施45%复合肥30kg(拨节期7月25日结合施有机肥同施),幼穗分化期,施促花肥,一般叶龄余数2.5~3.5时施入,每667m2施45%复合肥和氯化钾各20kg。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齐穗20d后干湿交替,以气养根,以根养叶,保叶增重。收割前5~7d断水。收割前如遇15℃以下低温要灌浅层水防青枯;(3)根外追肥:扬花结束对所有种子田及对比试验品种结合病虫害防治,加施0.2%“磷酸二氢钾”100g或“壮丰”40g,保叶增重。

1.3.4 病虫草害防治 7月中旬,主攻一代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每667㎡用“喆燕”100mL,20%“噻虫胺”40mL,43%井冈霉素、已唑醇100mL,兑30kg水手机喷雾。8月上旬,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每667m2用1.8%“蓝锐”100mL或5%“氯虫苯甲酰胺”30mL加20%“噻虫胺”40mL、43%井冈霉素、已唑醇100mL,兑水30kg手机喷雾。8月底至9月初,主攻三代稻飞虱、稻瘟病及三代稻纵卷叶螟,每667m2用20%“噻虫胺”40mL、1.8%“蓝锐”100mL、25%“咪鲜胺”50mL、25%“嘧菌酯”40mL兑30kg手机喷雾,并保3~5d浅层水。破口前7~10d,防治三代三化螟、二代二化螟、四代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颈瘟,每667m2用5%“氯虫苯甲酰胺”30mL、20%“噻虫胺”40mL、25%“咪鲜胺”50mL、25%“嘧菌酯”40mL兑水30kg手机喷雾,并保3~5d浅水层。9月25日左右,扬花前后,各施药一次,防治稻飞虱、穗瘟病、穗颈瘟、稻曲病,每667m2用20%“噻虫胺”40mL、25%“咪鲜胺”100mL、25%“嘧菌酯”40mL,兑水50kg机喷雾。另外,于栽后5~7d,每667m2用35%丁·苄微粒剂500g,10%吡嘧磺隆20g或14%乙·苄可湿性粉剂40g10%吡嘧磺隆20%拌细土撒施(视苗情可拌尿素),并保持水层3~5d,防除杂草。

1.3.5 收割及脱粒 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脱粒后,及时在清洁的场地上自然晒干,种子生产要厚晒勤翻,使之达到种子含水量14%以下要求。

2 几个粳糯稻品种的引种表现

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每一品种为1个处理,5个粳糯稻品种分别为皖垦糯1号、澄糯218、镇糯19、太湖糯2号、太湖糯。不设重复,随机排列,试验面积6 670m2,每个对照品种1 334m2。秧龄30d左右,叶龄7.0以内,单株带蘖0.5个以上,采用手播秧,规格:行距23.3~25cm,株距13.3~15cm,每667m2播1.8万~2.2万穴,每穴3~4苗,6万~8万基本苗。试验期间病虫草害防治及田管同大田。

2.2 结果分析 经田间调查发现,各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28~159d,差异较大;由于生育期差异,我们采取了2个播期播种,结果表明,太湖糯综合表现最好,镇糯19和太湖糯2号表现中等,其他品种有待继续试验观察(表1)。

2.3 结论与讨论 (1)田间试验证明,早熟品种皖垦糯1号和澄糯218对稻瘟病、稻曲病、穗颈瘟易感;镇糯19、太湖糯2号、太湖糯抗病性略好与早熟品种。特别是2014年7~9月的雨水较常年偏多,且连续阴雨低温时间长,对不抗病品种表现异常凸出,今后引种时一定要注意品种综合性状,对有遗传性缺陷的不能引种。同时,对农药种品的选择、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次数都是一次业务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稳产性的一次检阅,是今后本地区品种选择的参考依据。(2)由于糯稻商品性好,农民收益高,对产量和抗病品种需求大,因此,今后应发展各项表现突出的太湖糯、太湖糯2号和镇糯19等品种。但太湖糯2和镇糯19在枞阳县种植时间较短,还要继续种植观察,同时关注周边糯稻品种的各项表现,并及时引进试验示范,总结经验推广。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引种试验枞阳县
菏泽牡丹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引种试验
毕节市黑麦引种试验研究
皮山县草莓引种试验
花生新品种引种试验
枞阳县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枞阳县红花草绿肥生产现状与对策建议
枞阳县粮食规模经营的思考
综合治理种植业“六大”面源污染措施
早春保护地鲜食番茄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