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尾桉造林营养液浸苗试验

2015-06-22 12:03吴培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吴培金

摘 要:利用“天达2116”壮苗灵不同浓度营养液,对巨尾桉无性系造林进行了浸苗试验。结果表明:600倍浓度的“天达2116”壮苗灵,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能缩短种植后的缓苗期,显著地促进树高生长,使高生长量较对照增加19.9%。

关键词:巨尾桉;天达2116;浸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98-02

Abstract:Using soaking seedlings metho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ianda 2116,afforestation experiment of E. grandis×E. urophylla clone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600 times liquid of Tianda 2116 for strong seedling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but it could shorten the revival time of seedlings and promote significantly height growth.Compared with ck,its height growth increased 19.9%.

Key words:E.grandis×E.urophylla;Tianda 2116;Soaking seedlings to afforestation

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是巨桉和尾叶桉的杂交种,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轮伐期短,遗传性状稳定,木材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造纸、人造板和实木用材等的优良原料树种[1],因此成为南方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目前,漳州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2013年种植面积为17 433hm3,占全市林业用地的20.2%。全市森林蓄积量由2002年的1 433万m3提高至2013年的3 553万m3,增加1.52倍,其中桉树蓄积量1 413万m3,占40%[2],由此推动漳州林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巨尾桉的造林成活率,缩短造林缓苗期,促进其生长,笔者于2014年在巨尾桉造林中开展了使用天达2116营养液浸营养袋苗木后的种植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福建云霄园岭国有林场岭脚工区7大班6小班,地处东经117°27′25″,北纬24°02′49″。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1月平均气温13.4℃,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10℃积温7 548.8℃,年降水量1 730.6mm,无霜期347d。造林地海拔100~150m,坡度约26°,坡向西南,土壤属红壤,土层厚度为0.8m,腐殖质层约11cm,肥力中等。前茬为马尾松与木荷人工混交林,原林下植被以芒萁骨、五节芒为主。

1.2 试验材料

1.2.1 苗木 供试的苗木为巨尾桉优良无性系T13营养袋组培苗,从漳州市林业组培中心购买用于生产上造林,平均苗高15cm,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

1.2.2 营养液 供试的营养液为“天达2116”壮苗灵,系山东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造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4次重复,3个处理,每个处理造林80株,共计造林960株。3个处理即:处理1(“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处理2(“天达2116”壮苗灵800倍)、处理3(清水对照,ck)。2013年底对采伐迹地进行炼山清杂后,株行距为2.0m×3.0m,初植密度1 650株/hm2,挖明穴,穴规格为60cm×30cm×30cm,于2014年3月10日造林。种植时浸苗方法与生产上造林浸苗方法一致,把握好药物浓度即可。造林前后营林措施与生产上一致。

1.4 调查方法 试验地造林后共调查2次,分别于2014年3月30日调查缓苗期和2014年5月10日调查成活率、树高生长量。试验地内逐株测量,调查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缓苗期比较 造林20d后调查苗木缓苗快慢情况,结果表明,处理1缓苗期最短,平均已抽发新叶2.3片,处理2缓苗期也较短,平均已抽发新叶1.7片,处理3缓苗期最长,平均才抽发新叶0.5片。说明营养液能缩短缓苗期,明显促进根系生长,提早萌发新叶。

2.2 不同处理的造林成活率比较 造林2个月后进行成活率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7.9%、97.2%和96.4%,相差不大,说明巨尾桉营养袋苗木造林自身成活率较高。

2.3 不同处理的树高生长量比较 为了进一步观察不同处理对巨尾桉无性系高生长的影响,于2014年5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3个处理之间树高差异较明显,以处理1树高生长量最大,处理2次之,处理3最差,处理1比处理3树高生长增加19.9%。为了进一步检验不同处理对巨尾桉无性系生长差异的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表2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为:F0.05(3,6)=4.76

3 结论与讨论

(1)采用“天达2116”壮苗灵营养液对巨尾桉苗木浸根后造林,能缩短缩苗期,使苗木造林后根系发达,生长快速,尤其以600倍液浸根造林,树高生长量最大,因此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本试验调查时间较短,对幼林后期生长的影响尚需作进一步的观测,同时,其它浓度的营养液对造林的效应也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佘超凡,陈健波,骆栋卿.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前景[J].广西林业科学,2006,31(3):168-170.

[2]杨民胜,洪长福,姚庆端,等.开拓创新科学经营 推进桉树可持续发展浅析福建漳州发展桉树实践[J].桉树科技,2014,35(3):49-53.

[3]洪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3-13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