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关键技术措施

2015-06-22 12:07朱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木荷推广应用森林防火

朱娟

摘 要:该文以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为主线,围绕防火林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林带设置、林带营造与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论述,为生物防火林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森林防火;木荷;防火林带;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3-02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居森林病害、虫害、火害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是21世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多年来,我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森林火灾频发,给当地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据资料显示,山东省仅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发生11起典型森林火灾、安徽安庆市大龙山森林公园2014年1月24日连续发生16处火情。

含山县丘陵、岗地面积21 433hm2,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代表性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檞栎、枫香、化香、黄连木、山合欢、山胡椒、朴树、铜钱树、竹叶椒、榔榆、构树、榉树等。根据《含山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09-2020年)》,到规划期末,森林覆盖率由现有的18.0%提高到18.3%以上,林地面积调整到25 493hm2。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一批林业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日益达到改善。然而,全县森林火险隐患仍然存在,如何预防森林火灾一直是各级政府备加关注的课题。实践证明,利用生物之间的差异性,建立生物防火林带,可降低森林自身的燃烧性,发挥森林阻火、隔火、断火、缓火的天然屏障作用。笔者通过对各地应用的防火树种调查,结合树种对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认为木荷(Schima superba)最适合作为含山县防火林带主栽树种。为此,本项目拟以木荷作为主栽树种,科学构建生物防火林带,意在有效阻断森林火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1 含山县构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针叶林及杨树比例较大,森林火险隐患由来已久 含山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人工大面积栽植以马尾松、黑松、外松、杉木等针叶林为主,国家公益林8 000hm2,其组成树种多为松类及天然次生林,多分布在国营林场和生态重要区域。按树种划分杉木占6%,松类(马尾松、外松等)占42%,阔叶类杨树种占5%。由于松杉针叶树种比例较大,油脂含量高,且林分质量差,极易着火;每到5、6月份,杨树就会出现很多飞絮,既增加清扫负担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杨树花絮飞舞,在气流的作用下往往堆集在一起,遇气温干燥,行人乱丢烟头随及就着火,还有一些玩童觉得好玩,用打火机点飘洒一地的杨絮,极易造成火灾。如2010年5月乌鲁木齐杨树漫天飞絮险酿火灾、2013年安徽淮北地区也发生杨絮火险等。此外,在林区境内村庄分布密集、林道纵横穿插,加之,流动人口活动平凡,野外用火来源复杂,阻火隔离带网建设滞后,易引发森林火灾。因此,有必要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系数。

1.2 木荷耐干旱瘠薄,天然更新能力强,是含山县适生树种之一 木荷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喜酸性肥厚土壤,生长迅速,自然分布在我国南部、东南部和中部,垂直分布在200~1 200m中、低山地和丘陵下部或坡麓。种子扁平、具翅,小而轻,千粒重约10g,随风能飘播60~100m,天然下种更新。而含山县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1 011mm,年日照时数2 102h,无霜期235d,丘岗地多为黄棕壤,土层厚约30~100cm不等,酸性土壤分布广,非常适宜木荷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栽植木荷成活率高,防火林带功能易发挥,没有任何生态风险。

1.3 木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防火效果好,是火防林带建设的理想树种 木荷属常绿乔木,叶厚且量大,鲜叶含水率达52.14%,着火点高达450℃,油脂含量仅6%。与松杉类相比,含水量大,着火温度高,热值小,灰分含量多,不易燃烧,特别在中、幼年时期比较偏阴,冠幅窄,枝叶繁茂,林带郁闭成林后,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当山林大火向林带冲击时,木荷林带便能削弱火势或熄灭林火,并且阻止山林大火的蔓延[2]。其树叶即使被烧焦,整树不致烧死,第2年又可萌发新叶。同时林带内光照少,湿度大,温度低,林地无杂草或甚少,能阻隔地表火蔓延,是营造防火林带的首先树种。覆盖面大,树下杂草少,林带郁闭成林后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与松类混交能阻止松毛虫的扩散与暴发性成灾。针对含山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选择木荷作为当地防火林带建设的当家树种,理所当然。

2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构建与管理技术

2.1 林带设置 根据含山县各林场自然地形、地势、森林防火需控制的面积等情况,结合林带与河流、湖泊、道路等自然障碍阻隔带,形成具有防火能力的闭合网络,考虑到防火效果最大化,围绕目标森林应考虑设置主防火林带、副防火林带、田边防火林带3种林带,从含山县境内森林资源特性来看,防火林带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杉木等,火灾一旦发生,多为林冠火,而构建防火林带时,必须考虑其既防地表火,又防林冠火。这就要求林带宽度设置上必须达到最低规格(表1)。

2.2 林带营造 木荷防火林带设置由于线长面窄,地况复杂,荆棘杂草遍布,造林前必须进行林地清理,可在机械、人工割灌、挖除的同时,借助化学除草剂灭草挖穴营造防火林带。为了充分发挥林带的防火功能,可与造林同步进行,块状整地,挖穴规格依立地条件而定,Ⅰ、Ⅱ类地位级穴规格为40cm×40cm×40cm,Ⅲ类地位级为60cm×40cm×40cm。立春苗木萌芽前选用Ⅰ级苗栽植,行株距1.5m×2.0m,或2.0m×2.0m。栽植时要求,注意保护好细根,尽量不伤根、不伤皮,随起、随运、随栽,根舒、打紧、栽正、扶直等。

2.3 林带管理 木荷速生期来得较早,造林1个月后,除需进行除草、松土、培土、补植(第1次)外,还要施1次促根肥,施尿素150g/株,采用半环状开沟(深15cm左右)埋施方法,使肥均匀施于沟内,然后覆土。第2次在秋末冬初进行扩穴施肥,施复合肥250g/株。2a以后,每年垦复2~3次,同时,结合垦复时每次施复合肥500g/株。对于木荷根际的潜伏芽应适时去萌除蘖。一般连续抚育3~5a,林带上的木荷达到完全郁闭。然后,每年或隔年在防火关键期前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可采用乔、灌2层培育法,即上层为木荷林,下层把木荷培育成灌丛林,上层木荷林要进行去萌修枝促进高生长[3]。

3 小结与建议

(1)含山县丘陵、岗地、平原兼备,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类型形成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不同环境因子。从森林防火的角度,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对营造林进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合理区划林业的不同区域,科学地筛选主要适生树种(品种),提供系统的营造林配套技术措施来保障森林安全。

(2)木荷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在含山境内的丘岗、平原、水土流失区或石砾裸露的砂砾地均能正常生长,营造木荷防火林带能起到保水、保土、保肥作用。且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比一般针叶树长得高、长得快,营造木荷林带是一项投入最少,发挥防火功能时期最长,最经济的防火措施之一。建议可全县推广应用建设木荷防火林带。

参考文献

[1]胡海清.森林防火[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9:117-123.

[2]林沐恩.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6):71-72.

[3]林中大,付海真,练丽.木荷防火林带效益初探[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2):53-55.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木荷推广应用森林防火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已经谁备好了
修剪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及通径分析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关于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木荷苗不同年生移栽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