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

2015-06-22 12:08罗向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樟子松

罗向军

摘 要: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在榆林市的毛乌素沙地大面积栽植樟子松抗旱林区,以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该文从种植环境的选择与土地准备、樟子松苗木的选择、幼林栽植、林后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4-02

毛乌素沙地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本地区的抗旱造林与陕西和内蒙古人民的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和地方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林栽植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在经济、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了较大的支持。经过工作人员的长期实践,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认为营造毛乌素沙地生态林适合栽植樟子松等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营造林栽植的成活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笔者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1 毛乌素沙地自然概况

毛乌素沙地大部分的面积在内蒙古地区,有一部分与黄土高原接壤,属于榆林市管辖。此地区四季鲜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封冻期较长,春季气温不稳定,有时会出现降雪现象,降水量相对较多,较为适宜种植植物,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所以亟待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黄土高原与内蒙古的过渡地带,毛乌素沙地植被和土壤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点,此地区的植树造林对2个地区生态的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 樟子松特征特性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属常绿乔木,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侧根分布较深且向四周伸展,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抗风耐寒性强,树干挺直高大、树形美观、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枝干茁壮、水分蒸发少,角质层比较发达、密度小且气孔深陷,能够有效地束缚水分;叶绿素的含量较高,积累干物质较多,树皮粗厚呈黑褐色。作为抗旱性较好的树种之一,其适生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在土壤贫瘠、土质沙化、土层较薄的地方生存,不适宜在过渡潮湿或积水的地方生长。樟子松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也可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存,生长速度较快、材质好,抗逆性较强,同时存活寿命较长,一般可以达到150~200a。植株在5a以前的生长速度缓慢,6~10a进入快速生长的旺盛期。在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种植,可以避免由于频繁更换植株和养护管理树木带来的大量劳动,同时还能持久保持防风固沙效果,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樟子松的木质较好、木质硬、纹理直、木纹清晰,可用于建筑、船舶、家具家居等用材,是主要的速生用材、防腐木材,多用于防护绿化、园林观赏、水土保持、固沙造林等。树干可提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同时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作牲畜饲料。

3 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

3.1 栽植环境的选择与土地准备 在樟子松抗旱林营造之前,应首先对毛乌素沙地的种植区域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分布,根据地势走向、地质地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营造林修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樟子松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在选择地块种植时,应尽量挑选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在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不能造林。对于土地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栽植区,在栽植之前可进行优质有机肥的施加,对其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结构,以保证养分供给,同时增强蓄水保墒性能。在准备造林的之前,应提前1a对土壤进行整理。由于沙地的面积较大,不宜全面修整,可采用带状进行逐条翻整。固定沙地是毛乌素沙地种植抗旱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可以将沙地以带状局部整好,做好保护带,并适量保留杂草,以保持土壤、涵养水源。

3.2 樟子松苗木的选择 樟子松在苗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营养钵大苗,因为此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风沙大且水资源较少,而营养钵大苗抗旱能力较强,可以避免流动性沙丘或半固定沙丘导致的幼苗沙埋、沙割、沙打及风蚀等危害。当幼苗受到各种危害的时候,应及时采用搭设障蔽的方法进行保护,对于沙埋现象应及时扒除浮沙,避免由于沙埋时间过长导致的死亡。因此,大苗种植可以降低抗旱林的死苗率,同时选择大苗可减少幼林的铲趟抚育和间伐抚育,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劳动、降低成本,还能避免在抚育过程中对幼树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保存率和成林率。同时要注意苗木运输过程中对苗木的保护,确保营养钵的完整性,确保营养钵始终湿润,避免暴晒。

3.3 幼林栽植 栽植前,要根据营养钵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年龄和苗木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株间距,根据立地条件、栽植目的、树种大小、培育技术等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实现抗旱造林的最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采取相应的栽植方法,可选择穴植法、隙植树法等。由于毛乌素沙地造林面积较大、地势较为平坦,单纯人工造林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选择林区开设防火道路进行半机械化造林,此种种植方式效率高,面积大,节省人力、幼苗成活率较高,此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工程造林。为了确保造林成活率,避免苗木失水现象发生,一是在栽植之前应提前2d进行苗床灌足底水;二是随起随运,确保营养钵的完整性,确保营养钵始终湿润,避免暴晒;三是对运到造林地的苗木应及时栽植;四是对运到造林地未及时栽植的苗木视情况进行补灌;五是栽植后应浇透定根水。同时造林时应适当深栽,并在坑内撤掉营养钵。栽植深度一般大于40cm,以增强抗旱能力。植苗回土时,要沿坑臂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影响成活率。栽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此时栽植的苗木生长速度较快,温度也较为适宜。只要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统筹兼备,就能解决土壤干旱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3.4 林后管护 栽植后林区的管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适当进行抚育以促进林木生长。要定期进行检查,对死苗、小老苗、病弱苗及时进行补植;在选择苗木时尽量选择比原来树苗较大的苗木,并注意株行距。在定植2a后,要每年进行除草,并做好看护工作,避免动物、牲畜等对树木造成的危害。

3.5 病虫害防治

3.5.1 冬季防治幼虫 冬季害虫多以卵、幼虫、茧、介壳虫的方式存在,容易在土壤、枯枝、杂草、树皮、树干、落叶以及裂缝处藏匿,到了春季变成大量的成虫危害树林,因此要在冬季时对林区进行杀菌消毒,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同时进行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苞、刮除越冬蚧虫、涂白等,以杀死树干上越冬的病虫;对土壤进行翻耕晾晒,及时做好全面的虫害越冬防治工作。

3.5.2 其他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常见的病害有松针锈病、烂皮病、落针病、红斑病、瘤锈病、疱锈病、红疣枯枝病、窒息病、枯梢病等。主要虫害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油松球果螟、松沫蝉、松大蚜、松树红蜘蛛、褐幽天牛、小灰长角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大树蜂、松球蚜、松毒蛾等。林区工作人员应根据这些常见病虫害出现的症状及时进行综合防治,根据发病情况判断用药量的大小,确保林分健康,发挥森林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怀彪,潘鹏,高保山.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11):70-73.

[2]刘海鹰.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4):18-20.

[3]赵晓彬.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4]刘生权.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赵晓彬,刘光哲.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9):15-17.

[6]康宏樟,朱教君,许美玲.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7):30-3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樟子松
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要点探究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综合分析
樟子松树种播种育苗及营造林技术研究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冀北山地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