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林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策略探析

2015-06-22 12:10陈基泗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建宁县可持续利用林地

陈基泗

摘 要:建宁县是闽北山区主要的林业县,对县域范围林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是确保林地高利用率和防止林地浪费的重要举措。该文从林业建设需求的重点生态工程和产业工程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思路,同时从优化林地结构的角度阐述了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措施,为建宁县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制定林地利用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宁县;林地;可持续利用;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7-02

建宁县是福建省重要的林业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大,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0%左右。为充分贯彻国务院提出的“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同时尽最大潜力发挥林地的作用和提高林地生产力,需要对林地可持续利用进行有序规划。林地利用规划应坚持因地施策、地尽其力、持续利用、保障重点、优化结构、科学经营的原则,以提高林地效益,培育资源为中心,以“打造省会后花园”为指导目标,促进建宁县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规划

1.1 强化“四绿”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以“绿色屏障、绿色县城、绿色镇村、绿色通道”为主旨的“四绿”工程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保持森林覆盖率不下降,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努力把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县。

1.2 加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林业局批准,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依照批复先后编制完成了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二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保护区能力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分别于2007年7月、2009年7月、2010年7月获批。在规划期,重点加强保护区管理能力、完善管理机构,加强科研宣教事业、与各类自然保护组织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保护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生物资源、原始的自然景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1.3 强化林业资源保护 加大对林地尤其是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将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各级部门年度考核责任目标,全面落实生态管理保护责任,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生态公益林监测与评价管理系统;明确区域生态定位目标,强化水源保护,积极建设水源涵养林,在局部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将林业资源保护放到更重要的地位。

2 林业重点产业工程规划

2.1 速生丰产林基地 以培育一般用材为主要目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轮伐期较短的集约人工林。重点以南方红豆杉、桉树、马尾松良种、杂交松或柳杉等速生树种为主。规划至2020年,全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29 068.04hm2。按林地质量等级分:Ⅰ、Ⅱ、Ⅲ、Ⅳ、Ⅴ级林地的面积分别为6 884.2hm2、15 177.66hm2、6 354.48hm2、

6 354.48hm2、466.65hm2、185.05hm2,分别占本工程面积的23.7%、52.0%、21.9%、1.6%、0.6%。

2.2 生物能源林 目前我国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林木主要有3类:木质燃料资源、木本油料资源、木本淀粉类资源。2010年已完成2 000hm2无患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十二五”期间将推动生物能源专业园区建设,规划至2020年,全县大径材基地面积354.78hm2。按林地质量等级分:Ⅰ、Ⅱ、Ⅲ、Ⅳ、Ⅴ级林地的面积分别为0、91.55hm2、175.86hm2、14.85hm2、75.52hm2,分别占本工程面积的0、25.8%、49.6%、4.2%、20.4%。

2.3 丰产竹林 建宁县是三明市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县,毛竹面积较多,但仍有部分毛竹林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低下。在新时期,要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积极建立竹林培育示范片、竹林培育示范户,提高毛竹的立竹数、培育大径竹,加大低产竹林改造和竹种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由量扩张向质的提高)。规划至2020年,全县大径材基地面积7 145.79hm2。按林地质量等级分:Ⅰ、Ⅱ、Ⅲ、Ⅳ、Ⅴ级林地的面积分别为1 471.14hm2、4 296.45hm2、1 363.14hm2、15.06hm2、0,分别占本工程面积的20.6%、60.1%、19.1%、0.2%、0。

2.4 木本油料林(油茶)基地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引进高品质油料林种,研究栽培工艺和生产开发技术,进行提炼工艺、理化和燃料特性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为木本燃料油转化生物柴油提供原料和技术上的保障。目前,建宁县已被列为全省首批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油茶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规划至2020年,全县大径材基地面积6 376.71hm2。按林地质量等级分:Ⅰ、Ⅱ、Ⅲ、Ⅳ、Ⅴ级林地的面积分别为1 870.18hm2、2 914.52hm2、1 323.53hm2、263.78hm2、4.7hm2,分别占本工程面积的29.3%、45.7%、20.8%、4.1%、0.1%。

2.5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坚持科技攻关,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依托上级资金、科技等方面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前期检验的基础上,加快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示范基地项目—黄桃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黄花梨产业进行深加工,培育、扶植优势产业,增加林业附加值。

3 优化林地结构的主要措施

严格控制征占用天然林地,禁止采伐原始林、生态重要地区天然林,加强对天然林的科学保育,基本保障现有比例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以建设自然保护小区为契机,加强生态脆弱区林地及重点公益林地采用封育等近自然培育和经营措施,推进形成天然林生态系统;在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复层、混交、异龄林,盖上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建立森林资源台账,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规划好分区,做好各分区面积、林种、主要树种、郁闭度、生长量等因子的统计;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有效落实;严格控制人工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其它农用地;加强与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选择适宜的经营措施,实行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培育速生丰产林、生物能源林、丰产竹林、木本油料林,可适度减少人工林地。同时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提高林地质量。

对针叶公益林,在符合公益林管理规定下采取抚育间伐,补植阔叶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对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其它公益林地,实行封育管理,辅以人工补阔,调整树种结构,促进郁闭成林。规划期内,适度降低针叶林纯林比例,提高阔叶混交林比例,合理调整树种结构。

加强对林地砍伐的规范化管理,适度减缓现有林木砍伐速度,延长过熟林的供给能力;引进优质林中,加快培育幼苗,采用科学的抚育、管理方式,依据林分的健康状况、疏密情况、树种结构,选择卫生伐、生长伐、透光伐、疏伐等抚育方式,提高幼苗成活率,及时补充成熟林、过熟林,优化乔木林林龄结构。

加强自然保护区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公益林抚育管护,采取封育、补植等措施,促进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更新郁闭成林。到2020年,防护林面积为35 289.31hm2、特用林面积为7 198.43hm2;加强抚育管护,及时更新造林,营建重点商品林基地。到2020年,用材林面积为56 572.55hm2;依据产品市场需求情况,挑选优质苗种,大力发展经济林,面积为13 198.57hm2。规划到2020年,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结构比分别调整为25.7∶5.2∶41.2∶9.6∶0.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建宁县可持续利用林地
一张雪糕纸
建宁县举办2021年就业创业政策培训班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建宁县全力打响交通建设攻坚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析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建宁 建宁县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