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面警示”深化“三严三实”教育
——澄迈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2015-06-23 12:44杨思涛
今日海南 2015年9期
关键词:正确对待权力党员干部

□杨思涛

以“反面警示”深化“三严三实”教育
——澄迈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杨思涛

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澄迈县委十分重视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显著成绩,群众反映举报问责党员干部的信访量连续下降。澄迈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从中吸取教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深刻剖析案件原因,切实做到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2012年以来,澄迈重点查办了五大类案件:一是涉嫌受贿犯罪的案件;二是贪污挪用资金犯罪案件;三是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四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五是非职务犯罪案件。司法机关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案件共计32件38人。被查处的对象职务大到县领导,小到村干部,既有单位“一把手”,也有单位副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民生领域违纪违法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案件教训十分惨痛,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信仰动摇,党性不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认识哲学,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把权力当成捞钱捞物的工具。

解说员在澄迈县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为参观者讲解

二、无视法纪,为所欲为。遵守党纪国法是为官从政的“底线”。党纪国法是无情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你职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无论曾经从事或者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都会受到严厉惩处。

三、拒绝监督,独断专行。能否正确对待监督,是检验干部是否德才兼备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一名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标准。权力不受监督,必将导致腐败,干部拒绝监督,迟早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这不仅是坚强党性的表现,也是对自身最大的保护。只有自觉接受监督,才能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四、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才不会在这上面犯错误。

五、贪婪无度,心存侥幸。人总是有欲望的,如果不自我抑制就会无限膨胀,由起初的不安,到为所欲为,明知早晚会东窗事发,却以“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来宽慰自己,忘记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古训。在党纪国法这个问题上心存侥幸,最终换来的只能是自食其果。

六、交友不慎,误入歧途。社会上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为了谋取不当利益,千方百计要给干部送钱、送物、送美色,并不是他们对干部有什么特殊感情,把干部当作他们逐利的工具,因此,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否则,讲亲情错了位,讲友情变了味,最终将为亲情、友情所累。

这些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教训深刻,发人深省。党员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汲取案件沉痛教训,切实做到恪尽职守、严格自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干部与腐败分子之间,并没有天然屏障,稍有放松、懈怠,就有可能滑向腐败的深渊。为拒腐防变,要做到“六个正确对待”。

一、要正确对待权力。如何正确使用权力,是对每位党员干部最现实的考验。大家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首先,权力是一种责任。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考虑后事过多,导致工作没有锐气,班子没有活力,这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委书记、部门负责人,要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在任一届就要实干一届,在任一天就要负责一天。其次,权力是一种奉献。权力是群众给予的信任,是组织交付的重托。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应尽的义务也就越多,需要奉献和付出的也就越多。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权力与奉献的关系,不能只片面地强调自己的付出和奉献。再次,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既可以成为为群众服务的工具,也可以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既可以促使人奋发努力,也可以诱发人腐化堕落。掌权要作为,用权需谨慎,决不能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弄权心态,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

二、要正确对待金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那么,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做到为政清廉,不为金钱所腐蚀呢?一是取之有道。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各种各样的挣钱机会,党员干部绝不能不讲规矩,乱了阵脚,必须要坚持“两条标准”:第一条,要坚持政策标准,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行事。第二条,要坚持道德标准,绝不能唯利是图、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句话说得好: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平稳的生活、社会给予的荣誉、细水长流的收入,就是对党员干部奉公守法的最好回报。二是用之有度。“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亩,日食三餐”,要正确对待金钱,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花钱不能没有节制,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三是用之有益。正如有人说的,金钱可以买得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庭;可以买得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可以换得一时享乐,但换不到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所以,能赚钱是真本领,会花钱则是大智慧。澄迈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民生支出的需求很大,必须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要正确对待法纪。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从政“底线”,党纪国法是不能逾越的红线。法纪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带电的“高压线”,绝不可越雷池半步。一是法有禁止不可为。这是底线,决不能违法乱纪。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纪律观念、组织观念,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努力形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二是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对澄迈、对本单位发展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为了澄迈的发展,要敢于担当、敢闯敢试。要坚决克服怕出错、不求新的思维定势,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寻求工作的突破,努力使各项工作都有新起色、新变化。当务之急就是以乐东为榜样,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拆除违法建筑、整治非法采砂、推进殡葬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等工作。

四、要正确对待工作。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干部的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不少同志产生了求稳怕乱、为官不为、不干事不担当的思想。之所以会有这种思想,根子里还是工作观、事业观出了问题。对待工作,要摒弃三种思想:一是摒弃挑肥拣瘦的思想。有的干部工作还没做,就先张口要钱、要人、要政策,对已经明确的工作讨价还价。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岗位没有肥瘦轻重之别,下一步要重点整治那些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作为的行为,引导广大干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二是摒弃不敢担当的思想。“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困难挑战面前,回避矛盾就是失职。当前是澄迈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瓶颈日益凸显。大家要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意识,尤其是在一些大事、难事、要事、急事上,要学习乐东经验,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啃硬骨头,干出一番成绩,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期望和群众的重托。三是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面对复杂的社会舆情、众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巨大的信访维稳压力,有的干部产生了消极怠工、得过且过的思想。这种思想对澄迈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必须坚决克服。

五、要正确对待生活。生活态度和廉洁自律紧密相关。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就等于有了犯错误的通行证。关键要做到“三戒”:一是戒享乐。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增强进取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要多在工作上出成绩,少在生活上比待遇,多在工作上超标准,少在生活上讲享受;要以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创造一流的业绩中体现自身价值。二是戒奢靡。要牢记“山珍海味败肠肚,青菜豆腐出健康”,学会简单地生活,养成朴素的生活方式,不讲排场,不比派头,不好面子,不摆阔气,确保自觉始终行进在正确的人生航向上。三是戒庸俗。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要在工作之余,多读书学习,多锻炼身体,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

六、要正确对待亲友。要做到讲亲情不能错位,重友情不能变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权力来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徇私枉法。一要纯净亲情圈。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坚持严格要求才是真爱,对自己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要加强教育,使他们树立普通人的心态和作风,不耍特权,不揩公家的油,不沾自己的光,坚决防止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或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取私利。二要纯净朋友圈。要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防止利益甚至铜臭渗透到友谊中,使友谊变质;要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三要纯净同事圈。对自己的同事特别是下属,在关心的同时,也要清楚其缺点和不足,不能因私情乱公事,不能以义气犯原则,不能受关系所左右,防止形成利益小集团。对一些处心积虑“精神贿赂”的人要明察秋毫,坚持立场,是非清楚,警惕被拉拢、被同化、被腐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到从严管理、正风肃纪

澄迈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澄迈要以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切实筑牢思想防线。一是理论上要清醒。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握精髓,领会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二是政治上要坚定。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为官上要清白。对党员干部而言,廉洁是底线,做到是应该的,更是必须的。要算明白账,干部一旦贪污腐败,无论是算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还是算亲情账、健康账、自由账,都得不偿失。要摆正心态,做到谨慎用权、堂堂正正,不能既想着当官,又想着发财。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赢得口碑,树立形象。

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澄迈县已建立了不少好的制度,但是很多制度,还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下一步,既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更要加强责任追究,决不能使制度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二十条规定、县二十二条规定精神,着力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真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无论是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工作还是澄迈加强反腐败、廉政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党对领导干部的培养付出了很多,任何一个干部出问题,都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警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党员干部少犯错、少出问题。另一方面,要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受追究”的原则,严格执行党员干部问责规定,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肃查纠政令不畅、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懈、办事推诿扯皮、服务态度恶劣等突出问题,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事实证明,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干部拒绝监督,迟早要出问题。全县上下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查找在党员干部监督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一要强化党内监督。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要着重加强对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的监管,继续抓好“三审一查”,完善监督措施,健全监督体系,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坚持群众路线,责任心下沉,整治乡镇“走读干部”,启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工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通过机关干部下基层,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真心接受群众监督。三要强化社会监督。纵深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公开权力清单,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坚定不移地惩治和预防腐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切实让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要抓早抓小。健全廉政教育、诫勉谈话等机制,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小毛病发展成大疾病,这是对干部的最大爱护。二要有贪必肃。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让一切腐败分子和腐败问题无处藏身。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三要举一反三。健全案件剖析机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堵塞漏洞,真正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按照省委的要求,澄迈于2010年率先在老城镇检察室设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抽调了县检察系统部分优秀干部到检察室工作。今后,澄迈将继续把老城镇检察室的工作做好、做实,用澄迈发生的案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四要落实责任制。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落实班子成员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履行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牢记组织重托、群众信任和职责使命,引以为鉴,吸取教训,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行动,为推动澄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澄迈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正确对待权力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疫情当前,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奔跑吧,天道酬勤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正确对待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创新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民营金融权力榜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