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讨论的发展及不足

2015-06-23 03:17邓学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教语文课程文本

“真语文”讨论自2012年开展以来,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广泛重视,也取得了相应成果。纵观三年来“真语文”的讨论,笔者发现,其发展经历了从表层的概念讨论到失真原因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思、真语文目标追求的确立再到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的“真语文”理论体系的建构。

一、2012年“真语文”的初步提出

2012年,“真语文”的提出以及概念的讨论。

2012年11月23—25日,全国小学语文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在福建泉州市举行,根据活动理念,《语言文字报》、《语文建设》联合全国32所学校发表《聚龙宣言》,并在2013年的栏目中推出“真语文”大讨论。聚龙宣言倡议:“语文教学最该真实、真诚、真情、真切,让我们本本色色教语文,认认真真教语文,使语文回归本真状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黄玉峰在《追求“真语文”》一文中讲述自己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历程,并提出真语文概念,并指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应该成为“真语文”的核心,“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一切真实的体验,让学生通过精读和泛读等方式从文本中陶冶性情,掌握能力,这是“真语文”与“假语文”的分水岭”[1]。在整个“真语文”讨论提出的初级阶段,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真语文的概念的讨论上,并沿着所定义的概念和倡导的方向向前发展。

二、2013年“真语文”的发展

进行“真语文”失真原因的分析,并在“真语文”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追求等方面进行集中论述,使得“真语文”的讨论由点及面展开。

(一)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失真原因分析

董蓓菲在《认识失真与行为失范—真语文的现实困境》中认为“现行语文教育在识字教学领域存在“多认少写”的策略错误,以及在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体系中,难寻觅认知策略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信息”[2]。这是对“真语文”失真的原因在教学行为上的剖析。赵振翔在《语文课堂教学应去伪存真》中指出现行语文教学缺乏规范性问题,如“语文教学注重预设,忽视动态生成;教学内容混杂,教学流程随意等”[3]。孙绍振《真语文拒绝“伪对话”》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费时费力的满堂问和在“自主、合作、探究”背景下随意生成的伪对话两大恶习[4]。以上从教学领域、课堂动态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语文教学失真的原因上,董旭午在《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失真》[5]中认为,第一是教学主流应试化。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第二是课改目标人文化。新课标中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语焉不详,指导不明;第三是教师素质平庸化。第四是教学研讨形式化:公开课包装化、公开课形式化等。作者从新课标的不足到语文教学的应试化,从教师素质平庸到语文评教的形式化都进行了分析,应该说作者的原因分析切中了当前语文教学的要害。

(二)语文教学方式的真追求

在教学方式上,学者倡导慎用多媒体资料,语文教学要专注语言文字学习这一根本,正确解读文本,并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这应该是语文教学需要拥有的常态。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方式应该从语言文字之实到文本解读之真,再到语文学习之规律入手,这才是“真语文”的“真教学”。如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认为语文教学一味依赖教学手段(如音像资料)的潮流,随意嫁接入课堂,表面上使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实质上干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品味和推敲[6]。黄厚江《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认为真语文应该倡导本色语文教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以语言活动为主,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7]。王书月《真语文课堂应根植于生活》认为真语文应该根植于生活,融入语文。在日常教学中巧妙链接日常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8]。林珊《探求文本解读之真义》认为真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的是文本解读之真,文本解读包括文本本身、文本理解、文本意义建构以及文本解读的视角之真实[9]。

(三)“真语文”的教育目标之“真”

对“真语文”的目标追求,学者们不约而同地都赞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观点,从语言文字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养成健康独立的人格特征,这不仅是“真语文”的目标追求,这本来就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如王尚文在《语文课程与语文品质》中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教学的内化和外化。语文教学核心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课文,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语言表达的习惯[10]。这是从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入手确立真语文的目标。王旭明《让语文回到起点:姓语名文》认为语文课需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和自由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11]。这是从学生的语文表达习惯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吴格明在《语文教育应旗帜鲜明的倡导逻辑理性》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理性有利于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教育中的众多问题[12]。黄厚江《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应该是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13]。

三、2014年“真语文”讨论的理论建构

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的“真语文”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及语文评教的初步提出。

“真语文”的讨论从2012年的概念提出,到2013年对问题和教学方式的剖析以及目标的定位追求,2014年的真语文讨论向纵深方向继续迈进。对真语文的讨论,语文教育研究者从学术理论的角度进行真语文的理论构建。学者从语用学的观点出发提出重建语文课程知识的问题,如荣维东《建设真语文的语用知识基础》认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教学问题,实质上是课程问题,尤其是背后所依据的语言关和语言学基础。其提出的语用学是研究具体语境中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学科,他认为现行我国语文课程知识内容陈旧、观念落后、课程知识概念与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14],所以应更新语文课程知识。继而,作者在其另外一篇文章《确立语用目标,建构语文教育新体系》中提出了自己的语用学主张,其所涉及的基于语用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是指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是语用能力,语文课程主体内容是语用知识,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是语用实践[15],这是对“真语文”讨论的理论框架的一种建构。

“真语文”的讨论已涉及到语文教学的主要方面,但是评教这一领域的讨论似乎才刚刚起步却已夭折在摇篮中。在“真语文”的讨论中,对“真评教”的阐释寥寥无几。如李彬在《真语文,需要真评课》一文中对语文的假评课现象进行了痛斥。作者认为,倡导真语文,需要勇气剥蚀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华而不实的评课外衣,只有真正面对现实评教的作秀行为,不假装、不做作,才叫“真”评教[16]。在现行的语文教学背景下,真评课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这不应该被回避和忽视,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改革而不触动评教,那么“真语文”讨论无疑是旧瓶装新酒。

四、对“真语文”讨论的反思

尽管学术界对“真语文”的讨论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某些不足:

一是真语文讨论缺乏对语文教师素养提高的要求。“真语文”的讨论中对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在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时,却忽视了真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个体而言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由于地区差异和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语文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真语文”的讨论在理论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实践的需要,但是理论的高高在上需要一群素养较高的语文教师来实践,也就是说真语文的讨论成果需要依靠语文教师的教学来落实和贯彻,那么,怎样贯彻“真语文”讨论中所提到的理念?怎样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在这场讨论中应该进行哪些转变?语文教师在这场讨论后在教育素养方面应该做出怎样的变化?在这些方面,相应的真语文讨论少之又少。

二是真语文讨论缺乏对“真语文”和应试教育(考试)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协调或者平衡的说明。真语文在分析语文失真原因时提到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抹杀和无视。因此“以考定教”的观念必然会让语文失真,然而真语文在讨论中却缺乏对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如语文考试试题的命制需要有所改变等建议。也就是说,在“真语文”的讨论中,对应试教育(考试)导致“真语文”失真的原因分析只是浅尝辄止。应试教育无法回避,但如何在真语文纠偏与应试考试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这是需要也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考试试题的命制都能像真语文所倡导的要求那样做的话,也许将不存在以上的问题。“以考定教”不是“真语文”失真的本质原因,但却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试题命制思维和题型以及知识点的转变是一个缓慢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是真语文讨论的理论和实践范围还缺乏对学生这一主体的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堂好课除了教师的发挥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在“真语文”的讨论中,教师如何真教,学生如何真学,评课如何真评,这三者缺一不可。而在真语文的讨论中,更加注重“真教”,忽视了学生的“真学”,忽视了评教的“真评”。这就相当于一架三个车轮的马车,除了掌握方向的那个轮胎完好无损外,后面两个轮胎支离破碎、四分五裂,这样的马车如何能走远?并且,在现行的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认为上不上语文课和语文成绩没多大关系。甚至有学生断言,哪怕一个月不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也不会差。在真语文讨论的背景下,学生应该怎样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生如何做到“真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该如何学习语文?在这方面相应的论文阐释得很少。

四是真语文还缺乏对教学评价的阐释或者纠正。教学评教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真语文”的讨论中,参与者多从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出发,忽视了语文教学评教中存在的华而不实和作秀包装等问题,对评教的讨论似乎点到为止。没有评论对原有的语文教学评教进行剖析和触动,难道原有的教学评教就没有问题吗,还是说原本就不重视语文教学的评教问题?现实的做法和讨论似乎更注重教学方面。与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不如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揭示和探索,需知语文教学评价的完善会促进语文教学更好地发展。

五是“真语文”讨论对新课标是否起到一种补充或者说明的作用?相对语文课程标准而言,“真语文”的讨论更具有实践价值。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和内容阐释不清,指导不明,而“真语文”的讨论价值在于其讨论触动了现实的语文教学问题,出现了怎样的问题,随后便会形成相应的讨论,继而在实践中会得到落实。可以说“真语文”讨论是对现实语文状况的一种纠偏和矫正,所以就此而言,其实不应该存在“真语文”“假语文”之争,因为问题的实质都指向语文教育,“真语文”的讨论实质上还原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状况下,该如何改进语文教学中的“包装”和“作秀”行为,从而使语文教学走上正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玉峰.追求“真语文”[J].上海教育,2012,(03).

[2]董蓓菲.认识失真与行为失范—真语文的现实困境[J].语文建设,2013,(10).

[3]赵振翔.语文课堂教学应去伪存真[J].语文建设,2013,(02).

[4]孙绍振.真语文拒绝“伪对话”[J].语文建设,2013,(07).

[5]董旭午.高中语文教学缘何失真[J].语文建设,2013,(10).

[6]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04).

[7]黄厚江.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2013,(05).

[8]王书月.真语文课堂应根植于生活[J].语文建设,2013,(07).

[9]林珊.探求文本解读之真义[J].语文建设,2013,(10).

[10]王尚文.语文课程与语文品质[J].语文建设,2013,(10).

[11]王旭明.让语文回到起点:姓语名文[J].语文建设,2013,(01).

[12]吴格明.语文教育应旗帜鲜明的倡导逻辑理性[J].语文建设,2013,(08).

[13]黄厚江.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J].语文建设,2013,(05).

[14]荣维东.建设真语文的语用知识基础[J].语文建设,2014,(04).

[15]荣维东.确立语用目标,建构语文教育新体系[J].语文建设,2014,(02).

[16]李彬.真语文,需要真评课[J].语文建设,2014,(07).

(邓学燕  西南大学文学院  400715)

猜你喜欢
评教语文课程文本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