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研究

2015-06-23 01:22李章琼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文/李章琼

关于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研究

文/李章琼

幼儿游戏教学既是儿童的主观发展需求,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客观结果。这两者统一于儿童发展的同一过程,并同时实现。因此针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应当在符合其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基础上开展。本文根据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从游戏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实现途径。

幼儿游戏;教学价值;实现途径

游戏教育主张最早由学前教育之父福录贝尔提出,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被证实其对幼儿发展潜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分析,推动儿童去游戏的内因最根本源于幼儿自身的需要,其中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肯定多方面内容。从游戏的教育价值意义来看,游戏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组织好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并且从我国已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游戏列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中不难看出,游戏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进行的科学教育。

一、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

(一)促进幼儿整体认知发展。首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具体物件的触摸能促进其感知能力的生成,并通过不断刺激多方位的感觉器官来进一步感知周围环境。例如在对水和沙子的触摸中体会潮湿和干燥的区别,在玩积木的过程中,逐渐对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其次,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不断观察、聆听、移动和触摸的过程其实是观察力、判断力和注意力的培养过程。例如幼儿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操作便能逐步建立起力的大小跟汽车速度之间的关联性,这一思维关联的形成正是今后系统思维构建的基础。最后,游戏对幼儿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激发作用。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当幼儿处于游戏情境中便自然而然进入到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团结协作的过程。一个游戏的形成需要一个集体的共同参与,幼儿能在游戏环节中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的开展,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便得到锻炼和发展。例如“打电话”是小班游戏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游戏项目,教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注意运用礼貌用语,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准确表达谈话内容和自我情感,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幼儿情绪调节。通过教学观察不难发现,游戏环节往往是幼儿们进行情感表现的重要方式。通常幼儿都会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之中,从中展现自己的“真我”本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将游戏作为幼儿情绪状态的“晴雨表”。此外,游戏还是缓解幼儿紧张情绪的有效手段。通过游戏在设定时在具备趣味性的同时都一定的难度设置,幼儿便可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儿对陌生事物的畏寒和害怕的心理。

二、当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指导性过强。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环节中充当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却将引导者误认为是指挥者,在游戏环节中随意地限制幼儿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或是采取强硬的态度对对幼儿活动进行全程指导。此外部分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将游戏任务化,例如要求幼儿必须完成某项游戏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游戏活动。这种僵化的游戏教学模式不仅引起幼儿的厌烦心理,更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促进作用。

(二)游戏教学流于形式,模式单一。虽然大多教师都已认识到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时却趋向于形式化和模式化,并呈现两种极端:一部分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将游戏作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对游戏的规则有着严格的限定,并由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教师却将游戏当做幼儿的自由活动,教师只负责幼儿的安全,完全忽略其中的教育意义。

(三)幼儿参与游戏的活动空间不足。虽然现在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都有较大提升,但幼儿园的空间不够,幼儿活动面积过小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活动空间不足直接影响了集体游戏的开展,使得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模式不能有效进行,难以达到培养幼儿团体意识的功能。同时幼儿园的游戏材料种类单一,玩具数量不足,容易造成幼儿因争抢玩具产生摩擦。此外幼儿园游戏材料多以模拟材料为主,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玩具材料不足。

三、幼儿游戏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教师要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教师对幼儿游戏教学的正确认识是幼儿教育开展的第一步。首先,教师要将幼儿游戏定义为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从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出发,避免对程序和方式做严格的限制,将幼儿的游戏行为视为内在驱动力的表现,最大程度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其次,游戏教学中应当突出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实现虚构与现实的统一。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对现有材料的再创造,并可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幼儿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想象力。最后,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积极约束。教师始终在游戏教学中处于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及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为反馈行为,并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对自己的言语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

(二)丰富游戏内容,促使游戏形式多样化发展。首先,教师可对幼儿传统游戏进行挖掘,并根据当前幼儿教育实际进行再改编,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教师在游戏创编时应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使游戏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并根据幼儿的体能情况做相应调整,使幼儿在游戏中体能和智力都能得到锻炼。其次,教师可将游戏安排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开展,充分利用好晨间活动、午餐前、午餐后、午睡后、离园前等零散时间开展游戏活动,以此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结束语

幼儿游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游戏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指导性强、游戏内容单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积极采用相适应的游戏组织途径来实现游戏中教育价值。

[1]赵亚娟.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关于幼儿科学探索的几点感悟[J].山东教育,2011,12.

[2]陈丽玲.园本教研的实效性—课三研活动课例研究[J].吉林教育,2011,19.

G613.7

A

2095-9214(2015)03-0012-01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