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5-06-23 11:29张晨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紫藤萝课外阅读笔者

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语文,是精神的语文,是唤醒情感、点染心灵的“人生语文”,也是“言意语文”。我们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努力地思考实践,并积极地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下面笔者就作文教学中如何思考与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作文写作的源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明确地认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在这个基础上,中学写作教学就应该生活化,老师要充分地接触学生,细心地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善于发现的心灵去寻找生活中的源头活水。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和爱好,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情。为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写作文、抒真情。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鼓励学生打开善于发现美的慧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为老师,我们要指导学生以记叙和议论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写作素材应该从生活中来,只有写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活力。然而目前学生学习任务重,学生作文普遍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成为笔者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游山玩水,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美,在玩的途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生活

鼓励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并随时将自己有感而发的内容记录下来。我班开展的莲花灯义卖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莲花灯、广场义卖莲花灯实践活动,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与交际能力;如社会实践的野炊让学生在烧烤的过程中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这一次次生活实践加深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一次次的体验也成为学生作文中鲜活的素材。笔者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与学生们交流议论生活中的趣闻乐事,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平淡中找寻新奇与心动。这样的交流给学生带来了内心的触动,或愉快、或感动,帮助学生增添了作文中的“米”。

(三)教会学生勤于观察生活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课堂。每天五分钟的交流、议论让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观察浮于表面,有些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在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勤于观察生活的方法,避免走马观花。比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正逢学校的紫藤萝花开。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笔者便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校里的紫藤萝,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片段中,笔者看到有的学生不但观察了它的颜色、形状、大小,而且直观地感悟了《紫藤萝瀑布》中写到的花瀑、花穗、花朵,从而进一步感受了宗璞借《紫藤萝瀑布》想要表达的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这样的积累便于学生们写作时有米可炊,避免了平时作文的枯燥无味。

(四)引导学生善于反思生活

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之后都会留有一定的文字资料,但是这些文字资料往往是交流之后就束之高阁了。这样甚是可惜,笔者引导学生要经常浏览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并且把自己再次阅读的感受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旁边。同时还可以思考如何把这些资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思考一下写哪些主题的文章可以用这些资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生活片段的理解,再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自如,有感而发。而不是看着资料还是大脑空白、或者思想肤浅了。

二、阅读——生活的拓展

生活是阅读的基础,阅读又可以增加生活体验,两者相辅相成。一个毫无生活经验和体验的人是很难读懂或者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的深意的。笔者会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同时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再反观生活,指导写作。

(一)阅读与生活相辅相成

看到一个以各科教师为对象的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不同任课老师眼中阅读的价值与份量。数据显示,69%的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其他科目任课老师中只有6%的认同这一观点。而笔者,自然是坚定地认为阅读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记得教授“童年趣事“单元时,笔者就想尽快结束单元教学,然后尽可能补充相关课外阅读。原因是,笔者认为这一单元教学篇目都符合学生心理,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有读懂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通过课外阅读大量补充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也就是藉由课外阅读培养他们“他人之心,予忖度之”的能力。

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文论家的经历及经典理论进一步证明大量的閱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无论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金圣叹的《评水浒》,甚至严羽《沧浪诗语》,你都会禁不住地叹服,其用语只管“飘忽朦胧”,但是深得你心。其原因不外是古人熟读熟诵熟抄经典而已。

(二)用阅读指导写作

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被真正唤醒,学习成了学生与自我的对话。这样的过程即自主学习、自动构建、趋同优化、探究深化、提升内化。这样在和自我对话和他人对话中不断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形式使阅读教学更贴近了学生、更贴近了生活,也更好地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尽量做到每教一篇课文都能让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学到写作手法,进行一个小练笔写作。

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笔者和学生在分析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时共同地融入角色,一起感受了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深深体会了父亲对儿子朴实真挚的爱。师生感情融合在一起,学生为情所动,文思便如流水一般,自然顺畅。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出的感悟不仅富有个性而且真挚感人,避免了写父爱素材的单一。展示的环节给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篇篇动情之作,更是对生活中父爱的体悟。这样的有感而发、思维碰撞写出的东西定是可以打动人心有真情实感的。从而使源于生活的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写作。

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土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让学生多体验生活,用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从生活点滴中不断挖掘语文资源,去打造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张晨霞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226000)

猜你喜欢
紫藤萝课外阅读笔者
老师,别走……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美丽的紫藤萝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