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辞意义上的“年会”从不曾缺席

2015-06-23 20:22任青锋
军工文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迎新春年会联谊

任青锋

年会是企业的春节,也标志着一个企业和组织一年工作的结束。

说实话,典辞意义上的“年会”因是企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不仅是体制外的企业在吸引公众眼球,体制内的企业也从不曾放弃。只不过,体制内或军工企业年会的呈现方式更加传统,多以“工作会”、“工作总结会”,亦或“工作总结暨表彰会”的名义出现。

就笔者所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而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淀与传承,中国电科集团级别的“年会”,聚焦的多是回顾成就、分析态势、阐释思路、明确要求,即便会推出针对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也均是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民意集中,是对围绕主业作出突出贡献者的精神激励。

八项规定出台后,考虑到大环境影响,表彰一词业已悄然退出,总结与部署成为主角。

应该说,就此角度而言,虽有小遗憾,但主责未偏,心释然。因为,新常态下,消失的是铺张浪费,倡导的是厉行节约,提振的依旧是士气人心。

只是,许多单位忌惮于八项规定的严苛,将原本属于企业文化正常范畴,承载着“年会”部分功能的联谊或联欢活动,一刀切地清扫出历史舞台。自以为,这既有违八项规定初衷,也不适宜企业人文环境生态建设。

熟悉国防科技工业的人或许知道,特殊的历史沿革、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构成,决定了员工多数具有务实、低调和内敛的独特气质。当然,这是笔者修饰加工过的话语,如果直白如“月老”之言,那就是“你们这里的人书呆子气太重,有智商少情商,有智慧少情调,太保守不开放。”

有惑于此,许多单位都会以党群工团组织为主体,在每年新员工报到、迎新年或迎新春之际组织开展一些联谊或联欢活动,以增认识,发掘人才。所谓有形式才有内容,有传承更有突破,这样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给人留下的往往是品味良久的回忆,渐进趋同的文化认可与自知。因此,文化的因子方才有了传承的通道,心智的开启方才找到适宜的钥匙。

幸甚,在2015年春节前夕,笔者微信朋友圈已有零星信息透露,部分单位团委开始回归本位,尝试以青年人为主体策划开展了迎新春联欢或者踏春活动,效果良好。当然,在转发这些消息时,他们都自觉加上了“没有外来嘉宾,没有摆放鲜花,没有奖品赠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的注解。

厉行节约,久必成习;年会多样,不离其质。只要遵从规律,把握实质,我们追求的价值就不会削减,有形无形的激励就不会无力。

猜你喜欢
迎新春年会联谊
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联谊会”
开运年会
为虚荣买单
备年货 迎新春
海洋猜谜大会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军迷”
迎新春
卡尔顿式联谊
贯彻“一带一路”方针 走进民族音乐领域
1933年中国经济学社青岛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