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配网分支线调度管理问题浅析

2015-06-24 08:14吴汉凤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作量供电所分支

吴汉凤

(余杭供电公司)

0 引言

“三集五大”后,按照浙江省电力公司要求,配网主干线、分支线要实行统一调度,10kV线路的主干线分段、分支线的停复役采用操作许可制的形式。这改变了原来配网分支线由供电所自行操作、自行管理、数据不闭环的传统模式,进入了集中调度、统一管理的新模式,实现10kV配网线路全业务覆盖。但由于分支线设备规模大,数量多,分支线工作的大量增加,造成了工作高峰时间段,调度台业务出现“拥堵”、电话接不过来的现象,工作量大、设备原因、操作和工作许可流程过于繁琐,带来分支线工作许可延迟的问题,给分支线计划检修的有序开展、配网优质服务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1 新模式下主要存在问题

1.1 分支线工作量大

调控专业对调度设备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变电、输电和配电设备三类,分支线纳入调度管理后,配电网设备计划检修工作量占到总工作量的80%,而在所有配网工作中,分支线计划的工作量占比为66.3%(见表1)。分支线纳入调度统一管理后,工作量增长较大,给调度专业日常计划检修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1.2 分支线操作延误

由于分支线工作的工作量大且计划工作开始时间段比较集中,每个工作日8∶00~9∶00出现一个工作高峰,这个时间段调控员的工作量较大,业务会出现“拥堵”、电话接不过来的现象,造成分支线操作延误情况发生。与计划时间相比,时间差在10~30min的分支线工作占比为51.3%,时间差大于30min的占比也达到了22.5%,分支线操作延误情况比较普遍(见表2)。由于分支线工作量大、计划开工时间比较集中以及操作流程比较繁琐等原因,造成分支线实际许可工作时间与计划时间偏差情况较为普遍,平均每起工作需延迟20min,甚至造成工作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给计划工作的有序开展、配网优质服务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表1 配网工作量占比统计表

表2 分支线操作延误统计表

2 原因分析

1)分支线设备名称与现场不符:严格执行配网图形动态更新管理流程,可以确保电子图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图实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备运维单位由于事故处理和其他特殊情况时,未及时履行动态更新图纸,造成工作时出现现场实际设备或状态与图纸不符的情况,需重新更新核对图纸后方可开始工作。

2)停役申请填写不规范:各供电所填报分支线停役申请和新设备报投单时,对停役设备的简图、安全措施及线路改接后情况标注不够准确,造成现场设备与停役申请和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启动临时图形更改流程后方可许可操作,造成工作时间的延误。

3)配网GIS系统功能不完善,目前该系统还存在如下问题: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有连接不上服务器及系统程序死掉的情况;②系统的部分功能缺失。主要体现在无法取到变电所侧开关遥信和遥测数据和母线电压遥测数据,造成调度员难以掌握线路操作的潮流分布。功能不完善导致调度员在进行操作时需要频繁切换系统,对分支线操作延误有一定的影响。

4)工作安排过于集中:目前分支线计划检修安排过于集中,各供电所工作开始都在8∶00~8∶30之间,多个工作点工作负责人集中与调度有电话联系。而目前调控员每值三人,正值、副值、监控值各一人,且在早高峰时段(8∶00~9∶00)的调控业务量主要由正值承担,多点对单点的联系模式对工作延误影响较大。

5)分支线工作联系流程过于繁琐:由于配网接线的复杂性,导致分支线计划工作经常是一张停役申请涉及多个分支线开关操作,而每一个开关的操作都要发令许可,然后接受汇报。据测算,配网分支线平均每个工作需许可操作开关3.2个,一个分支线开关从申请到操作完成需要调度和现场进行两次通话,分支线工作调度联系电话在高峰时段总电话数中占比为60%。

3 风险

1)误调度和误操作风险:现场实际设备或状态与图纸不符、停役申请和新设备报投单填写不准确、以及GIS系统功能不完善,均有可能产生调控员发布错误指令和现场发生误操作的风险。

2)优质服务风险:操作延误致使无法按用户停电通知执行,会引发用户咨询类工单产生,而操作延误还可能导致计划工作无法按预定时间完成,造成对用户延迟送电,会引发用户投诉类工单的产生,对公司优质服务水平带来负面影响。

3)影响供电可靠率指标:分支线工作联系流程过于繁琐,导致设备操作耗时增加,也造成了线路停电时间的延长,影响供电可靠率指标。

4 相关优化建议

1)严格执行配网图形动态更新管理流程:①分支线计划检修需变更接线图,各供电所应在工作前一天将更改后接线图(拓扑图)发起上图流程,16∶00前完成审核流转至调度台,中班调控员应根据停役申请的工作内容和变更简图,审核变更后电子图无误。②当天分支线工作开始后,当值调控员应再次核对线路改接无误后,最迟工作结束前2h,由调控员确认上图,并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方式完成置位和挂牌,保证配电网模型与现场设备状态保持一致。③因分支线事故处理工作涉及接线图形变更的,考虑工作实际,允许短时出现接线图形系统与现场设备不一致的情况,但各供电所应在事故处理工作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履行上图流程。各流程节点由供电所、运检部、调控分中心共同把关,确保电子图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图实相符,并列入公司绩效考核。

2)分支线停役申请填报规范:①在分支线计划检修工作前一周周三11∶00前,向调度办理申请手续。经调度运方批复核实,下周停役计划周五15∶00前发布。②分支线停役工作如涉及接线变动的,供电所需在分支线停役申请简图中以红色标注接线改动情况,遇较复杂线路改接,可在填报停役申请时附CAD图纸示意线路改接情况。③供电所填报分支线停役申请时,必须以GIS电子图为依据,若发现GIS图与现场设备不符的情况,需及时提交GIS图形更改申请并说明更改原因。④分支线停役申请的调度核对要提前一周进行,主要核对分支线停役设备名称与GIS系统一致,避免当天计划工作因设备名称和状态不一致引起工作纠纷。

3)完善配网GIS系统功能:①系统需要双服务器,双备份改造,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②相关系统功能完善,尽快推进配网自动化改造。③系统中增加调度审核环节。

4)优化分支线工作流程:绝大部分分支线设备均为辐射型线路,根据安规7.1.3中规定:进行配电设备停电作业前,应断开可能送电到待检修设备、配变各侧的所有线路(包括用户线路)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和熔断器。在同一张申请上的各分支线工作,将可能送电至待检修设备的电源侧及用户侧高压令克停役,就能保证待检修设备无来电的可能。因此调度仅需许可电源侧开关的操作就能满足安规的要求,而其他开关停复役操作由运行单位自行负责。调控分中心对分支线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同时相应修改《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10kV配网分支线调度管理规定》。

5)加强分支线计划检修的刚性管理:①所有10kV配网分支线均应纳入计划检修刚性管理,各供电所于当月15日前报运检部配网专职下月计划,经平衡汇总中,25日运检部将下月月度计划发文。②凡未列入月度计划的分支线工作,原则上不允许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履行临时停电审批流程。③已批复的停役申请,检修单位因故不能工作时,应在工作前一天12∶00前通知调度。确因天气变化,被迫不能工作时,也应在申请工作时间前2h告知余调当值调控员。因申请单位造成设备无效停役者,原则上一个月内不再受理该设备同一工作内容的停役申请。

6)合理安排工作量:计划管理部门应统筹考虑供电所操作安排、用户停送电时间、施工单位的施工力量安排,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最佳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分支线计划检修工作量,同时应合理错时安排各供电所分支线计划检修时间。

7)优化调控人员分工:充分利用现有调控人力资源,建立调控业务《弹性工作法》,形成在正常工作时段分支线工作由调控正值执行,而在工作高峰时,由副值调控员专门执行正线工作,监控值执行配网分支线工作,正值监护的工作模式。根据新的工作模式,细化工作组织分工和流程,并形成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及规范,确保新岗位工作机制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持续的建章立制和优化流程控制,不断规范配网调度管理,必将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调度管理水平,为电网安全、稳定、优质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1]李光辉, 陈雄波. 基于GIS技术的电力调度及风险分析[J]. 电力信息化, 2006, 4(4): 92-94.

[2]刘智帅. 县市级调度分支线管理研究[J]. 电力技术应用, 2014(1): 48-49.

[3]段焜. 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现状及改进思路[J]. 通信电源技术, 2015, 1(25): 95-96.

[4]宋黎军. 浅析配电网调度管理规范化[J]. 科学之友, 2011(12): 121-122.

猜你喜欢
工作量供电所分支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巧分支与枝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by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 sole biomarker for staging and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供电所配网低电压问题的解决对策
供电所优质服务技术
降低供电所线损的方法及实践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