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2015-06-24 11:06李景明陈晓李红玫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李景明 陈晓 李红玫

摘 要 为进一步推进贵州省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对入驻清镇市的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进行调研,并与当地乡镇党政领导、农业部门负责同志、有关企业负责人和农户进行了座谈交流,总结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取得的成效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贵州省清镇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14-03

1 清镇发展生态农业的宏观背景和实际需求

1.1 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清镇市生态农业建设起步于2011年,经过3 a的发展,在理论和建设实践上均取得较大进展,总结和推广了一大批适宜清镇市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成效非常显著,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和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整体推进,清镇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1.1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至今共实现蔬菜播面7.33万hm2(次)以上,总产量达145万t以上,总产值达33亿元以上;实现肉鸡年出栏1 000万羽左右,生猪年出栏20万头左右。

1.1.2 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模式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清镇市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总结和推广农业生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畜(禽)-沼-菜(牧草)生态模式。该模式在卫城三联奶牛养殖场、卫城新发温氏肉鸡养殖场和站街席关肉猪养殖场附近得到大面积推广。该模式推广方式灵活,可以为一家一户,也可以是养殖场,一方面可以提高蔬菜、牧草品质和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而且还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优化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村各行各业的发展。二是果园林下种养生态模式。该模式可以降低果园病虫防治、除草、施肥等管理成本,实现以短养长,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如新店镇林下中药养鸡基地,肉鸡销路好,价格比一般肉鸡高出2元/kg。

1.1.3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

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科学理念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11年至今,共抽取土样4 440个,分析测试土样4 140个,指导粮油、蔬菜生产测土配方施肥6.67万hm2以上,经测算,每667 m2减少了不合理的施肥量5 kg。年定点植保监测统防统治面积达0.81万hm2(蔬菜0.2万hm2,水稻0.37万hm2,玉米0.24万hm2)。且在红枫湖镇大冲村建立病虫害标准观测场1个。

1.1.4 “三品一标”认证及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清镇市绿色食品认证11个(蔬菜11个),有机转换食品认证25个(蔬菜22个、茶叶3个),绿色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均居全省第一。

1.2 优势条件

1.2.1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所必需的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

清镇市属于贵州省黔中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境内有沪瑞、厦蓉、贵黔高速公路和成贵高铁经过,乡村公路已基本硬化。光缆通讯网络已全面开通使用,森林覆盖率37.5%~50.2%,四周有红枫湖、百花湖、东风湖、索枫湖等四湖环绕。中间有猫跳河、暗流河贯通,水域面积丰富,风景宜人,距贵阳市市城20~50 km,且都在全程的高速路旁,处于贵阳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具有路程短、运输快、费用低的优势。是省会贵阳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保供”主要生产基地,蔬菜、肉鸡、牛奶等农产品数量和品质领跑全省,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放宽,各地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休闲游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为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带来难得的机遇。

1.2.2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所需的良好政策和工作基础

清镇市编制了《清镇市2011-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中共清镇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意见》,《中共清镇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谐进步的意见》《诚信农户、诚信村民组、诚信村、诚信乡镇、诚信企业、诚信政府机关以及星级诚信农户和A级诚信农业龙头企业的评定标准和办法》,在农户、企业和政府机关中全面开展诚信创建活动。配套制定失信惩戒诚信奖励制度、制定诚信农户财政奖补扶持政策和培训措施,形成了诚信优先优惠的利益导向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诚信农户“七大扶持”政策,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基地走,基地跟着诚信走,诚信跟着实惠走”的建设原则,每年市财政预算1 000万元资金按农户占60%、企业占40%,重点对星级诚信农户、A 级诚信企业在产业发展上贷款给予贴息。金融部门借助政府主导的诚信建设评价平台,对诚信农户开发的诚信三优贷款办法,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金融部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了“银企”“银农”共同发展双赢。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农户和企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清镇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清镇市生态农业的成效与创新

2.1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1 初步构建了清镇保供蔬菜周年生产的基地体系

2011年至今,以各乡镇区域气候、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贵阳市保供蔬菜品种需要,初步形成了蔬菜周年生产上市格局。重点在贵黄沿线和321国道沿线的红枫湖镇、站街镇和卫城镇交通方便、生产基础好的区域布局构建大宗蔬菜常年保供专业蔬菜基地,在暗流镇布局夏秋以辣椒、白菜为主的周年保供蔬菜基地,在新店镇鸭池河低海拔区域和高海拔区域布局以豌豆品种为主的梯次周年生产基地,形成了不同生产基地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和同一基地不同海拔层次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如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簸箩村等就形成了速生叶菜周年多茬生产的种植模式(如青梗菜/生菜/油麦菜/芥菜/苋菜等)。

2.1.2 初步构建了农业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体系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推广露地节水灌溉、高厢覆膜、微蓄微灌等配套技术,以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在“两湖一库”保护区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等建立了新型生态环保农业投入品综合应用绿色蔬菜示范基地200 hm2。通过这些生态环保投入品的配套综合应用,绿色蔬菜核心基地每667 m2可减少农药施用4~6次/a,用药量下降50%以上,土壤有效成分也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规定,蔬菜产品农残也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2.1.3 探索了新形势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

探索了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形势下,面对市场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部门工作的方向性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相应加大了综合配套投入,有效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培植和发展的速度。如贵阳市交通局、移民办与水利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逐步向农业生态化基地倾斜,3 a用于蔬菜生态种植项目基地的沟渠、路、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就达2 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新形势下新产业培植和发展机制及农业投入机制的建设。

2.1.4 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重点企业

2011年至今,清镇市引进了温氏、三联、长津、青远、万丰、一代、华慧等71家企业,荣获贵阳市级龙头企业的17家,省级龙头企业的7家。组建并培育了清镇市茂源、柿花合意、富云、维凤、怀贵等205家合作社,荣获贵阳市级示范社的4家,省级示范社的2家,国家级示范社的9家。如温氏公司在卫城新发年可提供13 000万羽的鸡苗场,以三联公司为主的卫城、犁倭等地可以容纳12 500头奶牛的养殖场,长津公司在红枫湖镇右七和骆家桥的66.67 hm2以上的速生菜生产基地,柿花合意合作社在犁倭下坝村的66.67 hm2以上的花菜周年生产基地等。通过以企业和合作社为纽带,积极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推广模式,结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将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分开,公司和农户的各自优势得以发挥,形成合力,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取得了双赢效果。

2.2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点

2.2.1 培植并推广应用了“基地到餐桌”的网络直接配送现代产销模式

依托企业,针对贵阳市VIP高端消费群体,通过开展“基地到市民餐桌”“农超”“农社”“农校”等多种对接方式和“物业网”平台,实现了基地直接到餐桌和市民餐桌直接订购以及基地到超市、基地到学校、基地到社区的现代物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如清镇青远公司在贵阳配送的“府上良品”蔬菜就是采用网络物流直接配送模式。

2.2.2 培育品牌,实现农产品品牌销售

培育了“顺手1袋”“青远”“黔长津”“厨之爱”“日日新鸡蛋”“山花牛奶”等地方农产品品牌,实现了清镇农产品品牌化销售。

3 清镇市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面源污染

农户在传统的种植业中由于不科学的施用化肥和农药,部分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以及生活垃圾和畜牧垃圾的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通过雨水流入沟渠、河道而污染水源。

3.2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农村的中老年群体,他们还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生产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农业产业化基地不稳定。

3.3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脆弱,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差

清镇市农村存在山多、平地少,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农业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主要有倒春寒、秋雨低温、冰雹、暴雨、大风等,加之农民抵御灾害的能力和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较弱。

3.4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低

从当前清镇的龙头企业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协作关系,对农户生产给予扶持,提供各种服务,农户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农业生产,为企业提供农产品。但是,在“订单”农业组织形式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当市场行情看好时,农户更愿意将产品拿到集市上卖,谋求更高价,当出现产品卖难问题时,农户又要求企业收购。由此引发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居高不下的交易成本,无法控制产品原料供给的稳定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绩效。

4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积极宣传生态理念,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更加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农业生产者更加自觉地发展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切实把生态农业列入建设生态清镇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4.2 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梯次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根据清镇市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二要着眼于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三要着眼于消除潜在危害因素。重点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

4.3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立足本地实际,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田建设、水利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把单项建设变为综合建设,发挥专项资金的综合效益。整合部门资金、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引进外资和私人投资等多种筹资形式,加快生态农业步伐。在上级资金投放上,重点支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兴办循环农业重点工程和龙头企业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4.4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标准化,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加大营销推介,强化监督管理等工作,提高清镇市农产品品牌上市率,培育、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促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4.5 积极健全制度,提高生态农业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生产档案制度,实行生态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通过生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环境控制、投入品控制和关键技术环节监测,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优质优价。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农业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