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文化 美在富蕴

2015-06-24 14:27胡金良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观赏石赏石奇石

胡金良

沿着额尔齐斯河不断往源头走去,越深入越能让人追寻到一份极致的恬静、安宁和空灵。就连这里的风,都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和甜美。

在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听河水的声响,每一处都是大不相同的。这里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石头,构造了各种乐器,每一处演奏出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曲调,连在一起,汇成了一首长河的有声诗韵。因此,这里被洗刷过千百年的石头,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那些体态丰华的河卵石,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额河奇石”。

富蕴,就是坐落在额尔齐斯河源头的小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这条河有着特殊的情感,爱额尔齐斯石爱到极致的人,在这里也随处可见。

走进富蕴这样一个被誉为“中国观赏石之乡”的地方,“醉石居” “丑石斋”“悟石阁”“天缘石屋”“金石玉振”……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奇石街景。“悟石德而养性,通百理而修行。”则成为了富蕴人玩石、赏石的真实写照。在富蕴,玩石、赏石也逐渐盛行为一种文化,一种发现的自然艺术。

赵翼光与画面石

“额河夕照”“梅雪映辉”“荷塘晨曲”“竹影斜阳”“枫桥夜泊”……在富蕴随处可见的观赏石销售店里,画面石一直都是观赏石当中的主角,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店主,都会毫不吝啬地为每一块画面石起上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名字。

赵翼光是在富蕴县懂额河奇石收藏的行家里手,也是研究额河奇石的第一人。年轻时孤身一人从北京来到富蕴,带着十足的文艺青年气息从事了多年的宣传文化教育工作,直至退休开始玩赏各类奇石,他骨子里透露出的文艺气息就更加淋漓尽致了。

1983年,当时在县电视台工作的赵翼光因工作原因上山,无意中发现,不断被扔到堤岸上的额河石,图案色彩很丰富。于是他每天趁闲暇时捡一些,带回宿舍再研究上面的图案。他发现这些石头是大自然的天然画布,有水墨山水,有神似人物,个个意蕴深远。自此,赵翼光就迷恋上了额河奇石,尤其钟爱画面石。

初次来到赵翼光老人的家,我就深深感受到了一种震撼,领略到了一位老者对于奇石的爱是多么深刻。一进屋,摆放在架子上的奇石满满地映入眼帘,简直让人惊呆了!这哪里是家,明明是一个奇石收藏馆!每一块石头都令人惊讶。在众多的画面石中,他尤其珍爱的一块石头名为《春雨霏霏》,不知是哪个年代被古人珍藏惜爱过的,竟能被他寻得收藏至今,他认为这就是人与石之间的特殊缘分。

赵翼光钟爱画面石,他说画面石是最难得的:“每一个画面石上的纹路,要有多少机缘巧合才能形成,很难想象!”赵翼光的感慨不无道理的,就像《春雨霏霏》,机缘巧合地被他捡到。原本这块石头是看着不起眼的一块,因绊倒了正在寻石的他而被厌弃,却不料走了一阵之后,他又转身回去捡了起来,这才发现,竟是一块难得的画面石。就是这块画面石最先在全国奇石展上获得金奖,赵翼光认为这是大自然给予他的特殊眷顾。

赵翼光钟爱画面石,从每一块石头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每当他寻到一块难得的画面石时,都不惜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去为其取上一个雅致、富有内涵的好名字。奇石《巫山云海》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儿;《暮秋憩晚》勾画着枝头鸣叫的两只鸟儿等待外出觅食的妈妈归巢的画面;《高洁》是清晰可见的竹竿,上面零星挂有几片竹叶;《乡思》是一位古人对月吟诵……对于一些意境深远的画面石,也有时极难取一个好的名字。这时,赵翼光宁可摆放着也不会去随意打上一个标签贴上。他说,这样对画面石是不公平的,会瞬间降低了它的文化韵味。

欣赏画面石于赵翼光而言是十分有讲究的,他说,欣赏画面石就好比欣赏名人的绘画,以实带虚才能回味无穷。隐藏得越深,意境也就越远。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很小的石头,石面有一条惟妙惟肖的“小鱼”,但是鱼的尾巴模糊。有些人可能觉得遗憾,实际上,模糊的尾巴恰恰是这块石头的灵魂所在。尾巴模糊表示鱼尾在摆动,继而,你就会感受到水的存在,此时整块石头就变成了鱼水图。

在赵翼光收藏的上百块品质高的画面石里,个个传神,含蓄幽远,令观赏者不禁产生无限遐思。

张月东与变质岩

认识张月东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起初只知道他玩石头玩得疯狂,做石头生意也自然有他的一套法宝。他原本不大的店面里,长期摆放着形态各异、种类齐全的奇石,这些石头的唯一共同点在于都来自额尔齐斯河,除此之外再没有分毫的相似之处。

“不务正业”是我初识张月东时的第一印象,而如今他竟然玩出了花样,还大张旗鼓地牵头成立了“宝玉奇石协会”,要带领全县成千上万的奇石爱好者搞活当地的赏石文化。

由于工作原因,需要详细了解变质岩的点点滴滴,于是我约见了张月东,而这一次,他的娓娓道来,让我才明白他对变质岩的情感之深厚,他眼中的赏石文化并不是抽象的,他的愿景就近在咫尺!

张月东对变质岩的认知和了解甚多,这和他的收藏爱好不无关系。当地人都说他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他既是当地变质岩的最早发现者,也是目前当地最大的变质岩收藏者。早在2004年初夏,张月东在额河上游寻石,偶然间注意到河边有块色泽和质地都很奇特的石头,托在手上明显比一般石头要沉重许多,质地也与别的石头有着明显区别。经过反复查阅资料,张月东得知这就是变质岩的一种,在当地实属罕见,自此,他开始大量收集变质岩的资料,潜心研究起变质岩来。

直到2011年的夏天,时隔七年,富蕴县赏石展馆来了几位地质专家,当他们见到展柜上的变质岩后,甚为惊喜。据他们详细介绍后,张月东才进一步明白,原来此类变质岩叫蓝晶石。目前已经发现的蓝晶石,因为其最高硬度达7.0,因此又名二硬石,属硅酸盐类矿物,是一种耐火度高,高温体积膨胀大的天然耐火原料矿物。endprint

我在张月东存留的众多资料中得知,火成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是自然界当中三大基本岩石。火成岩占地球岩石总量约95%,沉积岩次之,变质岩最少。不过,在不同地层,三种岩石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一般而言,距地表越深,火成岩和变质岩越多,而在地表约75%处为沉积岩。变质岩是受地球内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不论火成岩还是沉积岩形成的固态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温度、应力等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即为变质岩。

额尔齐斯河上游富蕴段,出产变质岩有着特殊的地理因素,它受河水冲刷等影响,外形类似河卵石,然而,石头表层及内部结构、纹理却不同于常见的河卵石,最令人称奇的是这种石头的硬度远远超过一般的河卵石,其硬度甚至比玛瑙一类的石头还要高。

变质岩,因其构造独特、有着美观光滑的外形,在全疆乃至全国均属罕见,如今,已经成为富蕴当地观赏石收藏者玩石赏石的首选。

行走的赏石文化

富蕴矿产丰富,矿石经过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变化后露出地面,经过千百万年湍急河水的冲刷、磨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额尔齐斯河奇石。

“额河源头孕石韵,走马观石在富蕴”,作为源远流长的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富蕴县观赏石资源富集,有岩石、化石、矿物标本三大类共20余个石种,其中画面石和蓝晶石硅质岩(俗称“变质岩”)最为有名。画面石质地坚硬、水洗度高,天然形成人物、动物、花草、山水、树木、鱼虫等图案,还拥有国内河卵石独一无二的天然光洁石肤(俗称“石皮”)。矿物长期浸润的蓝晶石硅质岩则为富蕴独有。

富蕴观赏石素以“质优、形奇、色鲜、纹丰、文化底蕴深”而享誉八方。早些年前,富蕴县就开始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突破传统思维发展特色文化经济,大作“额河观赏石”文章,通过观赏石文化提升县域品味,拓宽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如今,富蕴观赏石可谓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了强大的观赏石文化产业链。

为进一步促进观赏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里每年都会开展对外交流和赏石文化活动,参加国内外举行的大型展览展评活动,以有效宣传和推介自己的产品,目前为止,仅金奖已获得100余个。为了把观赏石文化产业做成一个长久的朝阳产业,这里的奇石爱好者还在协会的带动下,定期举办奇石义拍活动,将所有的善款用于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原本河中冰冷之物,在凡人善举的一次次暖化下变得更加充满了意义和人情味道。

凭借得天独厚的观赏石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奇石文化,富蕴县2013年被冠以“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成为新疆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县。至此以后,一个在不断行进着的赏石文化,作为一种甚为少见的现象为富蕴县又增添了一抹新的文化魅力。

一种文化需要进步,就必须要有鲜活的内涵,要有孕育其成长的摇篮。2007年,当地政府建设完成了全阿勒泰地区最大的一家赏石展馆,2010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赏石一条街的管理,赏石文化逐步走上了正轨。随着赏石文化的不断成熟,富蕴县的观赏石经营户也由最初的十余家迅速扩展到现在的400余家,从业人数达万人,额河奇石买卖也逐步成为部分富蕴人致富的新途径,这里也因此成为额河观赏石最大的集散地。

在富蕴,像赵翼光、张月东一样的赏石玩石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行走在赏石文化发展的浪尖,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挚爱,并不断扩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这里的人们依然守护着额河奇石的文化内涵,以至于它曲尽其变的纹理和质朴顽强的品性,终没能被世俗所污染,正是这份守护,额河奇石予以回报的则是富蕴的声名远扬。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赏石赏石奇石
一个时光收藏者的自白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河北唐河彩玉藏家典藏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
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赏石悟道
台湾真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