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2015-06-24 13:51陈卫国刘克禄田斌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辣椒

陈卫国 刘克禄 田斌 等

摘 要:为提高辣椒制种效益,对甘肃省河西走廊辣椒杂交制种中采用的2种不同育苗方式对制种产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质苗比传统土壤苗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能显著提高杂交授粉坐果率、单株结果数、单株产籽量,对单果籽粒数和种子质量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方式;制种产量;制种质量

中图分类号:S723.1;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5)12-0020-03

育苗是辣椒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育苗方式培育的幼苗质量存在差异,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等有重要影响[1]。金彤等[2]以番茄为材料,对4种不同育苗方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IS育苗钵培育的幼苗出苗率、单株鲜质量、根体积、壮苗指数、最大叶面积、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其他育苗方式。文林宏等[3]在茄子上对3种不同育苗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培育的幼苗茎叶鲜质量、根鲜质量、单株干质量、茎粗、壮苗指数等生长指标最好。而有关辣椒不同育苗方式对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甘肃河西走廊辣椒杂交制种中普遍采用的2种育苗方式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为提高辣椒杂交制种产量、质量和制种效益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以辣椒杂交种甘科5号的母本自交系P0608(03L43-1-5-3)为试验材料,母本生长势较强、结果性强、羊角椒类型、自交时单株结果数25个左右。父本自交系P0635(03LC-2-1-6-2)于2014年1月20日在日光温室内直播育苗,4月25日定植于塑料大棚。母本于2014年2月28日在日光温室内实行2种不同方式的育苗管理。

①基质育苗 采用宁夏鲁青牌蔬菜育苗基质,选用标准72孔穴盘。先将育苗基质用水洒湿,每袋基质(50 L)拌入多菌灵杀菌剂20 g,用塑料薄膜覆盖并闷1 h以上。控制基质含水量,以手紧握时结块成形但不滴水珠为宜。将基质装入穴盘,用木板刮平并压出1 cm深的播种穴,每穴播种2粒饱满种子,上覆1 cm厚的基质。将播好的穴盘整齐排放在苗床中,出苗前每天早晚洒水1次,育苗温度25~30℃,苗出齐后实行正常的育苗管理。幼苗3~4叶期开始,每天喷施营养液,7叶1心时定植,苗龄65 d。

②土壤育苗 在温室中就地进行,床土取自麦田,土质肥沃疏松,床土厚15 cm,结合铺床每1 m2施入磷酸二铵复合肥(18-46-0)90 g,多菌灵7.5 g,甲霜酮8 g。苗床刮平镇压后穴播,株行距 8 cm×8 cm,每穴播2粒饱满种子,上覆1 cm厚的河沙,播后浇水,出苗后实行正常育苗管理。8叶1心定植,苗龄65 d。

1.2 试验管理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甘州区,绿洲灌区,砂质壤土。整地时每667 m2施入磷酸二铵35 kg、过磷酸钙25 kg、硫酸钾15 kg、尿素5 kg作基肥。作垄,垄高25 cm、垄宽65 cm,水沟宽45 cm,垄顶弓圆形,地膜覆盖。2014年5月6日外界气温稳定通过无霜期后露地定植,每667 m2 定植3 460株,株距35 cm ,行距55 cm,每垄栽2行,挑选大小一致的辣椒苗定植。6月10日开始授粉,7月10日授粉结束,授粉期30 d。对椒坐果后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 kg(15-15-15,总有效成分45%,下同)、硝酸铵钙20 kg(N≥15%,Ca≥19%,下同),授粉结束后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 kg、硝酸铵钙30 kg。授粉结束后间隔10 d左右交替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和白粉病,连续使用2~3次,每667 m2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50 kg防治蚜虫和烟青虫1次。2014年9月20日采收种果,将种子掏出晒干后称质量。

1.3 花粉采集保存与杂交授粉

杂交授粉期间,每日下午采集第2天待开的父本花蕾,剥取花药后平铺于报纸上阴干。次日早晨,将开裂的花药倒入干燥玻璃杯中,上盖玻璃片,内置一枚硬币,振动摇粉,用毛笔扫下杯壁上的花粉,用80目筛网过筛滤除杂质,将过滤后的花粉收集于棕色小瓶在2~4℃冰箱中保存备用。授粉时将当日制取的新鲜花粉装入特制的授粉管内,将授粉花花柱轻轻伸入授粉管,使柱头蘸满花粉即完成人工杂交授粉过程,在杂交授粉花的花梗基部涂抹印油作标记。

1.4 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设计采用张全德等[4]的方法,在同一垄上设10对样本,每对样本栽5株为1个小区,四周设保护行。统计小区产量、坐果率、单株坐果数、单株籽粒产量、单果产籽量、单果籽粒数、种子千粒质量,按GB/T 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要求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籽粒产量均为干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①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表1),2种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制种产量差异较大。基质苗每667 m2杂交种子产量28.1 kg,土壤苗为18.8 kg,基质苗比土壤苗增产49.5%,差异达显著水平。

②单株结果数 基质苗平均单株结果数11.6个,土壤苗单株结果数7.7个,基质苗比土壤苗单株结果数多3.9个,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表1)。

③坐果率 试验结果表明(表1),基质苗坐果率72.5%,土壤苗坐果率51.5%,基质苗比土壤苗坐果率提高21%,差异显著。

④单株籽粒产量 基质苗单株产籽8.1 g,土壤苗单株产籽5.4 g,基质苗单株产籽量比土壤苗高2.7 g,单株产籽量提高近50%,差异达显著水平(表1)。

⑤单果产籽量 基质苗单果产籽量0.699 g,土壤苗单果产籽量0.700 g,二者无显著差异(表1)。

⑥单果籽粒数 基质苗单果籽粒数72粒,土壤苗单果籽粒数71粒,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1)。

⑦种子质量 基质苗种子千粒质量9.7 g,发芽率98%,发芽势95.3%;土壤苗种子千粒质量9.9 g,发芽率99%,发芽势95.7%,差异均不显著(表1)。

3 结论

种苗质量是影响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方式培育的种苗质量存在差别,因而,对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可能产生重要影响[5~8]。本试验结果表明,基质苗比土壤苗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基质苗坐果率显著提高、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而基质苗坐果率高、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基质苗和土壤苗的单果籽粒数、单果产籽量没有差异,种子质量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 汪丹会.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0,27(9):1 127,1 129.

[2] 金彤,高丽红.不同育苗方式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26(5):491-495.

[3] 文林宏,李桂莲,李正丽,等.不同育苗方式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189-191.

[4] 张全德,胡秉民.农业试验统计模型和BASIC程序[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 周群初.辣椒规模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

1992(2):42-44.

[6] 戴雄泽,马艳青.影响辣椒规模制种授粉效率的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355-357.

[7] 邹学校.杂交辣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 蔡荣靖,龙洪进,桂敏,等.不同处理方式对辣椒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初探[J].辣椒杂志,2011(4):26-28.

猜你喜欢
辣椒
卖辣椒者的智慧
辣椒之争
卖辣椒的人
卖辣椒的智慧
我的办法我知道
用自己的方法卖辣椒
卖辣椒的智慧
我的办法我知道
卖辣椒者的智慧
卖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