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06-26 03:19王莉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保定市京津冀协同

□文/王莉莉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生态环境保护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王莉莉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提要]空气污染困扰着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处在区域中心的保定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把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绿色、循环、低碳、高端”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主动吸引其落户保定,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区域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创新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0日

一、问题的提出

2015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17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要取得明显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对接协作三个重点领域,要集中力量先行启动并率先突破。其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这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事实上,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几年来一直处于雾霾的笼罩下。2015年国家环保部发布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保定在空气质量状况较差排列居榜首,这已经是自2014年11月起已连续5月成为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污染比较严重。针对空气质量,保定市聘请国家“千人计划”PM2.5特别防治小组的专家团队和气象方面的专家认真分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从污染排放的角度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煤烟污染仍很严重;二是机动车尾气加剧空气污染;三是扬尘污染控制水平低;四是西部山区采石及加工石子、石灰、石粉等企业扬尘污染严重。从气象条件和地理状况来看,受太行山屏障作用,风速小影响污染物扩散;静稳天气较多;地面辐合线造成污染浓度二次放大。这些大气污染威胁着京津冀地区人民的健康生活和正常生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对保定未来融入一体化建设中极为不利。

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2015年又将是京津冀发展的“大跃进”时期,无论是中央还是京津冀三地,都将会有“大动作”。2015年保定市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保定市闫立英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协同发展中,保定的定位是服务北京”。可以看出官方对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个明确定位。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服务北京,不加甄别就接受北京所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保定市,这将加剧地区的污染,进入恶性循环,最终破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融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二、区域生态下保定协同发展路径选择

(一)开展区域生态建设。区域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标本兼治,区域统筹持续推进。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实施环首都国家工业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区域生态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区域生态的补偿机制等长效制度,与周边地区同向发力治理和建设区域生态。在河北环京四设区市中,张家口、承德二市已经被明确定位为首都的生态功能区。相比之下,作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大市,保定更加具备在产业上同京津对话的空间。但要最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和空气污染。首先是解决煤质问题。市政府已经表态决定拿出专项资金,把市区各个城中村和郊区村的家庭取暖用燃煤更换为洁净型煤,换出的劣质煤给有烟气净化设施的热电厂用;其次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查治污设施运行、查煤场煤质、查燃煤散烧更换节能环保炉具和洁净型煤、查小矿山和土小企业关停、查机动车燃油品质、查黄标车限行、查渣土运输车遗撒扬尘、查道路及工地扬尘、查餐饮油烟、查燃放鞭炮和秸秆焚烧。必要时对锅炉实行限负荷运行、对机动车实施限号,从而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开展拉网式的、持续性的检查监管,尽最大努力减缓污染状况。此外,由于我市西部紧邻太行山麓,要抓好重点造林工程,打造生态屏障。按照“增林扩绿、林果并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西部山区生态屏障,增加京津地区绿量。这样以来,保定协作治理大气污染,为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健康宜居城市,保定市才能吸引京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二)引入高新技术创新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治理保定的大气污染需要依靠科技。尽管河北省有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但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没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北京技术成果转化到江浙和珠三角的占50%,而转化到河北的仅为1%左右。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创新驱动,核心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今后工作中,京津冀三地在抓好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三地产业连接,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体,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最有效形式。目前,北京共有技术创新联盟150多家,而河北省仅有19家,这远远满足不了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保定必须利用区位、教育资源等优势,做好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用创新科技助力保定中小企业的发展。2014年保定市成立了光电网、新能源应急产业和第三代半导体三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保定还将围绕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通讯制造与服务、中药现代化等重点优势领域,再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这种方式,让保定利用好京津的科技、信息、人才、市场等各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定按照“5+2+ 5”路线图(即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等5个主导产业、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等2个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5个其他优势产业)强势推进,把本市产业体系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可以考虑保定涿州科技园或保定白洋淀科技城可以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等。目前,我市也在积极与京津地区展开合作。在2015年4月,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王茤祥来到保定,就合作的细节与保定市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在保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以及综合性成果转化基地;同时,设立保定分院,创办一家投资公司,利用其自身全球化科技平台优势,与保定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及合作,共同建设新型对接平台。保定市应该积极出台优惠措施,从而鼓励类似的产业对接。

(三)构建保定的旅游格局。目前,河北省启动了2015京津冀游客河北名镇名村游系列活动,合理适度发展旅游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以深厚文化底蕴凝聚城市的力量,具有较高城市品位。桃园三结义故址、易县清西陵、直隶总督衙门、莲池书院等历史遗址,军校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安新白洋淀等战斗事迹享誉全国。孙犁、梁斌、刘流、苏叔阳,铁凝、谈歌等文化学者为保定文化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这些都可以成为打造保定的旅游特色的支柱。此外,保定虽然离北京近,却有很多贫困县,这些贫困县大都在太行山东麓,位于市区的中西部山区和浅山区。这里也有涞水、涞源、易县、唐县等有着张家口和承德所没有的山水林业资源,例如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王氏庄园、天生桥、白洋淀等旅游景点,我们可以依托京津,打造周末休闲旅游地带。主要思路是:保护开发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疗养等服务业,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突出发展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花卉、生物质能源、森林碳汇等新兴产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振兴旅游产业,逐步减少采石场等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富民步伐;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增设旅游标志牌、卫生间、游客中心,规范农家乐服务,方便京津冀地区游客自驾游。这样以来,用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城乡绿色经济的发展,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经济,一举两得。这也符合构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

综上,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区位优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坚定“绿色、循环、低碳、高端”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这样才能吸引京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主动转移,带动保定城乡的协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娜,刘政永.保定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策略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

[2]邓芳宁.“京津冀一体化”与“开放兴保”战略的契合.经营管理者,2015.6.

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4Q 056)

F127

A

猜你喜欢
保定市京津冀协同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