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2015-06-26 03:19田俊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资金工程施工

□文/田俊英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文/田俊英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提要]资金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期有助于施工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收益。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5月12日

建筑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它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资金的周转速度较慢,施工企业为了确保资金链的连续,避免企业倒闭的风险,需要不断地完善资金管理能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对施工前企业而言,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往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营运资金,例如在招标阶段要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和担保金,在施工过程中要垫支大量的材料费及人工费等,在项目完工阶段要缴纳质保金,这些资金如果不能及时的回收,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施工企业的竞争也越发得激烈,施工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实行低价中标的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资金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分散加大。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施工企业具有分布广、分支机构多以及分布面积大等特点,使得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后采用项目经理部对中标工程进行管理,并在银行建立了多个账户对不同地区的工程进行资金的管理。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不同地区的施工项目往往对资金有不同的需求,同时需要资金投入则会造成资金的紧张;在同一地区,有的项目需要资金而有的项目有多余资金的情况下,如果资金不能进行合理地调度必然会使资金机会成本增加,加剧资金周转的难度;不同地区的工程内部都有自己的资金管理制度,总公司很难对资金进行协调,造成了拖欠工人工资、不能及时支付供应商的材料费等,使得工程施工工期加长,施工成本增加,更甚者会使工程无法进行。

(二)流动资金短缺。垫资是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施工前期的招投标阶段需要垫付投标保证金和履约担保金,这部分资金占用时间较长,很难及时收回。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大,施工企业为获得工程责任承包的权利,不得不满足业主提出的各种要求,业主借此机会过度压低施工成本费用,要求施工企业签订一些霸王条款,施工企业为避免丧失承包的机会不得不承诺巨大的垫资额度,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在开始立项资金就有缺口,却要坚持上项目,前期的概算为达到立项的目的往往使用较低的标准,造成后期资金的短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往往按照施工进度获得款项,对于施工所需的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以及人工费等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垫资。建设单位在施工中频繁地更换建设单位工程,提高标准,突破原定的投资额,将资金缺口转移给施工企业,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在项目结算阶段,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项目完工后,对于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变更索赔工作以及质保金才催收并不及时。按照现行的规定,工程款在竣工后要扣除5%~10%作为质量保证金,在工程在约定的期限不存在质量问题,才能够将质保金付给施工企业,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则不再支付这部分款项,这不仅为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提供了法律支撑,也加剧了施工企业资金的压力。此外,由于没有制定有效的收款措施,建设单位对于欠款以各种理由不及时支付,使得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账龄增长,资金不能够及时足额的回到企业,增加了企业变现的困难,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三)资金预算管理不完善。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离不开合理的财务预算。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要准确预测材料市场的变化,还要更多的依靠工程预算人员的经验。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材料价格的变化莫测,再加上工程预算人员对工程材料价格的系统性分析和未来走势的判断使得资金预算工作的准确度难以衡量。施工企业内部的专门预算管理人员缺乏,有专门预算管理人员的企业也因人员的经验不足,限制了预算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不够,资金在施工现场的变动较大,经常出现生产经营与资金流动不匹配的现象,资金预算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不仅打乱了企业整体资金的部署,还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完善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资金管理集中控制。针对施工企业项目分散范围广、项目多的特点,施工企业要建立一个资金统一管理的账户,将多个工程项目施工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实行统收统支方式,将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不再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其次,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统一拨付给分支机构一定数额的现金,供分支机构使用;再次,设立结算中心,由企业内部设立办理各成员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降低企业内部资金周转成本;最后,设立内部银行,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进行企业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资金调拨以及运筹等。

(二)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全过程管理。第一,在工程前期,施工企业需要对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减少对资金的垫付。应该对施工项目的市场现状做调查分析,包括利率波动、国家政策变动、投标价格、行业发展的方向、项目适用的税收规定、施工项目战略目标的方向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寻能够降低资金占用的途径。针对项目的完工决策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经营管理、合同管理等进行评估,严密监视可能增加施工项目资金的地方;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资金的监控。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审阅合同条款,避免不明显的资金转移渠道。对于原材料的采购要按照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办法招标采购,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合同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对于各种硬性条件必须要明确,防止各种隐患,维护企业的利益。尽量合理整合资源,通过方案优化、工期对比等措施,合理降低劳务施工单价,控制人工费的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增加机械运转率,减少机械闲置,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第三,做好工程款项的结算工作。项目完工后,要按时进行完工验收,进行工程完工的决算,及时收回资金。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合同之外的原因导致的工程事故或者工期的延误要尽快地收集证据,进行客观的审查,进行索赔,以便降低工程在前期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的损失,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第四,对于应收账款实行应收账款收回责任制,确定施工项目阶段负责人,确认欠款人,根据不同责权拟定不同的清债合同,及时收回所欠的款项。

(三)拓宽施工企业资金来源。在国家货币政策不断调整的形势下,施工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信贷管理,及时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保证企业良好的信誉,争取获得银行更高的授信额度。在资金充足时,可以用多余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获得资金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短缺时能够及时地从银行获得足额的贷款。

(四)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应由经营性的资金收支预算转变为全面资金预算管理,并不断完善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健全的资金预算体系。预算方案一旦确定,不得随意修改,它是施工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依据,在遇到特殊原因需要更改时也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审批。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实际监督控制过程中要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并要实行严格的考核与监督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英.分散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分析[J].财经界,2015.

[2]李本琴.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6.

[3]周铭.谈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措施[J].财经界,2015.

F27

A

猜你喜欢
资金工程施工
子午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