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吸毒感染AIDS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5-06-27 05:53王潇滟乔亚萍窦丽霞王爱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孕产妇

王潇滟,王 芳,王 前,乔亚萍,苏 敏,窦丽霞,王爱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101)

注射吸毒感染AIDS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潇滟,王 芳,王 前,乔亚萍,苏 敏,窦丽霞,王爱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101)

目的 了解2012至2014年因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AIDS)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2012至2014年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艾滋病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的974例孕产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孕产妇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6%,3次及以上妊娠经历的孕产妇占50.0%,流动人口占23.3%;非汉族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41.7%上升到2014年的57.3%(χ2=18.55,P<0.01),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比例由2012年的39.7%上升到2014年的54.4%(χ2=14.58,P<0.01)。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配偶或男友有性生活为当前的主要危险行为,有2种及以上危险行为者所占比例逐年提升,由2012年的15.8%上升到2014年的22.3%(χ2=45.75,P<0.01)。结论 因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当前的主要危险行为种类也呈上升趋势,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感染孕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策略。

注射吸毒;艾滋病;孕产妇;特征;危险行为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流行已经成为当今全世界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妇女和儿童正因艾滋病而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伤害[1]。我国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Integrated 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Syphilis and HBV,iPMTCT)自2011年全面启动以来,报告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数逐年增加,虽然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不断增加,但仍有一部分比例的病例报告是因共用针具注射吸毒而感染HIV,同时,注射吸毒也与不安全的性行为相关,促进了艾滋病的传播。从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开展的环节而言,针对不同感染途径和危险行为开展预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非意愿妊娠和计划外妊娠的意义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尚缺乏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将针对2012至2014年我国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中,因注射吸毒而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医疗助产机构中,对所有前来参加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主动提供有关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对所有诊断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及相关危险行为进行个案专题调查,同时,在调查后,将HIV感染孕产妇的相关信息填写入国家HIV感染孕产妇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按时上报相关数据信息,并完成审核与汇总。本研究对2012至2014年期间报告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的974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分析。

1.2 方法

分析变量:HIV感染产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的相关危险行为、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时期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导出经审核的原始数据库。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清理与核对。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趋势卡方检验方法对不同年度的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孕产妇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特征分析

2012至2014年,通过信息系统报告的因注射吸毒而感染HIV的孕产妇共974例,主要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2个县(市、区),四川、云南和广西为主要的病例报告省份。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0.5±5.8岁(16~47岁),汉族占51.0%(497/974),彝族28.6%(279/974),维吾尔族占9.4%(92/974),其他还有壮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从文化程度分析,文盲及半文盲占26.3%(256/974),小学文化程度占20.1%(196/974),初中文化占40.2%(392/974)。有47.3%(461/974)的孕产妇职业为农民,36.9%(359/974)在家待业或从事家务。

对其婚姻状况进行分析,有67.5%(657/974)是初婚,再婚者占15.5%(151/974),同居、离婚和丧偶者分别占3.6%(35/974)、2.6%(25/974)和1.4%(14/974),另外还有92个调查对象报告未婚,占9.4%。从孕产史分布来看,仅有20.4%(199/974)的孕产妇为初次怀孕,2次怀孕者占29.6%(288/974),3次及以上怀孕经历的孕产妇占50.0%(487/974)。有33.1%(322/974)从未有过分娩经历,有1次分娩经历者占34.7%(338/974),2次及以上者占32.2%。

有64.3%(626/974)的孕产妇向医务人员提供登记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其余35.7%的调查对象报告无联系电话或不想提供。本地户籍的注射吸毒感染HIV孕产妇占76.7%(747/974),跨县区流动者占16.3%(159/974),跨地市者占3.6%(35/974),跨省流动占3.3%(32/974)。从确认HIV感染的时期构成进行分析,有64.2%(625/974)例是在医疗相关行为的过程中确认感染,其中孕期保健时确认者占29.2%(284/974),产时确认者占14.0%(136/974)。在选择其他确认HIV感染时期的构成中,主要集中在羁押人群检测、美沙酮门诊及艾滋病普查等时期。

不同年度间的人口学特征中,非汉族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41.7%上升到2014年的57.3%(P<0.01),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比例由2012年的39.7%上升到2014年的54.4%(P<0.01),见表1。

表1 2012至2014年注射吸毒感染HIV孕产妇人口学特称构成比较

2.2 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孕产妇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对报告中因注射吸毒而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相关危险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10.7%的调查对象(104/974)与HIV感染的配偶或男友有性生活,7.2%为多性伴(70/974),8人从事商业性行为,目前仍有注射吸毒行为的占74.2%(723/974),1人有偿采供血,4人为输血或使用血制品,纹身或穿耳等身体伤害刺伤行为有21人,占2.2%,3名对象有意外伤害经历,1人职业暴露,有101人报告危险行为不详。

对相关危险行为报告类型综合分析显示,有69.9%(681/974)的HIV感染孕产妇报告了1种危险行为,2种危险行为占14.3%(139/974),3种及以上者占2.8%(27/974),另外还有13.0%(127/974)的比例报告当前无危险行为。2012至2014年报告当前有危险行为的比例显著性增加,其中2014年报告当前有2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比例为22.3%。见表2。

表2 2012至2014年注射吸毒感染HIV孕产妇主要危险行为报告数量比较

2.3 接受预防母婴传播服务时期及妊娠合并疾病分析

对接受本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时期调查对象的构成进行分析,有49.0%(477/974)HIV感染孕产妇是在孕期接受的PMTCT相关服务,28.5%在产时,但仍有9.2%(90/974)的人群是在产后才接受的相关服务。从妊娠期间合并相关疾病结果分析来看,1人报告妊娠合并心脏病、1人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肝病占3.5%(34/974),妊娠合并梅毒占2.5%(24/974)。

3 讨论

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全球策略中,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预防HIV感染孕产妇的非意愿妊娠一直是群体防控策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十余年开展PMTCT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HIV感染孕产妇的病例收集与分析,一直是国家工作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工作要求[2],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围绕着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流行特征,以及注射吸毒孕产妇的相关行为与特征研究并不少见,但国内尚缺乏针对此类问题的深入探讨[3-7]。本研究对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报告因注射吸毒感染HIV孕产妇的相关特征和危险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育龄妇女艾滋病的防治及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有一定意义。

3.1 注射吸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以农民、在家从事家务和待业为主,25岁以下年轻女性占较大比例,初婚人群比例较高,这些特征与近年来针对不同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开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相似[8-12]。经分析还发现,有过3次妊娠经历的孕产妇比例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近年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不断的深入开展,重复妊娠的HIV感染孕产妇有增高的趋势,另一方面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为注射吸毒感染HIV孕产妇的综合干预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3.2 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比例增加

针对已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孕产妇当前危险行为的分析,是探讨避免非意愿妊娠及控制家庭内传播的主要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已明确HIV感染的注射吸毒孕产妇中,与HIV感染的配偶或男友有性行为仍为主要报告的危险行为,多性伴报告的结果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经综合分析发现,报告有2种以上危险行为的孕产妇人群比例逐年增加,也提示应对这类人群在孕产期服务过程中加强相关资讯指导与健康教育,促进危险行为改变。对调查对象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时期和妊娠相关合并症的初步分析结果提示,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孕产妇初次接受PMTCT服务的时期较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合并了肝病和梅毒感染,这也需要不断完善该类人群的综合干预服务策略,提高预防母婴传播服务质量。

本研究仅针对在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艾滋病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的孕产妇人群进行了初步分析,感染途径的调查为孕产妇自述或经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询问后获知,下一步应针对这类人群开展更加深入的专题性调查与评估。

[1]UNAIDS/WHO.2013 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 November 2013[Z].Geneva:UNAIDS, WHO,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5】23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

[3]Thorne C, Semenenko I,Malyuta R,etal.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mong pregnant women using injecting drugs in Ukraine, 2000-10[J].Addiction,2012,107(1):118-128.

[4]Vitek C R,Cakalo J I, Kruglov Y V,etal.Slowing of the HIV epidemic in Ukraine:Evidence from case reporting and key population surveys, 2005-2012[J].PLoS One,2014,9(9):e103657.

[5]Magnus M, Kuo I, Phillips G 2nd,etal. Differing HIV risks and prevention needs among men and women injection drug users (IDU) 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J].J Urban Health,2013,90(1):157-166.

[6]Barnabas G, Pegurri E, Selassie H H,etal.The HIV epidemic and prevention response in Tigrai, Ethiopia:A synthesis at sub-national level[J].BMC Public Health,2014,14:628.

[7]Floridia M, Tamburrini E, Anzidei G,etal.Declining HCV seroprevalenc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IV[J].Epidemiol Infect,2010,138(9): 1317-1321.

[8]宋莉,杨青,张伶俐,等.2 076例HIV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2):104-106.

[9]沙吾力·艾力卡,艾比拜·买买提明,米·斯日尔格楞,等.新疆2 321例HIV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2):167-168.

[10]何丹,吴方银,熊庆,等.四川省HIV感染孕产妇的流行情况与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751-753,763.

[11]张祖样,宋丽军,罗红兵,等.2013年云南省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2):1057-1062.

[12]李维美,尹文邦,李本强,等.云南省梁河县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662-1663.

[专业责任编辑:杨文方]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IDS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by injection drug use

WANG Xiao-yan, WANG Fang, WANG Qian, QIAO Ya-ping, SU Min, DOU Li-xia, WANG Ai-ling

(NationalCenterforWomen’sandChildren’sHealth,CHINACDC,Beijing100101,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and high risk factors of AIDS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by injecting drug during 2012 to 2014. Methods Survey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974 HIV infected pregnant women by injecting drug reported in National PMTCT MIS in 2012 to 2014. Results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regnant women wa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m with junior school and below culture level accounted for 86.6%.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3 or more times of pregnancy accounted for 50.0%, and the migrants occupied 23.3%. The propor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creased from 41.7% in 2012 to 57.3% in 2014 (χ2=18.55,P<0.01), and the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imary school or below level rose from 39.7% in 2012 to 54.4% in 2014 (χ2=14.58,P<0.01). The major high risk behavior was sex behaviors with HIV infected partners or boyfriend. The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two or more kinds of risk behaviors increased from 15.8% in 2012 to 22.3% in 2014 (χ2=45.75,P<0.01).Conclusion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by injecting drug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kinds of present major risk behaviors show a rising trend. Different preventive services should be provided according to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infected pregnant women.

injecting drug;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pregnant women;features;risk behaviors

2015-05-18

王潇滟(1982-),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王爱玲,主任医师。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3.019

R512.91;R715.3

A

1673-5293(2015)03-0457-03

猜你喜欢
梅毒流行病学孕产妇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隐性梅毒更危险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8207例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