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装饰的艺术美

2015-06-30 06:18戴亚伟
佛山陶瓷 2015年2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戴亚伟

(宜兴 214221)

浅谈紫砂装饰的艺术美

戴亚伟

(宜兴 214221)

在泥色装饰中还有绞泥、调砂、铺砂等。绞泥是源于唐代瓷器绞胎手法的紫砂新工艺。唐代绞胎工艺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

紫砂装饰;绞泥;调砂;铺砂;镶嵌;彩釉

1 前言

紫砂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实用和美相得益彰而又妙不可言的特殊手工艺品。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运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为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

2 紫砂装饰的艺术美

在紫砂陶的诸多装饰手法中,富有本色特点的是泥色装饰。紫砂原矿泥具有丰富的色泽,在朱、紫、米黄三种基色之外,还有深浅、浓淡的多种变化,再加上基泥的配比不同,又有多种呈色,因此,泥色的运用就会使紫砂陶的装饰有丰富的色彩。通常,紫砂陶的一件作品用一种色泥制造,但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不同色调的泥料制成作品,双色、三色甚至更多色,这种泥色装饰多用于花货茶壶。

在泥色装饰中还有绞泥、调砂、铺砂等。绞泥是源于唐代瓷器绞胎手法的紫砂新工艺。唐代绞胎工艺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这种纹理变化多端,上釉焙烧即成新颖瓷器,称为绞胎和绞胎瓷器。紫砂泥的绞胎比起瓷土的绞胎,在材质应用上更具操作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紫砂泥的几种基泥的色彩本身比较含蓄,绞在一起非常和谐,在制作工艺上又便于操作。绞泥装饰的关键是泥色协调、对应准确的配备。事先要对将要取得的色彩效果有一个预想,配制适当的泥色,分层黏合,有意扭曲变化,然后,割出泥片,平整加工后即可成为成型的泥条、泥片。这种装饰的特点是寓藻饰于自然之中,用质朴的泥色变化起到浮雕、贴塑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把握摩挲平滑、润泽,给人多姿多彩的感觉。绞泥的制作要求是自然、贴切,切忌花哨、浮艳、堆砌。

另一种泥色装饰是调砂装饰。它的装饰工艺是在捶泥时,往已经变成的熟泥中调入极少量的生泥沙,然后拍打成泥片,再打身筒成型。这种方法,常常在紫泥中调入红泥或者本山绿泥,烧成后,在紫褐色的壶胎中会显现出或红或黄的不同色泽效果。

还有铺砂工艺,铺砂法在步骤上不同于调砂,是将生泥砂撒在打好的泥片上,然后压平。调砂胎泥内、外壁的肌理一致,铺砂胎泥的外壁有斑驳的肌理效果,内壁则没有。通常说的“桂花砂”、“梨皮”都是属于调砂和铺砂的范畴。现在的人调砂、铺砂,是在熟泥中掺入生泥,多不用陶缸的碎粒;以陶砂粒装饰于坯体,只是偶尔在追求特殊效果时使用。

宜兴紫砂壶的装饰手法也常采用镶嵌工艺,历史悠久。镶嵌技艺,一般采用堆、雕、刻、镂、嵌等方法进行装饰。金银丝镶嵌工艺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紫砂工艺师探索出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将金银丝镶嵌在砂壶上,其方法是在半干的坯体上,按设计好的图形,刻成燕尾形凹槽,烧成后再精加工,将金银丝嵌入槽内,压紧后打磨平即可,点、线、面均可加工。运用此种装饰方法,使质朴的紫砂壶增加了一些贵气。

彩釉装饰始于清乾隆年间,是在宜兴传统的泥料堆绘的基础上,吸取了景德镇瓷器的“粉彩”装饰技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的紫砂壶粉彩装饰,多为花卉,颇艳丽,制作工整。这类壶多销往国外,以迎合国外买主的需要。国内传统器中,常见到的粉彩装饰多为山水,壶上用青、绿、黄、红、白、黑色彩描绘,山水境界高雅,山中有村庄,水中有小舟,一片隐居读书的胜境。泥绘装饰,是一种在紫砂坯体上装饰的方法,在已完工的尚有一定湿度的泥坯上,用其他色泥或本色泥料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

3 结语

紫砂是宜兴的骄傲,是华夏的珍宝,也是全人类的物质遗存,紫砂装饰艺术能将紫砂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宜兴紫砂壶的形制门类已经日趋完善,是历代艺人经长期的艰苦的辛劳而创造。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