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师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启示

2015-07-02 18:22陈小玲
科教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师生关系个体

陈小玲

摘 要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当前,师生人际交往问题交织,其根源在对师生交往内容、交往主体认识的狭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是多元的,在后天的成长中,个体应得到尊重、优势智能得到发展。这一理论,为思考师生人际交往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师生人际交往关系立足生活,积极寻求尊重、理解、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师生人际交往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35

The Revel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for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HEN Xiaoling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In its ess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interpersonal,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rsons and stimulative mutually.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intertwined, for narrow understanding about communication subject and content.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advocates that the intelligence is multiple, human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the dominant intelligence should develop. This theory supplies a new view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kes it to be established in life, so as to look for valued, understand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Key word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改变的过程。教师、学生、教育影响构成教育的主要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师生关系可以从教学、管理、情感等等不同层面进行定义,内涵着对彼此间地位、作用、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内容;但是,师生关系剥离制度性、效能性,其本真含义是人际交往关系。

1 师生人际交往关系界定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教育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是,相较于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而言,教育活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际交往关系。

(1)人是交往的主体。教学活动存在双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影响成为两者之间的客体。教育情境、教育手段、教学内容等教育影响,成为教师和学生交往的媒介,教学过程及教学目的的实现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2)存在平等交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关系不是“授受”关系,而是采用一种探索、讨论的模式。教师固然在知识、人生阅历的积累方面有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教师独霸话语权,而仅仅是作为教学中供参考的问题视角;而源于学生自我生活总结的话语受到尊重。(3)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人类文化,同时要帮助学生获得生存、发展的技能,并使之在身心方面和谐发展。不论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心灵的成长,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交往状态,既是教学相长,也是师生交往。

因此,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即师生之间通过一定媒介进行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

2 师生人际交往关系的现状及原因

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达到了较高的开放度,而这种开放性辐射到教育领域,引起师生间关系的变化。师生关系朝着民主、平等、尊重、交流、共享等方面发展,但是尚处在理论摸索、实践经验不足状态。同时,传统观念的束缚仍然存在,师生人际交往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确认。

2.1 师生彼此陌生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统一,离开了师生中的任何一方,教学活动都将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两个频繁合作、关系亲密的主体。但是,与师生人际交往关系所倡导的近距离对话相反,现实中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走向师生关系冷漠。这种冷漠表现为师生之间彼此不关注对方的存在、不在意对方的观点、不在乎彼此的成长、不需要彼此的沟通。

2.2 师生交往流于形式endprint

师生人际交往是师生之间本真、质朴的交往。但是,当教师和学生回归自然个体地位,制度权威弱化,个体可以展露本来性情;师生却陷入了自我角色困惑。这种困惑表现为教师缺乏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学生对不能适应近距离面对教师。师生人际交往的形式往往是教师刻板地就知识点提问,学生就书本标准答案进行回答。这种交往模式里,师生双方的个体性知识、经验性知识、情感游离于交往之外,并没有改变师生交往的被动性、约定性、机械性的局面。

2.3 师生冲突对抗

教育的保守性和开放性是共存的,并经历矛盾、冲突、反思、改变等循环往复的演变进程推动教育的发展。师生人际交往也在经历这样一个进程。教师早已习惯了制度所赋予的权威,对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权威、经验权威同样不容置疑。但是,学生是具备主体性、开放性的个体,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改变着学生的视野及思维,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所给的知识范围,并且对教师的权威提出了质疑。在这样的状况下,师生人际交往多表现为师生冲突,教师极力强调他的权威地位,对于不认可他的学生在身心方面进行压制;而学生用无视、叛逆等行为来证明自我。

师生人际交往不和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源在对师生人际交往内容、交往主体的认识上。第一,师生交往内容局限于标准知识,即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居于主流层面的、稳定的知识体系。由于交往内容的狭隘,师生彼此只能进行浅层次、干瘪的对话。教师的“教”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也无法在“学”中达到智慧的升华。第二,对人的根本看法影响到教师观、学生观。不论社会赋予个体何种文化符号,教师和学生首先是独立、自由、自主的生命个体。作为生命存在体,他不完美,但是他有成长的需要、有情感的需要。唯书本而教、唯标准而教的重复性工作磨蚀着教师的自我主观能动性。没有教师主体意识参与的教育教学,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师生人际交往必然效能低下。

师生人际交往的不良现状,影响到师生人际关系、师生心理健康、并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反思师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根源,寻找建立良好师生人际交往关系的途径,或许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 多元智能理论对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类型,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它包含至少四层含义:一、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每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凸显程度不一样,各种智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组合,从而每个个体表现出不一样的智能特征;二、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智能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智能的成长需要过程,需要后天环境、教育创造条件;三、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个体的智能不仅仅是个体的言语、逻辑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个体适应现实生活并改变生活的能力;四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个性化的能力,在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表现出来。问题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聪明,在哪方面聪明。智力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人类单一智能的观念,引发了对人的认识问题、发展问题的重新思考。在教育领域,这一理论引起了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改变;从而,师生人际交往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

(1)师生人际交往立足于对人的认识、了解、尊重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关于人的传统看法。传统观点对人的看法更多基于社会尺度,强调个体的社会价值、社会角色。在教育中,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看法,首先都强调彼此的社会身份、社会责任;而对师生本身的需求关注度较低。同时,还表现在对师生价值的评判上,往往赞许牺牲、忘我等符合社会需要的精神,而对关注自我发展、个性行为持谨慎态度。如此,教育于无行中实现了对社会成员优胜劣汰。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存在价值首先要立足于个体本身的特质,只有个体发展,实现自我成长,才能合理定位个体的社会价值。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肯定每个个体具有按照自己特点发展的潜能,个体的发展轨迹也是多样的,智力因素不能单一决定个体优或劣。在教育中,不论教师和学生都不应对教学过程盲目遵从,而是建立在对彼此理解、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以知识、方法、情境为纽带,师生之间理性思考、感性对话的交往过程。

(2)师生人际交往是种积极交往,追求使个体在优势智能方面得到发展,而不是突显个体的不足。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个体都有其可发展之处,每个个体也应该获得社会、他人肯定。在教育的发展中,人与人、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同被解读为差异、距离、不合格,师生人际交往过程往往表现为为“有前途”的个体提供优质的资源,而放任表现不佳的个体边缘化、自生自灭或者采取一切手段证明其“不可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不是在所有的智能方面都必须要优秀,而肯定每个个体都有其擅长的方面,个体的价值在于他所擅长的方面。在教育中,师生之间人际交往应该给予彼此更多的认可、鼓励,教师应该用心对待学生,了解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思维特征、能力水平,并尽可能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在其所擅长的方面获得成功。而学生成就感的获得,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他们整体的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正面弱势智能,并积极应对。如此,师生人际交往就必须从脱去形式的外衣,彼此之间坦诚相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3)师生人际交往是和谐交往,关注人与生活的联系,使个体智能发展找到生活的契合点。多元智能理论肯定各类智能的遗传学意义,但是更强调智能在社会、环境,尤其是在教育中的成长。在教育发展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天之骄子”等观点曾经被社会广为推崇,教师和学生都生活在象牙塔里,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但是,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不可能远离生活,更不允许背离生活,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教育系统自我封闭,教师和学生都将失去彼此身份存在的目标,师生人际交往显得枯燥、寂寞。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智能的成长需要环境的刺激,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中,师生人际交往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历史,而在于用当代人的思维去认识历史,认识当下生活。否则,师生人际交往就走不出空洞,走不出浅薄。只有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中人、事的(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关照,师生人际交往才能走向和谐、走向纵深,智慧才能生成。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上,尊重人的个性、才能,并以致力于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交往。多元智能理论给每个个体注入自信之力,师生之间重新认识彼此,搭建起基于生活的、和谐的师生人际交往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思旭.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建构[J].河南大学学报,2005(6).

[2] 何旭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1).

[3] 李琼,苏克灿.师生交往中的教师风格类型[J].教育学报,2008(3).

[4] 刘万伦.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淮南示范学院学报,2002(4).

[5] 卢宁.试论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4).

[6] 杨慧.“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生评价[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7] 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8] 毛红芳.论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生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

[9] 江光荣.班级社会环境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1] 马丁·布伯著.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师生关系个体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